高中生应激源、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的关系
【摘要】:高中生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压力,文理分班后新环境的适应,青春期生理、心理的变化发展,高考升学考试的压力、学习成绩的压力、同学交往的压力等等,使当前高中生身心健康受到影响。如果不能正确应对,很容易导致学生身体和心理出现问题。近期,媒体不断报导的高中生出走、自杀等事件,更是引起了全社会对高中生身心健康的广泛关注。本研究采用《中学生应激源量表》、《应付方式问卷》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哈尔滨市重点中学的530名高中生的应激源、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进行测量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高中生应激源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学习压力、自我身心压力和父母教养方式压力。2.高中生应激源存在性别、文理、城乡、年级和父母文化程度的显著差异。3.高中生更多的采用解决问题和求助等积极的应对方式,幻想和退避的应对方式也被许多人采用。4.高中生应对方式存在性别、年级和父母文化程度上的显著差异。5.高中生应激源、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存在显著的正相关。6.高中生应激源、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具有预测作用
|
|
|
|
1 |
A.E.Slaby
,沈康;应激为您所用六十法[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9年05期 |
2 |
周鹏;席惠玲;魏小方;王佩琼;;护士职业应激源与应激反应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年20期 |
3 |
李西营,毛艳霞;师范类大学生对应激源的感受频率与程度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08期 |
4 |
卢云娟,梁春丽,苏晓莹,陈珊,陆丹,韦薇;护理干预对离退休病人住院应激源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4年09期 |
5 |
孙爱华;郑修霞;孙宏玉;;实习早期护理本科生的应激源及应激水平的调查与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6年06期 |
6 |
郑全全,陈树林;中学生应激源量表的初步编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年04期 |
7 |
邓翌超;张德玄;陈树林;祝一虹;;浙江省中学生减负前后应激源对照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9年01期 |
8 |
黄正夫;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应激源分析及对策思考[J];宜宾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
9 |
唐伟,周文华;对55例患者实施术前访视的体会[J];沈阳医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
10 |
Ismail Hussein Hashim,周颖,杨治良;应激源感知的文化和性别差异:对留学中国的非洲学生和西方学生的跨文化研究[J];心理科学;2003年05期 |
11 |
张应平;;初一学生应激源与应付方式分析[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8年03期 |
12 |
高文斌;;心理学在SARS之战中的作用[J];科学新闻;2003年14期 |
13 |
阎曙光;;外界应激源、应激与疾病的关系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年13期 |
14 |
杜彦玲;蒋维连;;正念减压疗法对择期手术患者手术应激源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6年02期 |
15 |
;什么是应对?如何增强自身的应对能力?[J];护士进修杂志;2014年03期 |
16 |
黄艳苹,李玲,雷良忻;大学生应激源、应对方式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年07期 |
17 |
马慧,王志红,李萍,王宗文,严进;护理人员的心理应激及其应对[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年02期 |
18 |
蒋奖;杨淇越;于芳;梁静;克燕南;;中学生家庭应激源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关系:亲子依恋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年03期 |
19 |
梁丽军;陈小燕;孙萍;陈文彬;罗建春;;应激源强度对心肌梗塞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血清学标记物和心理情绪的影响[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1年03期 |
20 |
毛艳霞;高师大学生应激源、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