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代美国女性社会地位历史考察
【摘要】:研究1930年代美国女性,考察女性社会地位变迁,对我们认知这一时期历史有启发意义。本文以1930年代为背景,以“新政”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和《社会保障法》为切入点,考察这一时期美国女性社会地位的变迁。文章由绪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大萧条”与“新政”背景下的美国女性。面对空前的灾难,女性群体迎难而上,积极进入劳动力市场,挽救家庭危机。在“新政”实施过程中,女性并没有获得更多的利益,阶级、种族和性别歧视蔓延整个“新政”时期。“大萧条”和“新政”下美国女性状况,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不可或缺,且社会地位有待提升。第二部分为《1935年社会保障法》与女性的社会地位,着重对《社会保障法》出台的背景、内容和作用进行梳理,从中可以看出,就业女性被排除在该法案之外。而伴随劳动力市场的形成,以及就业率的上升,女性社会地位并没有提高,反而处于边缘化状态。第三部分为1930年代美国社会组织与美国女性,主要讨论美国女性社会组织,例如,妇女工会同盟、全国妇女党等,从中揭示美国女性社会组织对女性觉醒起到的积极作用。美国女性投身于工会运动,参与各种社会组织活动,并在妇女宪章运动、南方妇女反对私刑运动等取得了长足发展。在这些社会组织和美国共产党帮助下,女性得到了些许权益,为自己的利益而做出了各种努力。1930年代在“大萧条”的背景下,女性被迫走出家门,步入社会,寻找工作。事实上,“新政”对女性的关注甚少,尤其是《社会保障法》的出台,使女性的社会地位更加趋于边缘化。总体来说,1930年代女性的社会地位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