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趣味田径运动对7-10岁少儿身体素质影响的研究

颜伟仪  
【摘要】:传统的体育运动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内容陈旧,无法激发学生们对于运动的学习兴趣,也导致部分学生对田径运动丧失信心和学习的成就感。持续传统的田径运动教学方法会让更多的青少年远离田径运动,转变田径运动的教学方法,本文希望可以通过少儿趣味田径教学,提升小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和喜爱程度,提升田径运动在我国的流行程度。少儿趣味田径教学面向的群体为青少年,结合该年龄段儿童的身心发展情况匹配科学系统的教学理念,合理运用跑跳等基本形式结合部分器械创编具有明显趣味性的田径活动,从而激发青少年们对于运动的兴趣,让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到少儿田径运动项目中,这对于小学田径教学意义重大。本研究采取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和对比分析法,以继红(哈西一校区)小学7-10岁(2-3年级)的学生展开调查,将其分为对照组(男女生各20名)和实验组(男女生各20名)共80名学生,对照组采取传统的体育田径训练方法,实验组则采取趣味田径的训练方法,共同进行为期四个月的培训,排除一些可能存在的干扰因素,最终通过实验前、实验后对他们的身体素质指标测试,发现趣味田径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方面效果要好于传统体育训练。从青少年运动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灵敏素质等特点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优化少儿趣味田径教学运动教学方法,系统深入探究少儿趣味田径教学项目对年龄处于7-10周岁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为推动少儿趣味田径教学运动项目在我国的普及和发展提供参考。本文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趣味田径课能够激发学生对田径的兴趣;对场地要求低,有利于普及和开展,有助于少年儿童身心发展,有助于塑造健康人格。(2)校园少儿趣味田径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校园少儿趣味田径活动中充满了争强好胜,是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的最佳课堂。(3)趣味田径课的开展具有可行性,对小学生的速度素质、力量素质、耐力素质、柔韧素质、灵敏素质均有很好的提升作用。趣味田径会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的优势项目得到进一步的强化。但是从整体性来看,少儿趣味田径项目对小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是有较大的成效的,值得校园进一步推广。对此,希望可以加强对趣味田径的推广、加强各校之间的趣味教学交流、提高体育教师业务素质、加强社会对趣味田径的关注和参与,从而促进趣味田径教学课的推广和应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小春;;高校田径教学面临困境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年28期
2 谢刚华;;如何使儿童对田径运动产生兴趣[J];成才之路;2009年03期
3 刘诗教;如何培养学生对田径运动产生兴趣[J];田径;1995年05期
4 何会权;马飞;;浅议我国高校田径运动现状和发展方向[J];中国外资;2012年16期
5 黎双红;;普通高校田径何去何从[J];科技资讯;2010年14期
6 彭榜容;王凯;雷雨;;高校田径教学与大学生身心健康[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02期
7 梁铁怀;;高校田径教学与训练方法的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年20期
8 程宝;;初中田径教学中提升学生兴趣的教学方式探究[J];田径;2021年09期
9 蔡国庆;;小学田径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田径;2021年08期
10 王建生;;中学田径教学方法改革分析[J];田径;2015年07期
11 张容;;浅谈田径教学创新[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年10期
12 丁海霞;;对高职院校田径运动走向的研究[J];林区教学;2008年05期
13 高勇;;浅析高中田径教学的有效策略[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4年10期
14 马勇;;趣味田径运动在中学体育运动中创新运用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1年05期
15 陆庆红;;培养兴趣的对策[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3年11期
16 何婉晨;;高校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年03期
17 刘金凤;;浅析田径运动技术教学能力的培养[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4年09期
18 王维,张丽彦;对高等院校田径运动走向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19 金荣驹;第五讲 中学田径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84年03期
20 陈永红;马南南;陈俊豪;;浅议初中体育田径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20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康连;刘庆欣;;田径运动中发展柔韧与灵敏素质的重要意义与方法[A];第十九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9年
2 郝兴杰;;分析田径运动对高校的影响—基于文化的视角[A];第十九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9年
3 张丽彦;仓江;王维;王大可;;21世纪我国高校田径运动的发展现状[A];第十五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5年
4 徐爱娥;林强;康威;;趣味田径运动对青少年健康运动意识的调查与分析[A];2010年“科学健身与增强体质”论文集[C];2010年
5 李积录;;论田径运动属性及高校田径教学改革[A];第十六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6年
6 祁国杰;刘晓霞;;谈在田径运动技术教学中的逆反心理[A];《体育科研》1996年第3期(总第63期)[C];1996年
7 越颜;;重新思考田径运动在体育教学中的基础作用[A];《西部体育研究》2013年第3期(总第131期)[C];2013年
8 丹娟;杨军;;基于概念表述探田径运动实践发展[A];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9年
9 李帅;;普通大学学生参与田径运动兴趣调查与分析[A];探索科学2016年5月学术研讨[C];2016年
10 ;广西区横县中小学田径运动教学现状分析[A];全国智慧型教师培养体系建构模式学术会议一等奖论文集[C];2016年
11 张艳燕;;谈田径运动的损伤[A];中国当代教育文集(十二卷)[C];2003年
12 崔运坤;贾燕;张英波;;示范类型和性别对田径运动技能习得的影响[A];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15年
13 杨津森;;田径运动技术定量研究方法的探讨[A];第五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7年
14 詹建国;;我国田径运动社会化、市场化、职业化发展对策研究[A];第3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15 文芳;;对华东交通大学田径运动发展的探讨[A];《体育科研》2004年第2期(总第94期)[C];2004年
16 龙斌;;中国田径运动三大亚类项群运动训练多元特征的板块研究[A];2011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1)[C];2011年
17 李铁录;张璐璐;;影响世界田径运动发展因素探讨[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学分会第三届全国田径运动发展研究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18 沈信生;许滨;刘铁平;;中国田径运动的数据化管理[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学分会第五届全国田径运动发展研究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19 文岩;谷长伟;;对幼儿园开展幼儿趣味田径运动的初探[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学分会第六届全国田径运动发展研究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20 赵婷婷;刘海;;我国高校田径运动管理体制与运作模式研究[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学分会第六届全国田径运动发展研究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2条
1 阮青松;影响越南田径运动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对策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李春雷;对中国竞技田径运动可持续发展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1年
3 彭金洲;田径运动战术理论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4 李山;田径运动全年大周期力量训练分期理论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5 尹碧昌;我国田径教练员胜任力模型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6 区志权;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竞技田径的综合分析与管理体制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年
7 曲淑华;中国青少年田径运动训练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8 周在平;我国田径竞赛体制的发展和改革[D];北京体育大学;2009年
9 明大阳;举国体制下我国高水平田径训练团队管理理论与模式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10 赵雯婷;我国田径教练员岗位培训体系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6年
11 张运亮;我国田径教练员职业劳动特征及其绩效考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年
12 陈广;我国16岁—20岁田径竞技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颜伟仪;趣味田径运动对7-10岁少儿身体素质影响的研究[D];哈尔滨体育学院;2021年
2 覃宏波;广西来宾市中学田径运动开展现状调查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3 韩春阳;田径运动文化对河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影响的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4 李少飞;少儿趣味田径运动在广州市小学推广的可行性研究[D];广州大学;2013年
5 杜丛;唐、秦两市高职院校田径运动开展现状调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周欣;福建省田径运动可持续发展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7 许曌;少儿趣味田径运动评价标准的研究[D];哈尔滨体育学院;2021年
8 方辉;少儿趣味田径运动对提高广州市小学生运动能力的实验研究[D];广州体育学院;2017年
9 张萌萌;国际田径钻石联赛对中国田径运动的影响之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7年
10 叶应满;海南省竞技田径运动可持续发展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6年
11 潘凤;田径竞赛规则与田径运动发展之间的关系[D];山西大学;2016年
12 薛博仁;我国田径运动市场化发展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D];集美大学;2014年
13 梁国星;河北省田径运动教练员现状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年
14 刘易华;湖南省高职院校田径运动代表队的现状及走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5 汤盼;山东省竞技田径运动潜优势项目现状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6 李明;影响我国竞技田径运动发展因素及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17 房永华;刘翔成功对我国竞技田径运动发展的启示[D];首都体育学院;2009年
18 白鲲;河北省竞技田径运动可持续发展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19 彭志雄;湖北省田径运动的竞技水平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0 廖志锦;我国田径运动市场化、职业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本报记者 郭剑;“女飞人骗局”动摇田径运动健康形象[N];中国青年报;2007年
2 李巧;关注田径运动用鞋[N];中国纺织报;2000年
3 于楼成;田径运动定义的发展演变[N];光明日报;2006年
4 纪元;人类田径运动水平已近极限[N];科技日报;2002年
5 太谷县体育运动中心 董丽芳;浅析田径运动中训练损伤产生的原因及预防[N];科学导报;2015年
6 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湖小学 王冬梅;把生活引入课堂[N];中国体育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刘小龙;建立自由公平的竞争环境[N];中国体育报;2015年
8 湖南师大体院教授 周铁军;创新意识贯穿始终[N];中国教育报;2000年
9 本报记者  陈晨曦;起跑,北京[N];人民日报;2006年
10 记者 马邦杰 曹剑杰;“瘾君子”面临的尴尬[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11 本报记者 刘小龙;与中国田径共成长[N];中国体育报;2016年
12 本报记者 刘硕阳;冲击,向着更高的目标[N];人民日报;2019年
13 本报记者 黄心豪;广东田径迈上新台阶[N];中国体育报;2021年
14 新华社记者 王浩明 杨明;中国田径,还有多少“不好说”[N];人民日报;2011年
15 晓超;给自己的运动量打分[N];人民政协报;2003年
16 黄勇;运动员拍广告:自己得一半其余大家分[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17 记者 杨明 谢培林;福兮祸兮 竞走改规则[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18 程艳丽;“中国飞人”的体育精神让人尊敬[N];河南日报;2021年
19 本报记者 周继明;马拉松的三大独特魅力[N];中国体育报;2010年
20 本报记者 王东;田径的魅力[N];光明日报;201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