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中国货币政策绩效研究

赵伟  
【摘要】: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绩效研究的关注点,逐步由对宏观调控意义上货币政策短期效应的广泛关注,转变为加大对货币政策框架具体内容等更加微观具体层面的考察,所借用的研究工具也越来越科学,研究思路也越加完善。但总的来看,现有文献对我国货币政策在增进社会公众福利、维护宏观经济稳定上应尽的贡献和绩效研究方面,仍显不足,尤其是量化分析方面,更是少之又少。 本文基于社会福利角度将“货币政策绩效”界定为:货币当局通过一系列货币政策操作或自身体制改革(货币政策框架具体内容的优化),在社会福利水平的增进(社会福利损失的降低)等方面取得的绩效。通过理论建模与最优化求解过程,我们可以得到最优货币政策反应函数的表达式,以及最优货币操作下通货膨胀率与产出缺口率的函数表达式。将实现了社会福利最大化(社会福利损失最小)的货币政策操作界定为最优货币政策操作,并以此为基准,本文提供了两种度量我国货币政策绩效的思路:基于最优货币政策反应函数的度量与基于社会福利损失函数的度量。 其中,基于最优货币政策反应函数的货币政策绩效考察,将现实货币政策偏离最优货币政策操作的大小和幅度作为对货币政策绩效的度量。基于社会福利损失函数的货币政策绩效考察,以最优货币操作下的社会福利损失水平为基准,现实货币政策操作导致的社会福利损失水平偏离最优社会福利损失水平的程度,作为对货币政策绩效的度量。 在基准模型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对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最优选择问题展开理论探讨。研究结果显示:1、货币当局在对货币政策工具进行选择时需要参考的五个变量分别是,来自货币需求层面的冲击、来自商品需求层面的冲击、货币需求相对产出的弹性、货币需求相对利率的弹性和总需求相对名义利率水平的弹性;2、货币政策工具的最优选择与社会福利损失函数中通货膨胀的厌恶系数λ商品市场供给层面的诸变量(包括商品市场供给层面的冲击、商品供给曲线的斜率等)无关。当经济体所承受的冲击主要来自商品需求层面、货币需求主要来自商品市场、利率政策调节对总需求的作用效果较小时,货币当局采用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越有利于维护公众的社会福利;反之,则货币当局采用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更有利于维护公众的社会福利。 考虑到基准模型经修正后组成的宏观经济动态系统中含有变量之间的同期及滞后关系,我们采用了S-VAR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现实货币政策操作在增进社会福利损失方面的有效性在逐步提高,现实货币政策操作越发趋于可以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最优货币政策操作。 相比其他时段而言,我国2005年第3季度至2008年第2季度的现实货币政策操作最接近最优状态下的货币政策操作,而1997年第3季度至2001年第4季度,则是本文样本区间内偏离最优状态下的货币政策操作最为严重的年段。2005年第3季度至2008年第2季度较之他们之前的时段,承受了更多来自供给层面的正向冲击,但货币政策的现实操作在维护公众福利方面较之上一时段则更为有效。 在对我国货币政策工具最优选择展开的实证分析中,我们发现实证研究的结果与我们理论推演的结论是一致的。样本区间内的多数时段,我国来自货币市场层面的需求冲击远大于来自商品市场层面的需求冲击,价格型货币政策操作较之数量型在增进社会福利方面效果占优。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屹山;张代强;;货币政策规则的稳健性[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年02期
2 刘斌;;稳健的最优简单货币政策规则在我国的应用[J];金融研究;2006年04期
3 余志伟;高士亮;;对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探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郭万山;与有弹性钉住通货膨胀相一致的货币政策规则[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年01期
5 刘斌;最优货币政策规则的选择及在我国的应用[J];经济研究;2003年09期
6 谭剑成;荆懿;;论新凯恩斯主义的最优货币政策规则理论[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年01期
7 毛泽盛;货币政策规则选择:一种股票市场的视角[J];生产力研究;2005年06期
8 何晓晴;钟羽;;货币政策规则:理论、模型与应用[J];金融经济;2007年12期
9 张有;;论通货膨胀目标制在中国的构建[J];当代经济管理;2008年05期
10 龙成学;;通货膨胀目标制在我国的适用性分析[J];当代经济;2009年11期
11 高士成;;通货膨胀目标制理论的微观基础概述[J];国际金融研究;2010年05期
12 郑欢;;货币政策规则及在中国的应用——基于理论方面的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0年08期
13 卞志村;毛泽盛;;货币政策规则理论的发展回顾[J];世界经济;2005年12期
14 徐宝林;;资产价格波动、通胀预测和货币政策规则[J];求索;2006年12期
15 肖扬清;徐宝林;;资产价格波动与货币政策规则[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16 孙稳存;;货币政策与中国经济波动缓和化[J];金融研究;2007年07期
17 蔡洋萍;廖进中;;模型及参数不确定性对货币政策影响的国外研究[J];求索;2009年01期
18 巴曙松;;从货币政策规则看中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适时退出[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10期
19 肖晓勇;任恋群;;论我国通货膨胀目标制货币规则的建立[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20 王芳;金融理论发展的新趋向[J];世界经济;200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扬;彭兴韵;;解析美联储的利率政策及其货币政策理念[A];中国金融论坛(2005)[C];2005年
2 陈慰星;;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ADR)与诉讼互动的经济分析[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卢向虎;;中国农村劳动力短期流动现象的一个理论解释——基于托达罗城乡迁移经济行为模型的修正[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4 吴素春;;不完全信息视角下的城市规划与公共利益损失——以交通规划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伟;中国货币政策绩效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马丽娟;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规则的理论模型与计量检验[D];吉林大学;2012年
3 丁胜;中国制造业货币政策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王福岭;中国货币政策结构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晴辉;货币政策、企业行为与商业周期[D];复旦大学;2010年
6 王晓静;泰勒规则在我国货币政策调控中的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7 郭丽娜;有效需求理论演进及其发展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8 韦邦荣;货币政策规则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应用[D];辽宁大学;2010年
9 江日初;内生性视角下中国货币政策规则转型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10 丁福云;货币政策规则及其应用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晓;货币政策工具规则及其在我国的实证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2 赵卜萱;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3 张苗;我国货币政策规则分析[D];暨南大学;2010年
4 崔译文;普尔分析框架下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D];浙江大学;2011年
5 孔雀;我国股票市场发展对货币政策的影响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6 王华;房地产价格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及其实证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7 黄小东;基于盯住通货膨胀框架的最优货币政策体系的实施[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8 洪结银;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兼论对中国的启示和借鉴[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9 唐勇;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最优货币政策规则[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10 曾庆菊;我国流动性过剩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格斯;美联储:围绕决策透明度舌战[N];证券时报;2005年
2 张晓晶 汤铎铎;滞胀离我们有多远[N];中国财经报;2011年
3 记者 张东臣;利率市场化的国家才有条件采用泰勒规则[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4 郑超愚;中国稳健货币政策的执行建议[N];金融时报;2004年
5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 郑超愚;新一轮经济周期中货币政策呈现趋紧倾向[N];金融时报;2004年
6 宋立;货币政策应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N];国际金融报;2003年
7 魏革军;中央银行的行为哲学[N];金融时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史进峰;M2+修正货币度量失真 同业存款、银行理财或被“收编”[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9 洗莉平;五位经济学家把脉中国经济[N];广东建设报;2004年
10 过勇 胡鞍钢;不可低估行政垄断造成的经济损失[N];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