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全光纤VISAR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冯阳  
【摘要】:随着激光技术的不断发展,激光干涉测速技术为传统速度测试技术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经过40年的不断发展,激光干涉测速技术先后经历了VISAR干涉仪(Velocity Interferometer System For Any Reflector)、F-P干涉仪(Fabry-Perot interferometer)、白光干涉仪、全光纤VISAR干涉仪(all-Fiber Velocity Interferometer System For Any Reflector)等不同阶段的研究。现今,全光纤VISAR技术由于其结构紧凑,光源相干程度低、调试简单、测量范围广、精度高等优点已成为了非接触速度测量技术的主流。 针对瞬态测量的需要,以解决冲击波作用下的靶向自由面速度测试应用为主要研究对象,本文对全光纤VISAR系统的工作原理及软、硬件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并将其成功应用于若干测试领域中,文章的主要创新有: 1.在光路结构中引入3×3光纤耦合器和直流检测端,其作用是消除回光扰动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并为数字示波器提供外触发信号从而获取完整的干涉条纹。 2.针对测试环境需求,设计了抗偏转、高回光效率的光收发透镜组:中心波长1310nm,孔径14mm,焦距26mm,可测量范围50mm-2000mm,理论回光效率在70%以上。 3.在干涉条纹软件处理中,解决了光强扰动信号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并通过条纹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4.通过对振动台的加速度测试,并对比标准加速度计测量结果,首次在实践中验证了全光纤VISAR系统的测试准确性及可测量频率范围较广的特点。 5.实现了全光纤VISAR技术在冲击波作用下的靶向自由而速度测试,实验在强扰动下实现较长时间测量(200μs),这在国内外几乎没有相关报道。 6.首次将全光纤VISAR技术应用于飞片高速测量中,但由于实验时数字示波器的限制及系统回光效率较低等原因,出现了欠采样、条纹丢失及信噪比较差的情况,对测试结果的准确性产生影响,但实验仍然获得飞片的飞行过程。 文章的结构为: 第一章:介绍常见非接触速度测试的几种方法,并通过对比证明了激光干涉测速技术的先进性。回顾了激光干涉测速技术40年的发展历史,与国内外研究现状。有代表性的介绍了迈克尔逊干涉仪、VISAR干涉仪和白光干涉仪的构造与原理,尤其就系统带宽和光源相干长度等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其做为速度测量工具的优劣。 第二章:全光纤VISAR实验光路是在L.LEVIN所设计的光路基础上,添加直流检测端、光收发装置及使用两个3×3光纤耦合器而构成的。该改进型光路更有利于全光纤VISAR的通用性与稳定性。文章系统中所涉及的所有元件进行分析与讨论。 第三章:重点提出了回光扰动明显的非稳态条纹软件处理与分析方法。主要采用光强软件归零、消除回光扰动、高阶滤波、信号归一化等处理手段来提取较为稳定的干涉条纹,并采用相位还原的方式获取信号的相位差,求得所测信号的速度值。 第四章:本章节共记录了四个实验:振动台振动测量实验、加速度定标实验、冲击波速度测试与飞片速度测试。上述实验全部是在全光纤VISAR系统应用第一线完成的,为进一步研究全光纤速度传感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第五章:总结与展望。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彭其先,谭华,王为,李学梅,王悟,胡力,叶昆珍,刘国祥,郑胜才;全光纤VISAR在动高压中的测量技术探索[J];高压物理学报;2001年02期
2 彭其先,马如超,李泽仁,刘俊,刘元坤,邓向阳;光纤带宽特性对VISAR测试影响的分析[J];高压物理学报;2002年03期
3 马云,胡绍楼,汪小松,陈宏,李加波;样品-窗口界面运动速度的VISAR测试技术[J];高压物理学报;2003年04期
4 彭其先,马如超,刘俊,李泽仁,王海霞,赵龙;VISAR测试技术研究炸药反应区厚度[J];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2003年01期
5 翁继东,谭华,陈金宝,贾波,胡绍楼,马云,王翔;光纤任意反射面速度干涉系统在高压物理中的应用[J];高压物理学报;2004年03期
6 陈光华;对激光干涉测速中信号丢失现象的分析[J];爆炸与冲击;2004年05期
7 王德田;彭其先;刘俊;蒙建华;刘寿先;陈光华;刘乔;邓向阳;;激光干涉测速技术在内弹道弹丸速度测量中的应用研究[J];高压物理学报;2011年02期
8 袁树云;彭其先;虞德水;刘俊;马冬莉;;多点双灵敏度VISAR测爆轰驱动金属飞层自由面速度[J];爆轰波与冲击波;2005年03期
9 彭晓世;刘慎业;安竹;蒋小华;;用于激光驱动冲击波诊断的成像型VISAR设计[J];光学仪器;2008年01期
10 虞德水;赵锋;谭多望;彭其先;方青;;JOB-9003和JB-9014炸药平面爆轰驱动飞片的对比研究[J];爆炸与冲击;2006年02期
11 孙占峰;李庆忠;孙学林;吴建华;汤铁钢;;标准圆筒试验技术与数据处理方法研究[J];高压物理学报;2008年02期
12 齐文博;闫亚东;陈良益;何俊华;;VISAR准零程差调试方法研究[J];应用光学;2009年05期
13 马冬莉;马如超;;VISAR静态干涉条纹分析[J];爆轰波与冲击波;2004年01期
14 胡建波;谭华;俞宇颖;戴诚达;冉宪文;;铝的动态屈服强度测量及再加载弹性前驱波的形成机理分析[J];物理学报;2008年01期
15 马云;张林;彭其先;王翔;李剑峰;蔡灵仓;李加波;汪小松;翁继东;陈宏;;VISAR条纹常数的检测方法[J];高压物理学报;2008年04期
16 张小强,周昕,胡绍楼;全光纤VISAR系统中色散问题的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17 张江跃,谭华,虞吉林;双屈服法测定93W合金的屈服强度[J];高压物理学报;1997年04期
18 陈光华,李泽仁,刘元坤,马如超,刘俊;用双灵敏度VISAR测量铜飞片自由面速度[J];高压物理学报;2001年01期
19 何碧,蒋小华,李泽仁,彭其先,何松伟,刘乔,邓向阳,龙新平,冯长根;用双灵敏度VISAR测试爆炸箔起爆器的飞片速度[J];爆炸与冲击;2005年01期
20 马云;汪小松;李欣竹;张汉钊;胡绍楼;李加波;陈宏;翁继东;;ASAY膜法测量微物质喷射总质量不确定度的初步实验研究[J];高压物理学报;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连生;黄风雷;段卓平;;氧化铝陶瓷杆中应力波传播的VISAR测试技术[A];第六届全国爆炸力学实验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何碧;蒋小华;李泽仁;彭其先;何松伟;;用双灵敏度VISAR测试冲击片雷管飞片速度[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3)[C];2003年
3 王晓燕;姜洋;李庆忠;谷岩;汤铁钢;彭其先;;二维爆轰加载下变曲率飞片VISAR测速实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冲击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刘英祥;宋铁雄;辛秀俊;;东芝VISART 1.5磁共振发射机故障应急修理[A];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会第九届放射诊疗专业学会论文集[C];2005年
5 张连生;黄风雷;段卓平;;一种可用于等熵加载实验的玻璃陶瓷[A];第四届全国爆炸力学实验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王桂吉;邓向阳;谭福利;刘俊;张宁;谷岩;彭其先;吴刚;韩梅;;爆炸箔起爆器小尺寸飞片速度测试[A];第四届全国爆炸力学实验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李俊;周显明;王翔;李加波;;多通道辐射高温计与VISAR的联合诊断技术[A];第八届全国爆炸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刘高旻;杜金梅;王海晏;贺红亮;谭华;;未极化PZT95/5陶瓷冲击压缩性能研究[A];第四届全国爆炸力学实验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陈阳杰;杨甬英;卓永模;杨李茗;;双灵敏度VISAR测量的一种结构[A];浙江省光学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暨新型光电技术青年论坛论文集[C];2005年
10 胡建波;俞宇颖;谭华;戴诚达;冉宪文;;铝的动态屈服强度测量[A];第四届全国爆炸力学实验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阳;全光纤VISAR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复旦大学;2011年
2 刘国祥;熔锥型全光纤声光器件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3 孟卓;全光纤口腔OCT方法研究与系统研制[D];天津大学;2008年
4 高丽;J-TEXT等离子体电子密度诊断系统的建立[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李秋实;新型全光纤水声通信激光声源基础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6 施宇锋;星载红外光谱仪干涉分系统的控制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7 张瑞峰;全光纤滤波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8 翁梓华;基于磁光光纤和高速磁场的全光纤磁光开关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9 刘丰年;全光纤纳秒脉冲掺镱放大器的研究[D];南开大学;2008年
10 汪丽;干涉法大气风场探测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云;冲击载荷下LiF晶体折射率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研究生部;2003年
2 虞德水;点爆发散爆轰驱动平板飞片的实验与计算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5年
3 刘高旻;冲击加载下PZT-95/5陶瓷FE→AFE相变压力实验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研究生部;2002年
4 于锦泉;透明窗口材料高压声速及卸载路径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5 陈阳杰;可用于主动式诊断材料高压状态方程的多普勒测速系统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李金珂;成像型双灵敏度VISAR系统设计及精度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09年
7 翁继东;全光纤速度干涉技术及其在冲击波物理中的应用[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8 高宇林;Fe-O-S高压声速测量及外地核组分的限定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9 徐思恩;精密激光测距光学及采集系统设计[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10 阳光辉;多普勒全光纤速度传感器的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Optinex阿尔卡特新一代全光纤网络[N];中国计算机报;2000年
2 李勇;专注密集全光纤接入[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3 莫世杰 刘子军;广州构建全光纤IP城域网[N];通信产业报;2000年
4 张晶;AS800助企业应对信息化挑战[N];中国贸易报;2007年
5 ;转向全光纤网状网络[N];网络世界;2000年
6 河南省邮电规划设计院 苏剑钊;三大因素共促全光纤化驻地网发展[N];通信产业报;2004年
7 王旭东;光纤电路覆盖西宁供电[N];中国电力报;2006年
8 ;经济部署小规模SAN[N];网络世界;2002年
9 赵英淑;光纤存储彰显绿色环保设计[N];科技日报;2007年
10 郭涛;教育行业适用IP存储[N];中国计算机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