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吴大澂交遊新證

李军  
【摘要】:吴大澂(1835—1902)作爲晚清著名的金石学家之一,所著《说文古籀補》、《字说》、《愙齋集古錄》等对後世學人影響深远。吴氏一生講求程朱理學,积極入世,從政之馀,勤于訪古、考古,並時与师友交流心得,互通有無,其著作的编撰,亦颇受师友之助益。本文以吴大澂交游事跡爲研究对象,大量發掘並利用書札、日记、题跋、笔记、詩文集等材料,对吴氏與其同時代學者如吴雲、陈介祺、潘祖蔭、王懿榮、沈樹鏞、汪鸣鑾等人的交往始末,逐一造行專题考察。在钩勒吴大澂本人治學轨跡的同時,盡力还原晚清金石學家的生活及治學環境。 本文所用书札、日记等材料,多數爲未刊稿抄本,分藏于上海、北京、南京、蘇州等地的圖书館及博物馆。两年以來,通过亲赴各地調查,訪獲吴大澂书札四十餘種、日记七種,吴大澂手稿、著作及批校题跋本數十種,同时一并訪查吴氏师友著作的稿抄本,抄錄整理资料達數十萬字。在现有條件下,对相关材料的搜集,力求达到“竭泽而漁”。所得各類材料,经初步辨識、標點之後,考订其年月,涵泳其内容,最後據不同專题及論文設計加以缀合。在论文寫作方面,充分運用文献描述与考据相结合的方法,旨在體现文献學研究的特色。 本文共分八章,第一章“家世与生平”,在对吴大澂的家世、履歷作简要介绍後,選擇與他立身處世关保密切的事件作详细考述。第二章“從游褚先生”,主要论述吴大澂外祖父韓崇,及师长如陈奐、俞樾、莫友芝、杨沂孫等对其治学、書法等方面的啓迪。第三章至第八章,依次对吴大澂与沈樹鏞、汪鸣鑾、吴雲、潘祖蔭、王懿榮、陈介祺等五位学人交往过程作考察,人各一章,分别涉及书畫、碑拓、泉幣、鉨印、瓦富、古陶文,及鐘鼎彝器的鑑定与考释諸學藝。同时,对传统金石學中訪碑、拓碑、绘圖、摹款以及金石學著作的编刻等相關問题,連類以及,略加考述。通过对當时學者間相互交往情況的钩稽,试圖梳理传统金石學在晚清的發展衍變脈絡。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郑子运;;张炎词集版本考[J];古典文献研究;2005年00期
2 张固也;唐黎明;;《崇文总目辑释》“补释撰人”考[J];文献;2011年03期
3 王秋贵;;寻找宿松梁祝山歌[J];黄梅戏艺术;2011年02期
4 段廉廉;;讀《上博七·■物流形》小劄[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2期
5 乌日娜;;清代蒙古文历史文献及其整理研究概况[J];兰台世界;2011年19期
6 李丹;;《红雨楼书目》版本考略[J];古典文献研究;2006年00期
7 季永海;;清代满译汉籍研究[J];民族翻译;2009年03期
8 山佳;;六经有此称完璧——失传《乐经》重现西安[J];收藏;2011年08期
9 王冰;;《歧路灯》词语校勘补遗[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万莉;;琵琶曲《月儿高》诸版本源流关系辨析[J];中国音乐学;2011年03期
11 严杰;;《十抄诗》中唐代佚诗录文之辨误[J];古典文献研究;2004年00期
12 小熊洛拉;海深蓝;;怀念破铁皮[J];男生女生(银版);2009年01期
13 吴国钦;;潮剧溯源(三)[J];广东艺术;2010年02期
14 陈叙;;《性习全书》非焦循所著考[J];古典文献研究;2006年00期
15 居疑;;南社佚名诗人稿本的发现[J];寻根;2011年03期
16 方光禄;;清末民初徽语韵书五种简介[J];方言;2011年03期
17 劉鹏;;也论《马退山茅亭记》的归属权问题[J];古典文献研究;2007年00期
18 刘广定;;红楼美婢(二)——晴雯身份之谜[J];名作欣赏;2011年22期
19 谢海林;;《清人宋诗选本叙录》补正[J];中国韵文学刊;2011年03期
20 曹炳建;;《西游记》佚本探考[J];明清小说研究;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复生;;福建弹词小说《榴花梦》抄本刍议[A];厦门博物馆建馆十周年成果文集[C];1998年
2 张金泉;;《字宝》考[A];常书鸿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文集[C];2004年
3 夏荷;花美云;;符号与《红楼梦》研究——对《乾隆抄本百廿回红楼梦稿》的剖析[A];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五届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4 刘培生;;中医古籍抄本的文献学研究[A];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第二届理事大会暨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5 刘培生;;如何确定中医抄本古籍的文献价值[A];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第二届理事大会暨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6 林鸥;;《团匪魁》初探[A];义和团平原起义10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7 段逸山;;论中医药抄本研究的重要性与紧迫性[A];首届国学国医岳麓论坛暨第九届全国易学与科学学会研讨会、第十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林庆元;;《沈文肃公牍》两个重要问题的考证[A];沈葆桢生平与思想研究——沈葆桢巡台1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段逸山;;论中医药抄本研究的重要性与紧迫性[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届医古文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赵志强;江桥;;《无圈点档》及乾隆抄本补絮[A];满学研究(第四辑)[C];199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军;吴大澂交遊新證[D];复旦大学;2011年
2 吐送江·依明;《福乐智慧》回鹘文抄本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金晓东;衍芬草堂友朋书札及藏书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4 郭丽;《管子》文献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俞绍宏;《说文古籀补》研究[D];安徽大学;2006年
6 岗卫娟;《杨氏家传针经图像》考[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7年
7 王兴亮;爱国之道,始自一乡[D];复旦大学;2007年
8 杨宝春;《琵琶记》的场上演变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6年
9 张桂丽;李慈铭年谱[D];复旦大学;2009年
10 刘新征;皇甫湜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位素娟;从吴大澂《七言篆联》之考辨看其中期书法艺术[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聪聪;试论吴大澂与吴禄贞在延边地区戍边活动的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12年
3 孙园园;《玉楮诗稿》校注[D];广西大学;2012年
4 邹萍;方薰的艺术活动与著作[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5 张俊岭;吴大澂的金石研究及其书学成就[D];暨南大学;2005年
6 许利平;《后汉书》版本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7 曹文婷;温睿临与《南疆逸史》[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8 郑丽佳;剡录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9 安然;略论吴大澂的传古之功[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天明;《皇甫持正文集》版本流源考[D];河南大学;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见习记者 刘佳;要重视吴大澂历史功绩及史料研究[N];图们江报;2011年
2 记者 郑茂;州政协召开吴大澂历史功绩暨史料研究座谈会[N];延边日报(汉);2011年
3 邓致远;吴大澂与“龙虎石刻”[N];吉林日报;2004年
4 祖士保;吴大澂:运用西方技术治黄第一人[N];中国水利报;2002年
5 柳成栋;吴大澂智招韩宪宗[N];吉林日报;2001年
6 刘燕玲;五千珍贵抄本面临亡佚[N];健康报;2006年
7 邓昭辉;原是湘抚案头珍[N];中国文物报;2001年
8 张克;清末名臣吴大澂石刻文字[N];黑龙江日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孙昊;边陲崛起博物馆群[N];黑龙江日报;2010年
10 王建平;在哈佛见识我国最早的《古兰经》抄本照片[N];中国民族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