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大澂交遊新證
【摘要】:吴大澂(1835—1902)作爲晚清著名的金石学家之一,所著《说文古籀補》、《字说》、《愙齋集古錄》等对後世學人影響深远。吴氏一生講求程朱理學,积極入世,從政之馀,勤于訪古、考古,並時与师友交流心得,互通有無,其著作的编撰,亦颇受师友之助益。本文以吴大澂交游事跡爲研究对象,大量發掘並利用書札、日记、题跋、笔记、詩文集等材料,对吴氏與其同時代學者如吴雲、陈介祺、潘祖蔭、王懿榮、沈樹鏞、汪鸣鑾等人的交往始末,逐一造行專题考察。在钩勒吴大澂本人治學轨跡的同時,盡力还原晚清金石學家的生活及治學環境。
本文所用书札、日记等材料,多數爲未刊稿抄本,分藏于上海、北京、南京、蘇州等地的圖书館及博物馆。两年以來,通过亲赴各地調查,訪獲吴大澂书札四十餘種、日记七種,吴大澂手稿、著作及批校题跋本數十種,同时一并訪查吴氏师友著作的稿抄本,抄錄整理资料達數十萬字。在现有條件下,对相关材料的搜集,力求达到“竭泽而漁”。所得各類材料,经初步辨識、標點之後,考订其年月,涵泳其内容,最後據不同專题及論文設計加以缀合。在论文寫作方面,充分運用文献描述与考据相结合的方法,旨在體现文献學研究的特色。
本文共分八章,第一章“家世与生平”,在对吴大澂的家世、履歷作简要介绍後,選擇與他立身處世关保密切的事件作详细考述。第二章“從游褚先生”,主要论述吴大澂外祖父韓崇,及师长如陈奐、俞樾、莫友芝、杨沂孫等对其治学、書法等方面的啓迪。第三章至第八章,依次对吴大澂与沈樹鏞、汪鸣鑾、吴雲、潘祖蔭、王懿榮、陈介祺等五位学人交往过程作考察,人各一章,分别涉及书畫、碑拓、泉幣、鉨印、瓦富、古陶文,及鐘鼎彝器的鑑定与考释諸學藝。同时,对传统金石學中訪碑、拓碑、绘圖、摹款以及金石學著作的编刻等相關問题,連類以及,略加考述。通过对當时學者間相互交往情況的钩稽,试圖梳理传统金石學在晚清的發展衍變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