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东北亚环境问题的博弈分析

刘姉姈  
【摘要】:环境污染是现代人类所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之一。自从人类产生以来,环境污染已经是被预见的事实,但是工业革命以后,随着人类活动领域与对象的急剧扩大,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起来。目前,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而且处于不得不解决的境地。但是,环境问题与引起环境问题的经济发展是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因此,各国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选择优先发展顺序与环境保护手段上,面临着诸多难题。这种情况,在韩国与中国所处的东北亚地区也不例外。尤其,由于东北亚的地域邻接性引起越境污染,以及由此发生纠纷也就在所难免。 中国的人口多,人均资源少,中国面临着比较其它国家更为严峻的经济增长与资源匮乏的压力,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自1978年以来,中国果断地推进改革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不仅提高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而且大幅提升了中国的综合国力。但是与此同时,中国推行的经济发展优先政策,也导致了不逊于其经济成果的负担问题,其中环境问题成为最突出的问题。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国家之间的环境外交成为国际社会的主要问题之一,而深受中国环境越境污染影响的周边国家的谴责声音也在不断增强,在这种外部压力下,中国政府也在重新认识自身的环境问题。因此,为了解决东北亚地区国家之间的跨国环境污染问题,构筑国家之间交换和共享信息的环境合作体系成为理论界研究的重要课题。 当今,在国际环境问题上,单方面受害国家为使问题得以迅速解决,向污染源国家提出支付补偿的情形已屡见不鲜。但是近年来,受害国将环境问题与其他问题联系起来,以协商方式来应对国际环境问题。1994年,关于流经美国和墨西哥的科罗拉多河(Colorado River)的污染问题,墨西哥因地处下游这一不利的地理位置,单方面受到了美国水质污染的侵害。然而,墨西哥通过占据您久之河一格兰德河(Lower Rio Grande River)上游的优势,将科罗拉多河与您久之河一格兰德河的污染问题联系起来,通过协商,最终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协商成果。在本论文中,主要考虑的是有关东北亚环境问题和进军中国环境产业市场问题的应对方案。这也是在韩中日三国环境部长会议(Tripartite Environment Ministers Meeting among Korea, China and Japan,英语缩写TEMM)上讨论的问题。通过论文的探索,可以或多或少地减轻韩国对中国援助而导致的经济负担,同时,也可以为因其间各种阻碍因素而难免于一场苦战的韩国环境产业提供进军机会,以及通过降低东北亚环境污染带来更多便利等予以考虑和选定。 中国环境产业在未来一段时期将保持均15%-20%的增长率。2008年环境产业产值为4800亿元,环保投资为4494.8亿元,环境投资对环保产业产值的拉动率约为1.1左右。环境产业产值如果以年均增长率15%计算,2009-2012年的环境产业产值为2.76万亿元,“十二五”期间环境产业产值可达4.92万亿元,投资潜力是相当巨大的。然而,由于相关信息的不对称、行业垄断以及中国的封闭性倾向等阻碍因素,有意进军中国环境产业市场的韩国企业难逃一场苦战。如果把轻易即可进入中国环境市场的协商议题与东北亚环境污染问题联系起来,从环境合作协商的层面进行商讨的话,就能够提高韩国环境产业进军中国市场的可能性,同时当进入中国环境市场变得轻而易举之时,由追加的市场进入而产生的利润多少也可缓解韩国所承受的经济负担。 本文以此论旨为基础,利用博弈理论,目的在于揭示现在单纯依靠支援而实现的有关东北亚环境问题的合作得以稳定履行的局限,为克服这种局限,提出了要将支援和进军中国环境产业市场方案相互连接起来的对策,协商方案不仅要使环境协商过程中的协议能较为容易地达成,而且使达成协议的协商议题得以强化。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韩宁会;;农村环境问题亦堪忧[J];环境经济;2011年08期
2 钟峪;;积极面对日趋严峻的环境问题[J];绿叶;2011年08期
3 张博伦;;论《环境保护法》对解决环保问题的不足[J];法制与社会;2011年22期
4 周军;;浅析农村环境问题及管理[J];科技资讯;2011年21期
5 刘金来;;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理念的水电开发研究[J];北方环境;2011年05期
6 艾巍;曹恒志;杨晓蓉;;浅析城市环境保护问题与可持续发展[J];鸡西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7 李志刚;;农村环境管理研究现状[J];吉林农业;2011年06期
8 范广鹏;;浅谈鞍山市主要环境问题及污染防治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年14期
9 张利文;衣俊;李江滨;;浅谈条幅及宣传单对校园环境的影响[J];中国环境管理丛书;2011年02期
10 李靖宇;孙惠莲;郭建;;环境问题与消费模式的变革[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9期
11 杜国松;;水电工程建设中环境问题的解决措施[J];技术与市场;2011年07期
12 毛新;;环境产业的培育与中国生态文明的发展[J];开发研究;2011年03期
13 刘瑛;张秦铭;白立星;;正确处理室内装修中的环境问题[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1年12期
14 韩守杰;王玉雅;郭红喜;丁爱侠;;浅谈绿色建筑与环境保护[J];价值工程;2011年19期
15 ;环保部重点解决饮用水不安全等突出环境问题[J];水工业市场;2011年06期
16 王聪贤;;农村社区环境治理机制初探[J];民营科技;2011年08期
17 齐敏;;马克思的自然概念及对环境问题的反思[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1年09期
18 牛卫萍;马卫;董孝章;;宁夏太阳山开发区环境方面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及防治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年09期
19 曲浩扬;;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因素分析[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年12期
20 张文同;;法治视角下的我国农村环境问题治理研究[J];环境教育;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鹄;;新环境保护理念与环境产业的发展[A];广西环境科学学会2002—2003年度学术论文集[C];2003年
2 刘克亚;黄明健;;资源产权制度反思[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4年
3 张福生;;马鞍山市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思考[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精选[C];2006年
4 曾文革;赵慧;;西部矿产资源开发中的环境问题及法律对策[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6年
5 杨吉林;;用科学的观点探讨三个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案[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6 高峻;晏祥宏;;上海崇明岛旅游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研究——以东平国家森林公园为例[A];中国生态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荟萃[C];2006年
7 陈为;;中国环境伦理学发展历程及主要观点浅析[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8防灾减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季静;;福兮? 祸兮?——论我国发展旅游对自然环境的影响[A];江苏省旅游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李慧杰;王端;;基于环境心理学的社会个体环境保护行为探析[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龚健;刘耀林;;土地整理中的环境问题与对策[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姉姈;东北亚环境问题的博弈分析[D];复旦大学;2011年
2 王莉;西部环境产业投融资制度创新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3 彭诗言;中国环境产业发展中的生态补偿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吴建平;人类自我认知与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肖桂义;城市环境地球化学研究现状、问题和对策[D];吉林大学;2005年
6 李红利;中国地方政府环境规制的难题及对策机制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罗永仕;生态安全的现代性解构及其重建[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8 李新英;新疆工业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9 任赟;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金慧华;世界银行环境政策的法理分析[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成彬;辽宁省资源型城市环境问题对策研究[D];东北大学;2006年
2 程朝晖;环境污染治理与我国排污权交易制度的构建[D];四川大学;2004年
3 韩梅;物质文化领域的环境问题反思及其教育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4 李志坚;明代皇木采办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5 范瑾;探析环境问题的深层次原因[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陈雪珍;涉及自然保护区公路建设环境问题及管理对策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7 邵艳艳;中俄环境刑事立法比较研究[D];新疆大学;2008年
8 刘丙辉;环境问题对世界经济政治关系的影响及我国对策[D];河北大学;2000年
9 李爱民;关于环境问题的人文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10 刘克亚;环境保护经济引导制度研究[D];福州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韩蓓蓓 李春晖;我市重点整治六方面环境问题[N];长春日报;2005年
2 潘岳;中国要不惜代价地提前解决环境问题[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3 记者 成燕 通讯员 刘森林;环境问题明日集中接访[N];郑州日报;2008年
4 陈永江;解决环境问题必须依靠科技创新[N];辽宁日报;2009年
5 记者 张如月;坚持以人为本 解决影响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N];钦州日报;2009年
6 记者 彭娟;切实解决关系群众健康的环境问题[N];菏泽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陈果 通讯员 邓慧玲 黄慧诚;广东公布今年挂牌督办十大环境问题[N];广东建设报;2009年
8 记者 梁辉约;我市挂牌督办9个环境问题[N];闽东日报;2009年
9 马维骥;资源开发引起环境问题的思考[N];榆林日报;2010年
10 王晓平 记者 曹泓;我市妥善解决关系民生的环境问题[N];长白山日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