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危险因素分析
【摘要】: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其发病率为6-8‰活产儿。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运用胎儿超声心动图是一项先心病早期筛查与诊断的有效方法。心脏的发育在孕早期(怀孕前3月)就已完成,产前进行先心病危险因素的调查研究,对指导围产期先心病的预防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最好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设计比较严密的大样本人群的病例对照研究来获得先心病可能的危险因素,尚没有报道与先心病有关的环境或营养等其他危险因素的大样本人群的前瞻性研究。
目的:以胎儿心脏超声为主要诊断标准,以孕期胎儿心超检出的先心病例为样本,筛查先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评估其在先心病发生中的作用,为先心病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本研究为描述性前瞻性多中心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依托国家863项目,共12家协作单位参加,分为非上海与上海人群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2009年1月-12月,以胎儿心超为诊断标准,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对173对非上海人群先心病胎儿与对照组胎儿的母亲孕期进行问卷调查;第二部分,2010年5月11日-2010年10月15日,红房子医院行胎儿心超检查,以胎儿心超、病理诊断及新生儿心超等为诊断标准,采用1:2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对39例先心病患儿与78例对照组上海人群的新生儿母亲孕期进行问卷调查。两部分资料处理均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结果:第一部分:按α=0.10水准,对59个研究因素(变量)进行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正性生活事件、围孕期补充叶酸、孕期被动吸烟等18个变量与先心病的发生有关。对这18个变量采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逐步法)筛选变量后发现,孕期正性生活事件(OR=0.399)、食用薯类(OR=0.662)、围孕期补充叶酸(OR=0.525)是先心病发生的保护因素;孕前接触射线(OR=3.567)、孕早期室内装修(OR=2.106)是先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第二部分,采用如上统计学方法,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先兆流产、感冒(无发热)、孕期使用黄体酮、孕5月内体重增加比例10%等4个变量可能与先心病的发生有关,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逐步法)筛选变量后发现,孕5月内体重增加10%(OR=0.236)是先心病发生的保护因素,先兆流产(OR=3.47)是先心病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
结论:非上海地区的研究提示,孕期正性生活事件、食用薯类、孕围期补充叶酸是孕期诊断胎儿先心病发生的保护因素;孕前接触射线、孕早期室内装修可增加胎儿先心病发生的危险。上海地区以胎儿心超、病理诊断及新生儿心超诊断先心病,其流行病学研究提示,孕5月内体重增加10%是先心病发生的保护因素;先兆流产可增加患先心病的危险。目前还不能明确这些因素和先心病发生的因果关系,但提示环境因素对其有重要影响。加强孕期保健和宣传仍旧是先心病预防的主要任务。
|
|
|
|
1 |
王建宇;徐志新;;术后恶心呕吐的危险因素[J];医学综述;2010年08期 |
2 |
石宇文;翁志强;谢利平;蔡巧丽;刘婷;叶决新;刘亮;;广州某医学院医学生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危险因素分析[J];广东医学;2010年06期 |
3 |
林彬;;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2年04期 |
4 |
李继霞;耿喜娥;;糖尿病足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防[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年24期 |
5 |
崔莉;;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年20期 |
6 |
董伟贤,胡必杰,何礼贤,王葆青,陈雪华;影响医院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2年01期 |
7 |
顾雁,王效民,刘彤;改良方坦手术术后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南方护理学报;2002年05期 |
8 |
吕嘉春,朱建琼,王云南,曾婉明,曾波航,吴中亮,施侣元,廖永德;445对肺癌病例对照的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3年03期 |
9 |
唐晓君,卢仙娥,李革,张素华,马贵成,唐兰;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4年01期 |
10 |
李秀文,员伟强;青年卒中的危险因素[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年10期 |
11 |
周书明;尹秋生;曹少军;;北京地区1082名离退休干部心脏事件危险因素评估[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47期 |
12 |
何展荣;钟礼立;杨利;;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频繁复发的危险因素[J];医学临床研究;2006年06期 |
13 |
刘先福;王晓川;曹枫;;综合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8年12期 |
14 |
卢林娜;侯桂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背景期与增殖期相关危险因素比较[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年04期 |
15 |
向守宝;张宏;曾翰翔;巢和安;陈俏玲;吴赤篷;;热带、亚热带四地区中学生痤疮现患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9年02期 |
16 |
吴桂深;袁园;梁宏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特征及医源性危险因素的研究[J];海南医学;2009年05期 |
17 |
张萍;;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与预防[J];中国现代医生;2009年12期 |
18 |
徐文豪;范建生;;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年21期 |
19 |
刘娜;李雪花;陈双艳;任艳;;影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
20 |
王莉;杨亚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相关危险因素对预后的影响[J];临床医药实践;2011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