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氧化石墨烯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研究及应用
【摘要】:石墨烯是2004年被发现的具有小粒径、比表面积大、表面反应活性高、催化效率高等优异性质的新型碳结构,将其用于修饰电极,可以降低化学物质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电位,改善生物分子氧化还原可逆性,其大比表面积有利于生物分子的固定化,还能促进蛋白质活性中心与电极表面的电子传递。这些特性对于提高生物检测的灵敏度和稳定性具有重大意义,为生物传感器领域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氧化石墨烯带有丰富的基团,在功能化石墨烯材料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论文在石墨烯修饰的电化学传感器及其应用方面开展了下列研究:
1、化学方法制作氧化石墨烯材料的研究。
用改进的Hummers'方法氧化天然石墨片,得到氧化石墨烯单片大小约3μm。拉曼光谱表征结果表明:制作的氧化石墨烯分子在1585cm-1处有G峰,氧化石墨烯呈层状结构;在1350cm-1处有明显增加的D峰。通过计时电流法电化学还原氧化石墨烯使得氧化石墨烯导电性增加4个数量级。
2、氧化石墨烯修饰的电化学电极芯片的研究。
采用滴涂工艺制作了氧化石墨烯修饰的电化学芯片,电化学循环伏安法表征结果表明:氧化石墨烯修饰的芯片的电流峰值达到4μA,比裸金电极高1μA以上。采用EDAC/NHS方法在线形成改性氧化石墨烯(MGO),使得电极具有可以连接蛋白的能力,荧光法表征结果表明了改性氧化石墨烯与牛血清白蛋白的有效结合。
3、氧化石墨烯修饰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应用研究。
将特异性肺结核抗原蛋白结合到改性氧化石墨烯修饰的电化学芯片上构成了免疫传感器。对于肺结核阳性血清抗体进行了检测,抗原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后导致电化学电流密度峰值降低3μA,结果表明了该免疫传感器的应用潜力。
|
|
|
|
1 |
裴仁军,胡继明,胡毅,曾云鹗;压电免疫传感器的研制及应用[J];传感器技术;1997年06期 |
2 |
徐海博,王君,胡耀辉,陈昕,周康源;压电免疫传感器原理及分析[J];应用声学;1999年05期 |
3 |
卢凤仙;殷庆儒;邹子亚;;霍乱免疫传感器[J];化学传感器;1998年01期 |
4 |
裴仁军,胡继明,胡毅,周平,曾云鹗;用于乙肝表面抗原检测的压电免疫传感器的研制[J];分析测试学报;1997年05期 |
5 |
林朝晖;沈国励;;免疫传感器的进展[J];化学传感器;1994年02期 |
6 |
吴永强,李可彬,周建;压电免疫传感器的研制[J];压电与声光;2004年05期 |
7 |
张宏绪;免疫传感器及其修饰[J];传感器技术;1987年03期 |
8 |
孙越;刘媛媛;冯春梁;;对3种不同硫化物自组膜免疫传感器的比较研究(英文)[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
9 |
艾民;张文艳;;免疫传感器研究进展[J];长春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
10 |
孙廷辉;程务本;;非标记免疫传感器[J];化学传感器;1990年04期 |
11 |
林朝晖,王辉明,沈国励,俞汝勤;甲状腺素(T_4)免疫传感器的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1995年03期 |
12 |
刘虹,王源升,刘清山,朱金华;压电免疫传感器与分子探针固定化技术[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4年05期 |
13 |
刘艳;傅英姿;牛卫芬;;电化学免疫传感器中生物活性物质的固定方法研究进展[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
14 |
颜妍;王正武;赵波;;纳米材料构建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
15 |
陆斌,韦钰;荧光免疫传感器的初步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1989年04期 |
16 |
易惠中;;生物传感器及其材料的开发和应用[J];功能材料;1991年03期 |
17 |
余兴龙,蒋弘,赵乐群,王浩娟,殷纯永,朱圣庚;一种新型免疫传感器的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11期 |
18 |
张波;府伟灵;毛琼国;姚春燕;陈鸣;徐世军;俞凡;;基于压电谐振检测技术的癌胚抗原免疫传感器的实验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6年04期 |
19 |
王丽兰;应全宏;陈敏;傅英姿;;基于纳米材料的免疫传感器研究进展[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9年03期 |
20 |
姜丽;徐华筠;赵常志;焦奎;;基于硫堇电聚合膜的甲胎蛋白免疫传感器[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