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中国外来陆生草本植物

杨博  
【摘要】:构建一个地区的包含基本生物学、生态学信息的外来物种数据库不仅对理解生物入侵格局至关重要,同时也是制定外来种的管理策略和解释生物入侵过程的重要一步。建立一个地区的外来种风险评估系统,预先识别有潜在入侵风险的外来种,是外来种管理与控制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在国家范围内对外来陆生草本植物的区系组成研究较少,并且尚未在国家尺度上构建外来陆生草本植物风险评估系统。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中国外来陆生草本植物数据库,收集到中国外来陆生草本植物800种,分属37目,72科;约有60%的外来陆生草本植物集中在菊科(Asteraceae)、豆科(Leguminosae)、仙人掌科(Cactaceae)、禾本科(Poaceae)十字花科(Brassicaceae)等10个优势科;中国外来陆生草本植物主要来源于美洲(407种,占总数的47%),并且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亚热带-热带区(46%,密度为4种/万平方千米),其次为温带湿润区(26%,密度约2种/万平方千米)、亚热带区(23%,密度约2种/万平方千米),旱-寒区(5%,密度小于1种/万平方千米)分布较少。我国的外来陆生草本植物,从生活型上看,以多年生草本植物(293种,40%)和一年生草本植物(272种,37%)为主;而从生境类型来看,约有一半(46%)分布于“高养分高干扰”类型的生境。总体上,约有80%的物种属有意引入,因此有意引入是陆生外来草本植物进入我国的主要途径。近200年来,外来陆生草本植物进入中国的速度快速增加,约90%的物种在这个时期被引入;而近半个世纪以来,外来陆生草本植物进入中国的速度爆发性增长,约60%的物种在这个时期涌入中国。中国外来陆生草本植物以产生种子的有性繁殖(524种,约71%)为主,已知入侵种比外来待评估种有更高的比例兼具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外来陆生草本植物开花时间主要为夏季到秋季,入侵种的花期要落后于外来待评估种,且持续开花的时间要长。从用途看,65%的外来陆生草本植物只有一种用途,相对地已知入侵种比外来待评估的用途广泛,平均每种入侵种有1.8种用途而待评估种有1.5种用途。中国外来陆生草本植物主要用于观赏(约64%),药用(约34%)是外来植物经济作用的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本文所提供的中国外来陆生草本植物的生物学、生态学特征,可以成为管理层制定外来种相关管理和控制策略的参考因素。 在研究中国外来入侵植物的特性和参考中外评估系统的基础上,运用多指标评估体系构建了中国外来陆生草本植物风险评估系统,选取了分类地位、来源、在中国的分布区、繁殖方式、生活型、生境共6个指标,并对每个指标进行赋值,根据建立的数据库来确定等级划分的分数,以20和17为划分标准将外来种划分为“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三类,评估系统对已知入侵种的预测准确率为68.9%,对外来待评估种的判别准确率为75.3%,总的判别准确率为76.8%,可靠性为7.3。评估系统认为51种(约占总数的9%)外来陆生草本植物是“高风险”的物种,需对这一部分物种进行仔细研究。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植物的“预警系统”[J];新世纪周刊;2007年26期
2 汪劲武;;草的漫谈[J];大自然;1994年05期
3 路原;;植物的生存防御战[J];科学24小时;2006年01期
4 江南;;植物的生存防御战[J];发明与创新(学生版);2006年01期
5 流亮;;植物也会“网聊”[J];科学之友(A版);2008年03期
6 何鸣;雷君;;会“咬人”的植物[J];云南林业;1992年01期
7 汪劲武;;塞罕坝植物印象[J];大自然;2006年02期
8 汪劲武;;植物的自卫术[J];百科知识;2008年20期
9 郝占庆,赵士洞,陶大立;长白山北坡阔叶红松林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及其季节动态[J];生物多样性;1994年03期
10 刘桂清;宿根草本植物的发展前景[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年01期
11 李雪华;李晓兰;蒋德明;骆永明;王红梅;;科尔沁沙地70种草本植物个体和构件生物量比较研究[J];干旱区研究;2009年02期
12 徐粲如;植物的水分平衡[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79年02期
13 张爱华;邓德明;陈中义;皮慧芳;何琼;何昌浩;;湖沼地区草本植物化感作用对日本血吸虫毛蚴影响的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医学卷;2009年03期
14 李梅;田淞沪;;植物越冬有妙招[J];科学大众(小学版);2011年Z1期
15 郭汗生;;再谈草本植物的嫁接[J];生物学通报;1958年05期
16 王玉欣;浅谈草本植物的嫁接实验[J];生物学杂志;1996年03期
17 付为国;李萍萍;吴沿友;卞新民;陈歆;;北固山湿地植物群落特征及其物种多样性研究[J];湿地科学;2006年01期
18 陈亚光;;世界植物之最[J];知识就是力量;2007年11期
19 ;植物王国猎奇(八)[J];科学大观园;2008年01期
20 骆亮军;;覆卮山草本植物垂直分布下的梯度变化调查[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祺;王磊;杜杉;;河北省草本植物物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4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C];2011年
2 赵静;刘利华;樊濬;;护坡植物的选择[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李星学;;陆生植物的起源与裸蕨植物(摘要)[A];中国古生物学会山旺现场会议暨第二届第八次扩大理事会论文集[C];1978年
4 李巧;赵毅博;高泰平;胥辉;;膏桐林地表昆虫多样性及其与白蚁危害之间的关系[A];云南省昆虫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王琼;宋桂龙;辜再元;;边坡生态防护中草本植物根系的力学试验研究[A];工程绿化理论与技术进展——全国工程绿化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杨刚;伍钧;;甘洛废弃铅锌矿区几种草本植物的重金属耐性研究[A];四川省第十次环境监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7 魏小兰;张蕴薇;;草本植物的非典型性应用[A];农区草业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黄向军;;从《说文》“艸”部字看古人的生活[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陈俊华;刘兴良;何飞;黎燕琼;郑绍伟;刘世荣;;卧龙巴朗山川滇高山栎主要草本植物种群生态位特征[A];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张淑芹;邓伟;阎敏华;;兴凯湖北岸平原晚全新世花粉记录[A];中国孢粉学分会七届一次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佳佳;青藏高原高寒草甸草本植物的空间格局及其形成机制[D];兰州大学;2012年
2 侯颖;川西亚高山复合群落中岷江冷杉和四种草本植物生长对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的响应及其机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秦晓威;秦岭太白山草本植物多样性格局及其对林隙干扰的响应[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4 张美文;洞庭湖区退田还湖工程对小型兽类群落的影响[D];湖南农业大学;2006年
5 陈蕾伊;环境因子对植物入侵的影响与外来植物风险评估分析[D];中山大学;2012年
6 吴统贵;杭州湾滨海湿地植被群落演替及优势物种生理生态学特征[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9年
7 李武斌;九寨沟马脑壳金矿露天矿山生态恢复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刘秀珍;山西中条山铜矿废弃地植被生态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9 赵红洋;黄土边坡喷播及植物群落特征和害虫防治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1年
10 傅尧;黄土高原露天煤矿生态修复效果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博;中国外来陆生草本植物[D];复旦大学;2011年
2 范文娟;子午岭森林群落草本植物的结构特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3 秦瑞杰;草本植物生长发育对土壤团聚体和养分动态变化的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4 王(韦华)烨;黑龙江省主要草本可燃物燃烧烟气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5 李嘉竹;陆地C_3、C_4草本植物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及其对温度变化的响应研究[D];鲁东大学;2009年
6 代琛;草本植物纤维素提取、溶解及成膜性能的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7 赵金龙;丰满水电站治理工程陆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8 张勤敏;贺兰山西坡封育区内植被恢复与多样性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9 奇凯;黑里河天然油松林主要植物种空间格局和空间关联[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10 郭屹立;伊洛河流域不同环境梯度下草本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李先宏、通讯员 汤波;长江大学筛选出水旱共耐性草本植物[N];湖北日报;2006年
2 记者 黄文冠;下半年我区推广种植香薰精油草本植物[N];阿勒泰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王海燕;植物有多少种 百人钻山摸底数[N];北京日报;2008年
4 周飞;报春苣苔野外回归的机理被揭示[N];广东科技报;2010年
5 颜昊 陈斌华;消除对陆生赴台的限制与歧视[N];团结报;2011年
6 记者 蓝碧霞;台湾招考硕博陆生厦大报名最多[N];厦门日报;2011年
7 记者 张胜波 实习生 霍慧 通讯员 王丽霞;首次“陆生赴台”本科招生不乐观[N];南方日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徐蕾;台湾怎样吸引陆生读书?[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9 本报记者 任成琦;陆生赴台就读,场面有些冷[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10 南方日报记者 谢苗枫 戎飞腾;“三限六不”卡住大陆生赴台路[N];南方日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