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腺瘤术后患者垂体功能受损及替代治疗情况研究
【摘要】:垂体腺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25%,是颅脑手术中第三位常见的肿瘤。垂体腺瘤手术治疗的目标包括尽量去除肿瘤组织和保留垂体正常内分泌功能两方面。术后患者需要对垂体功能进行评估。而这一点往往容易被患者和外科医生所忽视,患者常常在出现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后才至内分泌科就诊,延误了病情,甚至对机体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腺垂体功能减退的临床表现通常是非特异性的,容易漏诊,也因此不能得到相应的替代治疗。长期不治疗的患者血脂异常、心血管事件等发病率明显增加,而且在应激时可能发生各种垂体危象,危及生命。中枢性尿崩症患者会出现明显的多尿和烦渴多饮,长期多尿会对肾脏造成损害。
第一部分
215例垂体腺瘤术后患者垂体功能受损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内分泌科就诊的垂体腺瘤术后患者中腺垂体功能减退及中枢性尿崩症的患病情况,寻找与垂体前后叶功能受损可能相关的因素。
研究对象与方法:对2008年1月到2011年1月就诊于华山医院内分泌科门诊或入院诊疗的垂体腺瘤术后患者进行功能评估(包括垂体性腺轴、甲状腺轴、肾上腺皮质轴、垂体后叶功能),并收集手术资料、既往诊疗情况、症状表现等资料,使用epidata软件进行数据录入,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设定显著性水平P=0.05。单因素分析中,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和有序变量使用秩和检验,分类变量使用列联表分析和卡方检验进行比较。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进行多因素相关分析。
结果:共计215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96人,女性119人,年龄19岁-79岁,平均年龄(48.47±14.28)岁,就诊时距手术时间3月~15年不等。手术前MRI增强检查中肿瘤最大径3.0mm~57.0mm,最大径中位数为20mm。病理类型以无功能腺瘤最多,其次为PRL瘤和GH瘤,另外有8例患者(3.72%)病理为垂体瘤卒中。
存在腺垂体功能减退的患者有116例,占54.0%,其中性腺、甲状腺、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比例分别为36.7%、32.6%、28.4%。有不适症状的60例患者中,腺垂体功能减退的比例为83.3%;而在无明显自觉症状且既往未诊断腺垂体功能减退的118例患者中,功能减退的比例为30.5%。中枢性尿崩症患者共计14例,占6.5%。垂体前叶或后叶功能受损患者共计117例(54.4%)。
相关因素分析显示年龄、MRI肿瘤最大径、病理类型及手术次数与腺垂体功能减退无显著性相关,而男性可能是功能减退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为2.43,中度有害。中枢性尿崩症的发生与年龄、性别、MRI肿瘤最大径、病理类型无显著性相关,但在卒中或二次手术患者中发生率明显增加,相对危险度分别为7.1、6.3。
结论:内分泌科就诊的垂体腺瘤术后患者中半数存在垂体前叶或后叶功能受损。术后患者应该常规进行全面的垂体功能评估,及时发现腺垂体功能减退或中枢性尿崩症并开始替代治疗。男性可能是腺垂体功能减退的中度有害因素,而卒中、二次手术可能是中枢性尿崩症的高度有害因素。
第二部分
垂体腺瘤术后垂体前后叶功能减退患者替代状况分析
目的:了解垂体腺瘤术后腺垂体功能减退和中枢性尿崩症患者的替代治疗情况,为临床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研究对象与方法:2008年1月到2011年1月就诊于华山医院内分泌科门诊或入院诊疗的垂体腺瘤术后患者,经评估存在腺垂体功能减退或中枢性尿崩症者。通过自行设计的问卷收集腺垂体功能减退或中枢性尿崩症患者就诊时激素替代治疗的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共计117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66例,女性51例,平均年龄为(50.14±13.83)岁。39例小于60岁的男性GnH缺乏患者中,仅14例(35.9%)使用睾酮或HCG治疗;15例小于50岁的女性GnH缺乏患者中,仅2例(13.3%)进行人工周期替代。70例ACTH缺乏患者中有59例(84.3%)已开始替代治疗,其中51例(86.4%)口服醋酸可的松,8例(13.6%)使用强的松治疗。61例TSH缺乏患者进行替代治疗的有49例(80.3%),但其中有22例(44.9%)患者明显替代不充分。14例中枢性尿崩症患者中已开始替代治疗的有11例(78.6%)。
结论:垂体腺瘤术后腺垂体功能减退和中枢性尿崩症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未得到适当的替代治疗。其中以GnH缺乏的替代率最低,而部分ACTH缺乏的患者未进行替代治疗,生命处于潜在的危险当中。
|
|
|
|
1 |
刘运生,袁贤瑞,方加胜,候永宏,刘景平,罗端午,姜维喜,陈立华,王君宇,何正文,黄月明,霍雷;大型、巨大型垂体腺瘤导致周围重要结构异常改变的观测[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1998年04期 |
2 |
简志宏,刘仁忠,王国安;大型、巨大型垂体腺瘤与垂体柄显微解剖关系的术中观察[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5年05期 |
3 |
刘献志,阎东明,周辉,张志强,宋来君;经额下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巨大型垂体腺瘤36例[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年05期 |
4 |
贾桂萍;张建华;;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病人围手术期护理[J];护理研究;2007年23期 |
5 |
柳澄,周存升;垂体腺瘤的CT诊断[J];山东医药;1986年02期 |
6 |
杨彦钊
,许建新;经鼻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腺瘤[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5年01期 |
7 |
庄卫东;牟艳秋;姜涛;;垂体腺瘤的MRI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09年02期 |
8 |
徐军;郝少才;;经额下入路显微外科垂体瘤切除术中垂体柄保护的临床意义[J];宁夏医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
9 |
林燕;;促ACTH垂体腺瘤术前CT诊断准确性的评价[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1988年02期 |
10 |
张纪;垂体腺瘤外科治疗的进展[J];中华外科杂志;2004年03期 |
11 |
叶应湖;;未经治疗垂体腺瘤引起的脑脊液鼻漏[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1983年01期 |
12 |
郑履平;唐文渊;朱祯卿;李平华;;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J];四川医学;1985年03期 |
13 |
黄文辉,朱建堃,吴锡标,何咏;伽玛刀治疗垂体腺瘤54例随访分析[J];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1996年02期 |
14 |
史久霞;鼻中隔碟窦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1999年11期 |
15 |
王翀,段德义,陈剑,朱广庭,刘学宽;垂体腺瘤合并畸胎瘤2例[J];济宁医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
16 |
王嵘!200433上海,史继新!210002南京,刘承基!210002南京,印红霞!210002南京;人脑侵袭性垂体腺瘤的生物学活性[J];临床肿瘤学杂志;1999年03期 |
17 |
佟晓光,杨树源,张建宁,赵钧明,庞文新;垂体腺瘤中雌激素受体基因的表达[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0年03期 |
18 |
柳中悦,张剑平,赵玉祥,李士其;老年性垂体腺瘤的外科治疗[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年07期 |
19 |
王海霞,吴波;鼻咽部侵袭性垂体腺瘤1例[J];诊断病理学杂志;2001年03期 |
20 |
刘卫平,章翔,国監勝三,松本義人,岡田真樹,長尾省吾;侵袭性垂体腺瘤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意义[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2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