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丁对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系细胞增殖及雌孕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
【摘要】:一、背景和目的
子宫内膜癌为女性生殖道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由于人类寿命的延长和外源性雌激素广泛应用等原因,国内外子宫内膜癌发病率明显增加。子宫内膜癌的病因不十分清楚,但是大多数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雌激素的长期作用有关。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吸烟妇女发生的子宫内膜癌等雌激素依耐性疾病的危险相对较低。这引起了研究者对香烟中碱类的主要成分——尼古丁的兴趣。虽然尼古丁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及女性生殖内分泌方面有多重不良影响,但是尼古丁类似物的合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这些伤害,尤其是抗帕金森药物SIB-1508Y(商品名:阿替克林)的合成,更是让人们看到了将尼古丁及其类似物投入临床应用的希望。经过多年研究,目前研究者普遍认为吸烟的这一效应与香烟中主要成分尼古丁的抗雌激素作用有关。此外,近年来研究证明,“烟碱抗炎通路(nicotinic anti-inflammatory pathway)"能反馈性监测、调整炎症反应,尼古丁能特异性地激活烟碱受体,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但其具体机制尚未能阐明。而雌激素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探讨尼古丁对影响雌激素作用的机制亦对解释尼古丁的抗炎作用有所帮助。同时由于子宫内膜癌患者体内孕激素抵抗的存在,吸烟对孕激素的影响也逐渐得到关注,但在吸烟究竟对孕激素有何影响这一问题上现在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仍需要更多的实验明确。由于本课题主要通过研究香烟中主要成分尼古丁的对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系细胞增殖及雌孕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尼古丁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生长和受体表达作用,为进一步了解尼古丁抗雌激素及抗炎作用的机制以及子宫内膜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二、方法
本课题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体外培养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使用CCK8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尼古丁、β-雌二醇、雌二醇+尼古丁分别作用0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后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第二部分将不同浓度尼古丁雌二醇、雌二醇+尼古丁分别作用24小时后的细胞予免疫荧光染色,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荧光染色阳性率,了解尼古丁作用对Ishikawa细胞雌孕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
三、结果
第一部分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尼古丁作用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雌二醇具有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P0.05),雌二醇的这种作用可以被尼古丁所抑制(P0.05)。第二部分结果显示,10-3M、10-4M、10-5M尼古丁及10-5M雌二醇作用均能降低Ishikawa细胞雌激素受体(ER)荧光染色阳性率(P0.05),但不同组间雌激素受体荧光染色阳性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10-8M雌二醇+10-4M尼古丁作用的细胞雌激素受体荧光染色阳性率虽也较对照组降低(P0.05),但却较尼古丁组及雌二醇组略有升高(P0.05)。10-3M尼古丁作用可增加Ishikawa细胞孕激素受体(PR)荧光染色阳性率(P0.05),而10-4M、10-5M尼古丁则降低荧光染色阳性率(P0.05),且10-5M尼古丁较10-4M尼古丁作用更为明显(P0.05)。而10-8M雌二醇可明显增加孕激素受体表达(P0.05),与文献报道一致。尼古丁+雌二醇组细胞孕激素受体荧光染色阳性率虽较雌二醇组降低,却较10-4M尼古丁组明显升高(P0.05)。
四、结论
尼古丁并不能直接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的生长,但是它可以拮抗雌激素的促细胞增殖作用。尼古丁可抑制雌激素受体的表达但并未观察到剂量依赖性。较大浓度的尼古丁可促进孕激素受体的表达而较低浓度的尼古丁则抑制孕激素受体的表达。
|
|
|
|
1 |
毛卫华,徐锦屏,毛建林;肺癌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表达及临床意义[J];浙江实用医学;2005年04期 |
2 |
郭伟男;孙丽敏;张锺元;李梦轩;范秀华;翟雨佳;张成顺;;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外周血中雌孕激素水平及息肉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J];河北医药;2012年04期 |
3 |
孙远昌,易先平;乳腺癌33例组织学与雌孕激素受体检测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1997年03期 |
4 |
芦连菊;非靶器官恶性肿瘤雌孕激素受体表达的意义及内分泌治疗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2001年03期 |
5 |
顾群浩,蔡照弟,张胜华;乳腺癌辨证分型与雌孕激素受体的相关性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2004年06期 |
6 |
徐红;赵峰霞;杨凯平;杜倩倩;赵恩;;乳腺良、恶性疾病与血清雌、孕激素及雌孕激素受体的关系[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年12期 |
7 |
金富锐;于燕;王秀霞;;米非司酮对大鼠卵巢子宫雌孕激素受体的影响[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
8 |
田兆雄;;雌孕激素受体在下泌尿生殖道的分布[J];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1989年01期 |
9 |
李家福,陈建利;妇科恶性肿瘤雌孕激素受体测定的意义[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6年06期 |
10 |
李靖;冯力民;刘晖;;雌孕激素受体在子宫全层中的表达[J];武警医学;2011年12期 |
11 |
邱晓燕,刘向云,朱焰,吴建辉,蒋秀蓉,何桂林,刘桂明,孙祖越,曹霖;孕三烯酮对大鼠血清雌孕激素和子宫雌孕激素受体水平的影响[J];毒理学杂志;2005年S1期 |
12 |
王勇;戴美云;朱东兵;;雌孕激素受体与卵巢癌辩证分型、病理分类的相关性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年15期 |
13 |
傅红;雌孕激素受体检测及其在临床肿瘤研究中的应用[J];实用癌症杂志;1991年02期 |
14 |
孙建伟,贾玲,杨昆宪,陈居敏,刘春生,刘剑;乳腺癌雌孕激素受体检测和分析[J];江苏医药;2002年01期 |
15 |
师亮,曹春永;168例乳腺癌雌孕激素受体检测[J];浙江肿瘤;1996年04期 |
16 |
孙奇,蔡素芳,易平;人原发胃癌雌孕激素受体的研究[J];诊断病理学杂志;1997年01期 |
17 |
陆桂君,董文漪,黄学惠,傅红梅;异位宫内膜组织雌孕激素受体的检测[J];云南医药;1997年02期 |
18 |
柳忠美,华培显;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雌孕激素受体检测及意义的探讨[J];广后医学;1998年01期 |
19 |
王殊,张嘉庆,乔新民,杨德启,佟富中,刘宏军;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雌孕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J];中华外科杂志;2005年15期 |
20 |
林江,袁新建,徐炜志;胃癌雌孕激素受体测定46例报告[J];山东医药;2000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