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耳蜗植入术中应用地塞米松和Healon对内耳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摘要】: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在猫人工耳蜗植入术中应用地塞米松和Healon对耳蜗组织反应,听力保护以及血液中促炎症因子等方面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
本实验分为两组:长期实验组和短期实验组。
短期实验组
13只猫(26耳蜗)分为5组。前四组均单侧植入MEDEL公司的人工耳蜗电极,对侧不手术。第1组(n=3)只植入电极(E);第2组(n=3)植入电极+Healon(E+H);第3组(n=3)植入电极+地塞米松(E+DX);第4组(n=3)植入电极+Healon+地塞米松(E+H+DX):第5组(n=2)只做圆窗切开,未植入电极。
所有的猫在术前和术后0、1、3、7、14天分别进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测试和经静脉采血,术前作为对照组,然后用ELSA的方法分析血清中的促炎性因子GF-β,TNF-α和IL-17A)。统计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成组t检验和卡方检验,当P值0.05时认为有统计学意义。最后3、7、14天组(n=4)制备病理切片。
长期实验组
11只猫(22耳蜗)分为5组。10只猫单侧植入MEDEL电极,对侧10个耳蜗中5个植入诺尔康不接体内线圈的短电极,另5个植入正常人工耳蜗电极。第1组(n=2)只植入电极(E),对侧耳蜗未手术(n=2);第2组(n=6)植入电极+Healon(E+H);第3组(n=6)植入电极+地塞米松(E+DX);第4组(n=6)植入电极+Healon+地塞米松(E+H+DX);第5组(n=3)只做圆窗切开,未植入电极。
对所有的猫在术前和术后1周、3月进行ABR测试,测试结果进行成组t检验,当P值0.05时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5只猫在经过一过月持续电刺激后进行电诱发听觉脑干反应(EABR)测试,在人工耳蜗术后两个月开始进行电刺激。5只猫中有2只正常听力成年猫和3只聋猫。其中2只来自E+H组、2只来自E+DX组、1只来自E+H+DX组.所有的猫在植入术后3个月,取耳蜗(n=22)制备病理切片。
结果
1. ELISA
血清中的TGF-β,IL-17A,TNF-α水平在各组中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2. ABR
听力保护作用在E+H组、E+DX组、E+H+DX组均优于仅植入电极组。对听力保护最好的组为E+H+DX组。
低频听力保护情况好于高频听力(4-8KHz),听力损失主要出现高频区域。在各组中(除电极组)均观察到随时间延长听力逐渐恢复。
3. EABR
3只猫(C12,C8,和C4)在所有24个电极中分别发现有22个、8个和18个电极可以引出EABR.两种聋猫因为电极从耳蜗中脱出(位于听泡内)没有记录到EABR。在两只猫(C12和C4)中记录到Ⅲ波和V波,在一只猫(C8)仅记录到V波。
Ⅲ波的波幅在正常听力猫(C12)高于听力差的猫(C4),V波的波幅在听力差的猫(C4)高于正常听力猫(C12)。
在一只猫中从电极1到电极24记录到的波幅逐渐减小,所需要的电刺激强度逐渐加大。随着刺激强度减小,波形出现的潜伏期逐渐延长。Ⅲ波和V波的潜伏期在正常听力猫和聋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4.耳蜗切片结果
在20个耳蜗中发现14个有纤维组织生成。鼓阶内纤维组织的生成在各组间
没有明显差异。纤维组织和新骨质生成与电刺激之间没有相关性。
结论
1.在耳蜗植入术后血液中促炎症因子(TGF-β, TNF-α, and IL-17A)的水平没有增加,表明耳蜗植入术后在外周血液中没有炎症反应。
2.在耳蜗植入术中应用Healon,地塞米松或两者联合应用均对听力有保护作用,其中联合应用两种药物的听力保护作用最好。
3.EABR在正常猫和聋猫中记录到的Ⅲ波和V波波形特征不同。两只猫在所有24个电极中分别有22个、18个电极引出EABR。
4.在所有实验组中均观察到纤维化改变,使用Healon或/和Dx未能明显减轻纤维化的程度,耳蜗的纤维化程度与听力损失没有相关性。
|
|
|
|
1 |
卢晓月,许时昂;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力训练(第8节)[J];现代康复;2000年11期 |
2 |
刘伟,姜雯频,金芳华;结构异常耳的人工耳蜗植入术[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2年03期 |
3 |
刘伟,姜文频,金芳华;非常规人工耳蜗植入术[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2年01期 |
4 |
钱浓浓,杨祝英;人工耳蜗植入术10例的护理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年02期 |
5 |
迟玉莲,周丽红,高淑贞;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护理[J];山东医药;2004年11期 |
6 |
余力生,陈峰,郑鸿伟,马鑫;再次人工耳蜗植入术[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4年10期 |
7 |
周磊碧;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手术配合与护理[J];温州医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
8 |
王锡温;张杰;张庆泉;文真;;人工耳蜗植入术25例报告[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05年05期 |
9 |
刘芝红,嵩丽梅,胡凤芝,李红淑;人工耳蜗植入术护理[J];黑龙江医学;2005年02期 |
10 |
王磊;陈荣珠;;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手术配合[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6年02期 |
11 |
孙喜斌;;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听力语言康复[J];继续医学教育;2006年20期 |
12 |
何巧芳;周平;张凤;;改良小切口弯电极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手术配合[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年07期 |
13 |
彭霞;刘玉媛;;人工耳蜗植入术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6年09期 |
14 |
王轶;曹克利;陈晓巍;杨华;宋伟;潘卫东;;耳蜗骨化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年12期 |
15 |
周序玲;林春招;叶晖;白俊志;孔超;刘寨清;;55例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护理[J];实用全科医学;2007年05期 |
16 |
陈赛峰;;小儿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手术配合[J];安徽医药;2007年06期 |
17 |
肖本泓;张文萍;李平;;28例人工耳蜗植入术患儿的护理[J];天津护理;2009年02期 |
18 |
张志利;曹克利;;伴有特殊疾病的人工耳蜗植入术[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年13期 |
19 |
赵超英;张淑彩;罗惜;;人工耳蜗植入术围术期健康教育体会[J];临床误诊误治;2009年11期 |
20 |
王飞;郎叶平;梁巍;;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康复的效果评估[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