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主动脉顺应性及肱动脉内皮功能的3.0T高分辨磁共振研究
【摘要】:第一部分
3.0T高分辨率MRI综合评估主动脉顺应性和肱动脉内皮功能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探讨3.0T高分辨MRI综合评估主动脉顺应性和外周肱动脉内皮功能的可行性。
方法:选取32名健康志愿者(年龄24-37岁)参与了研究,对每个志愿者在1-2小时内重复行2次MR检查,检查项目包括主动脉弓脉搏波传播速率(PWV),升主动脉(AA)、近端降主动脉(PDA)和远段降主动脉(DDA)扩张度(AD)和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PWV应用时间分辨率为4.7-7.8ms的2D相位对比层间速率编码技术获得数据,利用时间分辨率为18.75-31.25ms的MR电影技术评估AD和FMD。对前后两次扫描图像质量行整体评分并对前后一致性行Kappa检验,对于重复扫描所得的两次PWV、AD和FMD结果的可重复性行组内相关系数分析(ICC)分析;利用Bland-Altman分析图评价重复检查的两次结果间的一致性。
结果:32名志愿者64次检查均成功完成,每次检查均可在30min左右完成。前后两次图像整体评分分别为3.53、3.41,两次结果间一致性良好(]Kappa值=0.776)。对5个指标两次检查可重复性分析结果分别为PWV(4.33±0.88vs.4.3±■0.88m/s, ICCPWV=0.95), AA-AD (8.60±3.11vs.8.59±3.10±10-3mmHg-1, ICCAA-AD=0.97) PDA-AD(6.95±2.44vs.6.95±2.42×10-3mmHg-1, ICCPDA-AD=0.99) DDA-AD(10.54±2.91vs.10.55±2.90×10-3mmHg-1, ICCDDA-AD=0.98) FMD(24.94±12.55vs24.92±12.38%, ICCFMD=0.94), P值均小于0.01。两次检查主动脉弓PWV(95%一致性限为-0.55-0.50),AA-AD(一致性限为-0.11~0.12),PDA-AD(一致性限为-0.08~0.08),DDA-AD(一致性限为-0.23~0.21),肱动脉FMD(一致性限为-1.46-1.51)之间一致性良好。
结论:3.0T高分辨MRI可在一次检查中完成主动脉弓PWV、主动脉扩张度和外周肱动脉内皮功能的综合功能性评价,且有良好的可重复性,具备临床使用的可行性。
第二部分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对主动脉顺应性及肱动脉内皮功能损伤的3.0T磁共振综合研究
目的:通过一站式3.0T高分辨磁共振检查,研究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对主动脉顺应性及肱动脉内皮功能的影响。
方法:总共31名2型糖尿病无高血压患者(平均年龄:55.4±8.5岁,男:19人,女:12人)以及31名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平均年龄:58.3±6.1岁,男:18人,女:13人)进行无创3.0T磁共振检查。测量项目包括主动脉扩张度(AD),脉搏波速率(PWV)和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统计上应用Independent-Samples t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计量数据,卡方检验用于比较分类数据,Pearson相关分析用来检验测量值之间及测量值与血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来确定动脉弹性及内皮功能指标的独立预测因子。
结果:与2型糖尿病无高血压患者组比较,2型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组各个测量平面的主动脉扩张度更低(升主动脉:2.07±0.98×10-3mm Hg-1vs.3.21±1.70×10-3mm Hg-1,p0.01;近端降主动脉:2.58±0.72×10-3mm Hg-1vs.3.58±1.47×10-3mm Hg-1,p0.01;远段降主动脉:3.11±1.84×10-3mm Hg-1vs.4.27±1.75×10-3mm Hg-1,p0.01);主动脉弓PWV更高(7.46±2.28m/s vs.5.82±1.12m/s,p0.05);肱动脉FMD更低(12.67±6.49%vs.20.66±9.7%,p0.01)。收缩压是主动脉弓PWV.AA.AD.DDA.AD以及肱动脉FMD的独立预测因子。FMD与PWV(r=-0.37,p0.01)和AD(p0.01)分别都具有显著的统计学相关性。
结论:高血压会明显减低2型糖尿病患者主动脉顺应性及加重内皮功能损伤的程度。一站式3.0T磁共振检查定量评价主动脉弹性减低以及内皮功能损伤的程度有助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分层。
第三部分
2型糖尿病主动脉顺应性和肱动脉内皮功能与大脑小血管疾病相关性的3.0T磁共振研究
目的:通过一站式3.0T高分辨磁共振检查,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主动脉顺应性性与肱动脉内皮功能是否与大脑小血管疾病之间存在相关性。
方法:总共62名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年龄:56.84±7.46岁,男:37人,女:25人)进行无创主动脉、肱动脉及头颅3.0T磁共振检查。评价测量项目包括主动脉扩张度(AD),脉搏波速率(PWV)和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腔隙性脑梗死、脑室旁脑白质高信号灶(pvWMHs)和深部脑白质高信号灶(dWMHs)。应用Pearson及Spearman相关分析来分析主动脉弓PWV、AD及肱动脉FMD和各临床资料及生化检测结果间的相关性,应用单因素逻辑回归分析主动脉弓PWV、AD及肱动脉FMD与脑小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并应用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提取与脑小血管疾病相关的独立因素。
结果:62名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主动脉弓PWV为6.73±2.00m/s,升主动脉扩张度(AA-AD)为2.64±1.49×10-3mm Hg-1,近端降主动脉扩张度(PDA.AD)为3.08±1.25×10-3mm Ht-1,远段降主动脉扩张度(DDA.AD)为3.69±1.87×10-3mm Hg-1,肱动脉FMD为16.67±9.11%。统计校正混杂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吸烟情况、糖尿病诊断时间、高血压)后,主动脉弓PWV与腔隙性脑梗死(OR=2.00;95%CI:1.14-3.2;p0.05)存在统计学相关性;肱动脉FMD与脑室旁脑白质高信号灶(OR=0.82;95%CI:0.71-0.95;p0.05)存在统计学相关性;主动脉扩张度与脑小血管疾病都无明显统计学相关性。
结论:3.0T高分辨磁共振检查定量评价主动脉顺应性及内皮功能,有助于对存在潜在脑小血管疾病风险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分层。
|
|
|
|
1 |
倪春辉,陈瑞,周健;公交车驾驶员动脉顺应性的研究分析[J];心脑血管病防治;2003年05期 |
2 |
张海锋;无创性动脉顺应性的评估方法及其临床意义[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3年06期 |
3 |
陈源源;孙宁玲;马志毅;;北京地区197例健康体检者动脉弹性参数的测定与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8年18期 |
4 |
郭立;杨达宽;王家平;王加艳;艾丽萍;杨楠;;磁共振评价不同年龄主动脉顺应性的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0年07期 |
5 |
马啸;杨运旗;孙兰英;;动脉顺应性研究现状[J];西南国防医药;2013年06期 |
6 |
李新立,倪春辉,王震震;动脉顺应性评价降压疗效的临床意义[J];高血压杂志;2002年06期 |
7 |
吴格如,马爱群,田红燕,任冰稳,王顺,韩克,宋少武;高血压病患者动脉顺应性改变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年07期 |
8 |
蒋雄京;路方红;孙宁玲;林甲宜;黄振文;邓君曙;戴伦;孙刚;本刊编辑部;;中心动脉压对心、脑、肾的影响是否一致?[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6年08期 |
9 |
张保珠;石磊;;动脉顺应性的研究进展[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年12期 |
10 |
姚依群;朱建发;;中心动脉压的临床价值及其研究进展[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09年04期 |
11 |
杨午鸣,杜友爱,姜起立;家兔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反射对动脉顺应性的影响[J];温州医学院学报;1987年01期 |
12 |
陈东妹,张维忠;老年高血压性肥厚性心肌病动脉顺应性分析[J];宁波医学;1995年03期 |
13 |
李新立,蒋素华,倪春辉,张海峰,王震震,黄峻,童明庆,马菜云;降压治疗对血清C-反应蛋白和动脉顺应性影响的研究[J];心脑血管病防治;2003年04期 |
14 |
李新立,梁立荣,倪春辉,王震震,李爱萍,廖静,周建伟,曹克将,黄峻;醛固酮合成酶基因多态性与小动脉顺应性的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年07期 |
15 |
冯海波;孙宁玲;;动脉顺应性及其影响因素[J];医疗装备;2007年08期 |
16 |
杨志刚;卢竞前;李建美;;中心动脉压研究进展和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09年12期 |
17 |
吴琪;吴延庆;;中心动脉压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年12期 |
18 |
杜福昌;顺应性[J];江苏医药;1985年10期 |
19 |
黄秉宪;;总系统动脉顺应性和主动脉特征阻抗与血压的关系:基于模型的研究[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1987年06期 |
20 |
倪春辉,陈瑞,周健;42名公交车驾驶员动脉顺应性检测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