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运动训练对大鼠重度颅脑外伤后脑功能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摘要】:研究背景:颅脑外伤是世界范围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急救水平的提高,颅脑外伤死亡率也明显降低,很多患者长期遗留不同的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目前没有一种有效的方法和药物来治疗这类疾病,康复治疗仍然是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颅脑外伤后进行运动康复治疗可以改善脑外伤后的预后,然而介入的时间窗和运动强度尚未完全阐明。本课题从康复介入时间点和运动强度这两方面进行研究,观察跑台运动训练对重度颅脑外伤大鼠运动和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首先,观察不同时间点开始的运动康复对脑外伤大鼠神经功能、体积缺失以及大脑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将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康复训练组。康复训练组根据介入的时间点不同分为24小时运动组,3天运动组和7天运动组。制作大鼠控制性皮质冲击损伤(Controlled cortical impact, CCI)的颅脑外伤模型,在受伤后不同时间点开始进行为期两周的较高强度跑台运动训练,并观察一系列行为学表现(包括足误试验、角落试验、圆筒试验和Morris水迷宫等);于造模后第26天通过焦油紫(Cresyl violet, CV)染色检查各组大鼠脑组织体积缺失情况;通过western blots检查大脑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和突触素(synapsin)的表达。其次,施加的训练强度大小和神经功能恢复有关。因此,在实验的第二部分对24小时运动组进行较低的运动强度训练,观察大鼠行为学表现和大脑损伤体积,同时我们也通过western blots检查大脑BDNF和synapsin的表达,评估较低的运动强度训练对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在第一部分的研究中,经过康复训练(较高强度),3天运动组和7天运动组显著促进大鼠运动协调能力(P0.05),而24小时组的运动功能没有明显的影响;重度脑损伤后早期(7天内)的运动训练对脑组织体积缺失、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也没有明显影响;我们发现3天运动组和7天运动组有效上调损伤对侧皮层BDNF蛋白表达,但对synapsin蛋白无明显影响。在此基础上,在第二部分的研究中,进一步探索颅脑外伤后24小时后较低强度运动康复训练对外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发现经过低强度运动训练后,大鼠运动协调能力、对称使用前肢的能力、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得到明显改善:低强度运动训练有效上调对侧海马和皮层BDNF蛋白表达,但不能明显影响synapsin蛋白,也不能减少脑组织损伤体积。结论:我们的结果证明于重度颅脑损伤后3天或7天时进行为期两周的较高强度跑台训练,能改善大鼠肢体运动协调能力,不能改善认知功能,可能和上调损伤对侧皮层区域BDNF的表达有关。颅脑损伤后24小时低强度运动康复训练对脑外伤后大鼠运动和认知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其促进作用与脑组织缺失体积无关,涉及的机制可能和上调对侧皮层和海马区域BDNF的表达。我们的研究为重度脑外伤的康复治疗策略提供了新思路,也为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
|
|
|
1 |
陈同度,张昌颖;素食大鼠的贫血现象[J];营养学报;1957年04期 |
2 |
陈伟强;赵善广;;自制注射用大鼠固定装置[J];上海实验动物科学;1992年04期 |
3 |
肖柳英,林培英,冯昭明,张丹;不同周龄的SD大鼠生理、生化及体重的正常值测定[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996年03期 |
4 |
李淑云;简易大鼠灌胃器的制作[J];锦州医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
5 |
杨明智,陈积圣;一种大鼠抓取与固定的新工具介绍[J];上海实验动物科学;2001年03期 |
6 |
戴英,陆群;复方H_(505)对Wistar大鼠外周血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1年01期 |
7 |
韦应波,孙喜庆,曹新生,姚永杰,冯岱雅,杨长斌;+Gz暴露时间对大鼠记忆功能和行为的影响[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3年01期 |
8 |
吕学军,郭俊生,李敏,周利梅,张永娟;晕船大鼠体内铁含量的变化[J];中国职业医学;2003年04期 |
9 |
汤仁仙,王迎伟,王慧,周峰;201A中药合剂对大鼠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病变的影响[J];徐州医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
10 |
孙同柱,付小兵,翁立新,梁雪梅,陈伟;介绍一种简易的大鼠保定方法[J];上海实验动物科学;2004年01期 |
11 |
张翥,马继伟,李寅超;溢尿停对实验性脾虚SD大鼠胃肠功能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04年08期 |
12 |
吉雁鸿,郭俊生,李敏,周利梅,赵法伋;大鼠晕船适应动物模型的建立[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4年06期 |
13 |
周剑锋,李娜,袁发焕,张耀全;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建立中大鼠行为改变的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年04期 |
14 |
李建军,陈香美,顾玥,魏日胞,师锁柱,尹忠;复方肾华片对5/6肾切除大鼠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药杂志;2005年05期 |
15 |
杨建萍,刘耕陶;酞丁安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J];中兽医医药杂志;2005年04期 |
16 |
陈志宏,乔跃兵,高福禄;中药天年饮对衰老大鼠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J];陕西中医;2005年02期 |
17 |
符路娣;蔡海云;;介绍一种简便的大鼠灌胃方法[J];中兽医学杂志;2006年03期 |
18 |
史红霞;张国庆;丁书文;;长期白酒灌胃对大鼠生殖系统的影响[J];山东中医杂志;2006年09期 |
19 |
刘海燕;;灌注固定大鼠的技术操作及常见问题[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年11期 |
20 |
冯雪建;卢占军;高登慧;;大鼠灌胃给药方法的研究[J];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2006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