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离子诱发二次电子发射的模拟研究
【摘要】:
离子诱发的二次电子发射是离子与固体相互作用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它在粒子探测器等许多领域有重要的应用,在实验和理论工作上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对高速的复合入射粒子所诱发的电子发射的研究近年来尤为引人注意。复合的入射粒子,如He+离子(作为He2+和束缚电子入射)和H2+分子离子,其在固体中穿行时与靶原子之间会有强烈的电子交换过程,自己的电荷态会不断发生变化。当高速的H2+分子离子进入固体中时,它的运动行为比原子离子更为复杂,其能量损失大于单个H原子离子时的能损,而其所诱发的二次电子产额也不是单个原子离子所诱发电子产额的简单相加。
本文运用Monte-Carlo方法模拟入射的复合离子的电荷态在固体中变化的情况,研究复合离子诱发的电子发射过程,并与相关的实验结果做了比较。
本文的具体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
1.在由He+轰击Al、Cu和C靶诱发电子发射的模拟研究中,发现束缚电子在背向二次电子发射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束缚电子的存在使得He+、He2+和e-对总的背向电子产额的贡献随靶的种类和入射能量而有不同的变化。研究表明,在电子阻止本领最大值附近的电子发射的速度效应现象,主要是由于He+束缚电子的存在而导致的。对Cu等原子序数比较高的靶,速度效应不明显,对C、Be等原子序数比较低的靶,电子发射产额的速度效应比较显著。由于He+离子的电荷态是变化的,所以还研究了近程碰撞对总的背向电子发射产额的贡献比例,对C、Cu和Al其值分别是0.5、0.55和0.42。并仔细分析了高能δ电子对背向电子发射行为的影响,只有那些能量为几百个eV的δ电子对产额的贡献比例较大。
2.模拟研究了高速H2+离子轰击C 靶诱发的电子发射。H2+穿过了一定深度后,分裂成H++H+和e-,这三部分对背向电子产额有不同的贡献比例。计算得到的背向电子发射产额的分子效应R(Yb)在能量400keV到3000keV内从0.85增加到1.09。分子效应来源于H2+、H++H+和e-三者对电子发射产额有不同的贡献比例。前向与背向电子产额的比值,随能量增加而增加,随靶的厚度增加而下降。前向发射产额的分子效应R(Yf),在给定的能量下随靶厚增加而下降。当入射能量大于3700keV时,对于给定的靶厚1000?,由于脱附电子的影响,前向的电子发射亦有分子效应出现,并且有R(Yf)1。
3.还结合半经验公式研究了高速的H2+离子诱发的电子发射与入射角的关系,主要分析了电子发射产额、发射统计性随入射角变化的情况。研究发现背向的电子发射产额不满足余弦关系,这是由于H2+上的价电子所引起的。斜入射时
WP=6
的前后向电子产额的比值与正入射时的情况不同。电子发射的统计分布与入射角没有关系,描述偏离Poisson的参数b值只与能量有关系,并随能量而增加。
|
|
|
|
1 |
郭自强,尤峻汉,李高,施行觉;破裂岩石的电子发射与压缩原子模型[J];地球物理学报;1989年02期 |
2 |
;硅场发射器中电子发射特性退化的机理[J];现代显示;1997年02期 |
3 |
房燕;赵永涛;肖国青;王瑜玉;王铁山;王释伟;彭海波;;低速高电荷态离子~(40)Ar~(16+)与云母表面作用中的电子发射研究[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6年02期 |
4 |
白春礼,郭仪;弹道电子发射显微术的研究进展[J];物理;1994年12期 |
5 |
郭曙光,张树人,陈忠道;铁电阴极材料压电系数在电子发射过程中的实验规律[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5年10期 |
6 |
赵宇亮;;利用表面化学修饰实现纳米结构电子发射性质的周期性调控[J];中国基础科学;2006年03期 |
7 |
高伟刚;;略论我国农业发展战略模拟研究[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1985年01期 |
8 |
林立中,颜戊已;钾热离子换能器[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3期 |
9 |
朱鹏伟;常棉;;关于药物—受体作用模拟研究[J];大连轻工业学院学报;1990年Z1期 |
10 |
李虎侯;;外溢电子与释光[J];核技术;2007年11期 |
11 |
胡玮;董增川;;太湖流域河网水流运动模拟研究[J];水文;2008年02期 |
12 |
李庆成;胡献国;孙晓军;;化学镀Ni-P薄膜生长过程的Monte Carlo模拟[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10期 |
13 |
李明杰;钱乐祥;吴志峰;崔海山;侯西勇;;广州市海珠区高密度城区扩展SLEUTH模型模拟[J];地理学报;2010年10期 |
14 |
马明亮;张加昆;魏鸿业;胡爱军;孔维强;;基于CALMET对复杂地形下风场的模拟研究[J];青海环境;2010年04期 |
15 |
韩娇;万金泉;马邕文;;基于SWMM的城市雨洪模型模拟研究——以广东东莞市东城牛山汇水片区为例[J];人民长江;2011年04期 |
16 |
孟涛;;关于Lenth方法的迭代分析[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
17 |
徐克尊
,杨炳忻
,奚富云
,赵淑君
,张子平
,李琼如
,王明谦
,张芳;空气中电子发射的荧光角分布的不对称性[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1980年03期 |
18 |
卢励吾,张砚华,徐遵图,徐仲英,王占国,J.Wang,WeikunGe;快速热处理对应变InGaAs/GaAs单量子阱激光二极管电子发射和DX中心的影响[J];物理学报;2002年02期 |
19 |
王辉;李季;潘克新;廉艳强;王金淑;王一曼;刘伟;;含钪扩散阴极电子发射研究[J];真空电子技术;2006年05期 |
20 |
蔡雪梅;周应华;;铁电阴极电子发射的动态特性分析[J];半导体技术;2009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