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中国大众传媒涵化功能研究

龙耘  
【摘要】: 涵化分析是大众传播学效果研究中的重要理论之一,近三十年来持续影响着 人们对于以电视为代表的大众传媒的认识。本研究在对该理论进行全面回顾和系 统梳理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中国传媒机制、受众状况、文化环境等变量,以实证 的手段检验涵化假设在我国的适用性,考察不同个体在与传媒的互动中形成的差 异,确认、探索了中国大众传媒涵化功能的存在状态及作用特征。 本论文在如下方面具有创新意义: 首次尝试以实证方式探讨我国大众传媒的涵化(培养)功能,比较系统地检 验了观念现实、媒介现实及客观现实三者之间的关系,考察了媒介现实对受众观 念的作用,发现收视时长并非影响涵化效果的决定性因素,从而对涵化基本假设 在中国的适用性提出质疑; 首次对全国省级以上卫视台黄金时段播出的电视剧进行全面扫描和抽样分 析,勾勒出中国大陆荧屏暴力的基本素描。以量化形式反映电视暴力的指向和强 度,同时以质化分析解释各项指标所蕴含的意义,为了解我国电视暴力状况提供 了非臆想性的可靠资料,为政府有关部门的决策及媒体的良性发展提供参照: 进行较大规模的跨地区实证调查,考察了地区差异、媒介接触及年龄、文化 程度等诸多变量与受众观念的关系,强调了客观现实及受众个体差异对媒介涵化 效果的制约,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框架和操作平台。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陈力丹;;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传媒的责任与作用[J];声屏世界;2006年03期
2 马辉;马丽;;论大众传媒伦理道德的尺度[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3 张华;;大众传媒中80年代生人形象成因分析[J];新学术;2008年04期
4 陈帅帅;;新时代文化下的大众传媒[J];现代商业;2009年02期
5 周晓星;;大众传媒冲击下的职高德育课教学初探[J];中等职业教育;2011年10期
6 邱兆玲;;大众传媒为新农村建设发挥作用[J];新闻传播;2011年08期
7 裴显生;夏文蓉;孟健;;当前“媒介大战”的传播学思考(下)[J];视听界;1993年05期
8 颜春峰;浅析西方大众传媒的社会控制[J];声屏世界;1996年09期
9 金浩;调整自己 走出低谷[J];视听界;1996年05期
10 王小蓓;;大众传媒:世俗时代的神话[J];文化月刊;1998年11期
11 刘建明;;大众传媒不应为科学退化推波助澜[J];同舟共进;1999年09期
12 夏义堃;试论大众传媒的德育功能[J];探索;2000年05期
13 梁桦;论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J];新闻爱好者;2001年04期
14 刘雪梅;大众传媒发展知沟现状刍议[J];当代传播;2003年04期
15 孙书蝶;大众传媒中的性别歧视[J];新闻爱好者;2003年03期
16 杨小明;大众传媒:行走在诱惑与责任之间[J];文明与宣传;2003年07期
17 于家洋;;心理战与大众传媒[J];心理世界;2003年11期
18 陈仰珊;;从大众传媒的负面影响看图书馆服务策略的调整[J];图书馆杂志;2003年09期
19 阿斯买·尼亚孜;大众传媒对新疆少数民族女性的影响[J];现代传播;2004年03期
20 刘圣洁;范杏丽;;电视传媒与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浅析[J];外语教育;2004年0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利云;邓敏;;论现代大众传媒的八大德育功能[A];讨论“三个代表”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李玮;;大众传媒与俄罗斯语言文化的变迁[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张晓非;;大众传媒对大众心理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李红秀;;新世纪文学与大众传媒[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黄金娟;彭望清;张流祥;邝海沙;;医院与大众传媒合作树立形象初探[A];第十九届全国肿瘤医院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纪新青;;我国政府信息公开与大众传媒的角色定位[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C];2004年
7 孙玮;;以大众的名义——当前大众传媒的文化民粹主义倾向分析[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8 范玉吉;;完善传播立法 构建和谐社会[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9 王丹;;大众传媒与性别塑造[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何晶;;中国大众传媒对本土中产阶层的话语建构现象初探[A];中国传播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九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耘;中国大众传媒涵化功能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3 梁庆婷;大众传媒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4 龙运荣;大众传媒与民族社会文化变迁[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5 邓庄;城市化进程中的大众传媒[D];武汉大学;2010年
6 叶晓滨;大众传媒与城市形象传播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7 刘卫军;我国职业体育与大众传媒互动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8 金苗;大众传媒与非战争军事行动互动传播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9 廖宇翃;大众传媒对城乡统筹发展的作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10 蒋晓丽;中国近代大众传媒与中国近代文学[D];四川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钢;大学生媒体素养教育及其SDL学习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2 沈建松;论大众传媒与青少年价值观教育[D];河南大学;2009年
3 马守敏;大众传媒中的性别岐视[D];郑州大学;2000年
4 李爱芹;大众传媒对青少年偏差行为的影响分析及对策[D];河海大学;2003年
5 王静;传媒文学批评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6 鲍枫;运用广告符号学探究英国电视广告[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代婷婷;中西传媒政治沟通比较[D];武汉大学;2005年
8 刘彬;大众传媒的融合发展对公共政策参与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王文棣;大众传媒与西部农村现代化[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易立新;大众传媒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冉茂金;面对大众传媒 批评能否依然理性[N];中国艺术报;2006年
2 林永胜;大众传媒与心理战[N];中国国防报;2000年
3 姜红;传媒对社会性别观念的影响[N];中华新闻报;2007年
4 哲学所 孔明安;西方大众传媒研究概略[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5 濮端华;加强社会舆情预警推进和谐社会建设[N];中华新闻报;2008年
6 佟贺丰 刘润生 武夷山;学术期刊也有科普功能[N];科技日报;2006年
7 田丽娟 李晓玲;大众传媒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N];中华新闻报;2006年
8 向晓薇;从《新周刊》“车经”看大众传媒在汽车消费中的角色扮演[N];中华新闻报;2007年
9 孙桦;大众传媒应力避“知识鸿沟”[N];中华新闻报;2008年
10 张明巍;“春晚”亲民方可人[N];人民日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