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现代文学史上的双子星座
【摘要】:
现在韩国跟中国的建交已经过了10周年了。这么好的机会作为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以“鲁迅与李光洙研究”作为博士论文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还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以鲁迅与李光洙为研究对象,分析他们的主要思想与创作,研究的进展与继承,以及二人分别在中韩文学上的价值。
截至目前为止,中国和韩国建立邦交已经达到10年了,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接触增多了,相互理解的当然也在相应增加。然而,无庸讳言,两国在文学上的交流还是实在太少了!在中国只有很少一部分文学研究者译介韩国文学;韩国的教授们对中国文学的兴趣大多集中在古典时期,关于现代文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做的比较少。通过这一课题的努力,我希望在中国多一点介绍韩国文学和作家,同时,以一个韩国人的视域解读中国现代文学的颠峰作家。
本文分为四章:
第一章,从生平开始展开他们的文学特征。他们俩的相似的地方这么多:他们的国家沦为殖民地的社会背景,家道中落的生活背景、日本留学的经历、封建的婚姻习俗的牺牲者、启蒙思想,乃至一度陷入思想的孤独与寂寞等等。李光洙和鲁迅都在文学研究上,提出过很多新的概念,主办了多个杂志,都影响了一大批作家的创作。
第二章,两个作家的重要思想差异。
两位作家比较相似的思想是鲁迅的启蒙思想和国民性的问题,李
的启蒙主义意识和归农意识,不同的思想是鲁迅的进化论和唯物主
义,李光诛的都市指向和死亡的结末构造等。
说鲁迅是“坚决的维新主义者”,似乎根据不足;但否认他接受
过维新思想的影响也是不符合事实的。鲁迅早年便接触自然科学,他
对自然科学具有丰富的知识。他早期的著作中,就流露出朴素的唯物
主义思想。他是彻底的反对宗教迷信的战士。鲁迅为了中国的社会革
命变革探求真理。他所受到的各种思想的影响,构成了他“思想革
命”的思路,而且他在回国以后很长时间,都是在这条道路上摸索前
进的。鲁迅这个时期的思想,是具有局限性的。但是,政治意义上
说,对中国的革命实践却发挥了积极作用。
最基础的李光诛的思想分为5个方面;放浪意识。自我意识,反
抗意识,民族意识,宗教意识。文学意识按其表现可分为三类,即情
的文学论、功利主义的文学论、恒常的文学论。以《无情》等作品为
代表的作品反映了李光诛近代意识的自觉,社会意识的觉醒;以
《土》等作品为代表的创作反映了李光诛艺术处理的成绩:善于营构
个人和个人之间的三角关系的葛藤,还有形成了作品的全体的希望
(欲求)一葛藤一挫折一救济葛缓的二元的构造。
对文学的美学特征,鲁迅和李光诛两个人都有相当的自觉。鲁迅
的一生,在文艺方面取得了成绩是巨大的,特别是最后十年,可以说
是晚霞灿烂。鲁迅的作品完美、积累着优秀文化遗产的精华,他的创
作总是把深刻地思想内容和熟练的艺术技巧结合起来,构成具有重大
意义的艺术品,我们发依然愿意用现实主义这样的词汇指称鲁迅的作
品及其美学追求。
第三章,两个作家受到的外国文学的比较。鲁迅译介外国文学的
态度很明确,侧重于译介外国的科学小说,尤其是介绍被压迫、被录
削的弱小国家人民的文学作品。鲁迅四译外国文学是从留学日本时期
开始的,还有他受到尼采的影响也是在日本留学的时候。但是,鲁
迅研究人性问题的目的和尼采的人种论有着本质上的不同。鲁迅对于
“进化”的概念,是站在达尔文主义的立场。鲁迅和达尔文在许多地
方都很相同的。比如他们全是从精密的研究事实出发,比如对于人类
的爱。鲁迅与俄罗斯文学的密切关系,是和他的文学活动相始终的。
迅翻译俄罗斯和苏联文学,用去的时间就大概占去了他全部文学工作
时间的四分之一。
韩国近代文学形成的时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外国文学的翻译。我
们列举出几个表格来说明这个问题。
东京修学时代,李光泳接触了日本和西方国家的文学,还受到了
一些西方思想的影响。最吸引了他的是马太福音5-7章以及Tolst山的
基督教的宗教思想。
第四章,目前对他们的研究进展与发展。
两位作家都给我们深刻的影响,现在他们的精神仍然在我们的心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