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胆合流异常的病理和胆汁酶学研究
【摘要】:
目的:1,观察胰胆合流异常(PBM)与十二指肠乳头开口位置的关系,分析PBM的胚胎学成因;2,分析不同年龄先天性胆管扩张症(CBD)的临床及肝脏纤维化病理和免疫组化的特点,探讨PBM等因素在肝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3,通过毛细管柱反相液相色谱(cRPLC), 观察PBM胆汁中胰酶的概貌;4,通过二维电泳检测PBM胆汁淀粉酶同工酶的等电点和分子量。
方法:1,对64例伴有PBM的CBD患儿、10例伴有PBM和30例无PBM的成人胆道疾病患者的胆道造影进行分析,乳头开口于降段中三分之一定为正常开口组,开口于降段远三分之一、降升段交界处和升段的定为异位开口组。分析两组间的差别。 2,分析12例婴儿及36例幼儿、儿童CBD的PBM等临床资料;观察肝组织HE染色纤维化和炎性细胞浸润程度, 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细胞角化蛋白(AE1/AE3)、人类组织相容性抗原DR(HLA-DR)表达,并与18例胆道闭锁作阳性对照,14例正常婴儿肝脏尸体解剖标本作阴性对照。探讨PBM等因素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3,利用毛细管柱反相液相色谱(cRPLC),分析肝管、胆囊、CBD胆汁和胰液中淀粉酶和胰蛋白酶等成分的不同。4,通过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将正常血清中和PBM胆汁中的淀粉酶初步分离提纯,再经等电聚焦和SDS-PAGE二维电泳,测出他们同工酶的分子量和等电点。
结果:1, CBD患儿十二指肠乳头开口于降段中三分之一、下三分之一、降段与升段交界处和升段的分别占42%、22%、27%和9%。异位开口组和正常开口组的共通管长度校正值分别为0.89±0.42和0.66±0.31,p=0.03。成人中胆道疾病患者中,10例伴有PBM患者中有8例(80%)存在乳头异位开口,而30例无PBM患者中有12例(42%),存在乳头异位开口,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 = 0.03)。2,PBM发生率婴儿组(2/5)显著低于非婴儿组(12/14),P0.05;婴儿组胆汁淀粉酶活性2047±5551U显著低于非婴儿组38276±146971U,P0.01;婴儿CBD中黄疸出现率12/12,显著高于非婴儿组8/36,P0.01;婴儿组肝纤维化程度、小叶周边AE1/AE3阳性细胞显著高于对照组及非婴儿组P0.01,HLA-DR
WP=5
在肝脏表达对照组低于CBD组,并低于胆道闭锁组。等级相关分析显示:肝纤维化程度与肝小叶周边AE1/AE3表达(tau-b=0.46, p0.01),黄疸(tau-b=0.49, p0.05),碱性磷酸酶(相关系数tau-b=0.45, p0.05)成显著正相关。而肝纤维化与淀粉酶、发热、PBM及肝脏HLA表达无显著相关。3,cRPLC检测,在胰液中存在1~2个小量胰蛋白酶原洗脱峰,存在1个淀粉酶波峰;在无PBM的肝管和胆管胆汁中几乎见不到胰蛋白酶原洗脱峰和淀粉酶洗脱峰;在CBD病人胆汁中,存在2~3个胰蛋白酶原洗脱峰,存在3~5个淀粉酶洗脱峰,波幅较高。4,淀粉酶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中跑在γ球蛋白之后,主要显示出2个条带。在二维电泳中正常淀粉酶的2个同工酶分别是等电点pI 6.4,分子量约为54KD,等电点pI 6.6,分子量约为55KD的两个点。在CBD患者胆汁中,存在6个淀粉酶同工酶,除了上述正常的两个同工酶之外,在pI 6.0和pI 6.2分别出现分子量53-54KD的两个新位点,在pI 6.8和pI 7.2分别出现分子量55KD两个新位点。
结论:1,在伴有PBM的CBD患儿和胰胆疾病成人患者中,十二指肠乳头向远端开口异位发生率显著高于无PBM的病人,乳头开口越远,共通管越长。2,婴儿CBD临床以梗阻黄疸为主要表现,PBM发生率低于幼儿和儿童组,但是其肝纤维化重于幼儿及儿童组,胆道梗阻和小胆管增生可能是其发生肝纤维化的原因,而PBM与肝纤维化无显著相关。 3,非分泌期胰液含少许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洗脱相,肝管胆汁中几乎无胰蛋白酶和淀粉酶,在PBM的CBD的胆汁中存在大量的胰蛋白酶和淀粉酶,在其主峰相邻位出现数个洗脱峰。4,在PBM的CBD胆汁中淀粉酶存在6种同工酶,这一系列同工酶的分子量都接近正常的55KD, 只是等点电分布在pI6.0到pI7.2之间的6个位点上,而正常血清淀粉酶只存在两种同工酶,等电点pI 6.4,分子量约为54KD, 等电点pI 6.6,分子量约为55KD。
|
|
|
|
1 |
崔怀信,孟凡钧,潘益富,袁补全;成人胆总管囊肿的临床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
2 |
董式炎;李彩霞;房志勤;孙翠云;孙文榕;;婴儿胆总管囊肿[J];宁夏医学杂志;1985年02期 |
3 |
詹江华,胡晓莉,戴春娟;先天性胆总管囊肿上皮细胞增殖与囊肿形成的关系研究[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03年04期 |
4 |
王义;张金哲;;胆总管-胰管连接异常与胆总管囊肿[文献综述][J];国际外科学杂志;1983年03期 |
5 |
赵汉林;;先天性巨大胆总管囊肿一例[J];天津医药;1988年12期 |
6 |
苏忠学,吴泰璜;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22例[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4年01期 |
7 |
刘永增;刘建华;;先天性胆囊缺如、胆总管囊肿并发巨大结石一例[J];现代医学;1979年06期 |
8 |
张诚謇;;胆总管囊肿内引流术后癌变[J];国际骨科学杂志;1987年04期 |
9 |
徐宝观;;胆总管囊肿——缺少神经节细胞的胆总管狭窄段[J];国际外科学杂志;1989年03期 |
10 |
潘苏娟,徐永利;胆总管囊肿伴腺瘤癌变1例[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1年02期 |
11 |
王福领!844900,李晓萍!844900,王开泽!844900;高脂餐试验B超诊断胆总管囊肿一例[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1999年03期 |
12 |
王昌顺,俞英,孔迪生;胆总管囊肿手术治疗体会[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1年12期 |
13 |
吴晔明,施诚仁,洪莉,顾硕,王燕2;88例儿童胆总管囊肿肝脏病理临床分析[J];肝胆外科杂志;2001年04期 |
14 |
栗河舟;超声检查对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诊断价值[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4年09期 |
15 |
王锋,李龙,黄柳明,刘钢,刘宝富,余奇志,贾钧,王平;45例腹腔镜辅助胆总管囊肿根治术[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5年01期 |
16 |
肖柯;郭东来;韩振魁;;成人重型胆总管囊肿的外科治疗体会(附16例分析)[J];新疆医学;2009年01期 |
17 |
陈年秀;沈祖楹;;胆总管囊肿的诊断与治疗[J];贵州医药;1986年01期 |
18 |
姚云秀;陈荣;尉新莲;;胆总管囊肿误诊为病毒性肝炎三例[J];山西医药杂志;1989年05期 |
19 |
李树仁;吴祥庸;;胆总管囊肿囊内出血机化致梗阻性黄疸1例[J];人民军医;1991年07期 |
20 |
欧邦豪;胆总管囊肿12例的外科治疗体会[J];湖南医学;1995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