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乙型肝炎免疫接种策略的评价

于淑丽  
【摘要】: 我国属于乙型肝炎病毒高流行区,人群HBsAg阳性率为9.75%,总感染流行率为57.63%,据此估算全国HBsAg携带者约1.2亿,已感染过乙肝病毒的人数超过7亿[1]。乙肝病毒的流行是我国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乙肝疫苗是目前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我国1992年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2002年将乙肝疫苗正式纳入儿童计划免疫,我国开展乙肝疫苗接种工作迄今已有10余年,卫生决策部门需要了解目前实施的接种策略对控制我国乙肝流行的长期效果,是否有利于实现将我国人群HBsAg阳性率下降到1%的目标。因此,进行乙肝免疫接种策略的评价,预测人群HBsAg阳性率的变化趋势,对计划和评估控制策略具有重要作用;进行不同接种策略的投入产出分析,可为卫生决策部门制定经济、有效、现实可行的乙肝免疫接种策略提供证据支持,进而达到有效控制我国HBV流行的目的。 研究目的 总目的是通过对两种乙肝免疫接种策略进行投入产出分析,提出有利于实现将我国人群HBsAg阳性率下降到1%目标的接种策略,为卫生决策部门制定防治乙肝的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具体目的有:1 建立乙肝疫苗接种干预效果预测模型,预测两种不同接种策略人群HBsAg阳性率的变化趋势;2 对比分析两种接种策略的成本效果、效用和效益;3 提出有利于实现我国乙肝控制目标的免疫接种策略。 研究内容 1. 建立乙肝免疫接种干预效果模型并利用模型预测相应接种策略人群HBsAg阳性率的变化趋势、干预时间和力度。 2. 两种接种策略(策略A:新生儿全接种,策略B:新生儿全接种加部分人群接种)接种成本的测算。 3. 估算慢性乙肝、肝硬化和肝癌病人一生失能调整寿命年(DALY)和病人一生的治疗成本和间接经济损失。 4. 利用投入产出分析原理,对比两种策略的成本效果、效用和效益,对实施两种接种策略的投入产出进行综合评价。 WP=10 资料收集 机构调查:1)上海市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免疫预防科,收集2001年疫苗接种量和接种成本;1990~2001年接种策略,接种对象、人数,接种率,孕妇HBV感染情况等。2)上海市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防疫科,收集人群HBsAg阳性率监测数据,乙肝和肝癌发病资料。3) 闵行区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计免科,收集2001年疫苗接种量和接种成本。4)上海市杨浦区和闸北区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收集1990~2000年人口资料,肝硬化和肝癌病人死亡资料。5)二级医院化验室,收集验血成本资料。6)上海市两家二级医院、三家三级医院财务科、病案室,收集2001年乙肝、肝硬化和肝癌病人门诊和住院费用。 问卷调查:上海市两家二级医院、三家三级医院门诊和住院的慢性乙肝、肝硬化和肝癌病人病史及诊治服务利用率,病人直接和间接费用,患病对病人工作、娱乐和日常生活的影响等。3个接种门诊接种对象的交通费,误工费等。 专家咨询:咨询从事乙肝临床、预防工作的专家,咨询乙型肝炎在人群中的流行规律,疾病转归和接种策略等。 文献回顾:卫生部提供全国性调查资料,上海市统计部门统计资料,乙肝相关文献收集模型参数,疾病自然史和转归等信息。 分析方法 通过建立干预效果模型检验和预测两种接种策略干预的直接效果(人群HBsAg阳性率的下降),根据感染HBV后发病及转归概率预测接种干预的间接效果(减少的乙肝、肝硬化和肝癌病人数)。 新生儿接种成本包括:乙肝疫苗费用,接种费用和交通费。其他人群接种除此之外还包括筛检易感者的验血成本。 反映干预减少的疾病负担的效用产出指标,通过计算乙肝、肝硬化和肝癌病人一生的DALY损失来衡量。效益产出指标,通过测算乙肝、肝硬化和肝癌病人一生因病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来衡量干预减少1个病人获得的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 对两种接种策略分别按成本的将来值和现值从成本效果(直接效果、间接效果)、成本效用和成本效益三方面进行投入产出对比分析;每一方面的投入产出又从累计投入产出比、增量投入产出比、边际产出三个角度分别分析。 WP=11 主要结果 1 两种干预效果模型 对全体新生儿接种的干预模型 对全体新生儿接种+部分人群接种的干预模型 其中,V(t): t时人群HBsAg阳性者比, t为 时间(年);S(t): t时人群HBsAg阴性者比;R(t):t时人群患病(免疫)者比;δ: 出生率(移入率); K: 有效接种率,为接种率与接种有效率的乘积; K1: 纵向传播系数; C1: 横向传播系数;K2: HBsAg阳转阴系数;K3: HBsAg阳性移出系数;K4: HBsAg阴性移出系数;r1:HBsAg阳性患病比,r= r1+1;q: 接种移出率,P=1-q。 2 成本测算结果 上海市接种1名新生儿的成本33.54元(政府承担24.30元,个人承担9.24元)。接种1名其他年龄组对象,接种疫苗的成本36.36元(政府承担3.30元,个人承担33.06元),筛检易感者验血的成本54元(接种对象承担20元,已感染HBV者承担34元)。新生儿接种成本政府负担的比例较高,接种其他人群的成本大部分由个人负担。 3 效用和效益测算结果 上海市接种乙肝疫苗减少1例乙肝病人获得的效益为67.18万元,挽回DALY损失11.68;减少1例肝硬化病人获得的效益为42.00万元,挽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敏;暴露前狂犬病疫苗接种策略及最低费用研究[J];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2001年05期
2 姜宝法,刘兴柱,李笠;甲肝疫苗接种策略的经济学分析[J];卫生经济研究;1994年03期
3 钟海林,赵宝刚,李顺利;预防用生物制品免疫接种策略及推广应用[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0年02期
4 苏景宽,方沈应,张治英,徐德忠,李远贵;我军甲肝疫苗接种的成本-效果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5 彭勤文;一类流行病模型的最优接种策略[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6 徐慧文,徐经武,王学良,门伯媛,杨少毅;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粪便中HBsAg检出情况及其传染性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1988年04期
7 林培勋,曾明正,柴小玲;血清HBsAg阳性患者尿中HBsAg阳性率的观察[J];同位素;1989年03期
8 赵喜桂,姚昌友;湖北大学八九级学生HBV血清流行病学调查[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4期
9 赵小侠,曹雷,毛冬丽,张爱臣,王平,侯云德;痘苗病毒载体介导的反义RNA抑制HBsAg基因表达的研究[J];病毒学报;1991年04期
10 刘旭明,孙兰芬,唐新萍;用维多利亚蓝显示HBsAg实际意义的探讨[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1992年03期
11 李志中;刘菊兰;曾庆凯;;娄底地区压力蒸汽灭菌效果调查[J];中国消毒学杂志;1992年02期
12 沈翠芬,徐焕伦,顾金华;检测HBsAg三种方法的比较[J];临床检验杂志;1994年S1期
13 唐关心;应用玛希太斑点膜型检测HBsAg[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1994年04期
14 候宝杰,徐丽莉,崔丽娜,于莉,姜卫东;书刊HBsAg污染情况调查[J];中国消毒学杂志;1994年03期
15 康志清,万家生;唐山口岸入出境人员HBsAg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1995年02期
16 李战军,张玉珍,毛文山,何丽卿,窦桂岩;HBsAg携带者的转归配对前瞻性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1995年04期
17 余文;1911例食品从业人员HBsAg监测分析[J];广东卫生防疫;1997年01期
18 王颖!430022武汉;乙型肝炎血清HBsAg/IgM检测的临床意义[J];华中医学杂志;1997年02期
19 周艺峰;HBsAg阳性患者中HBV变异株感染分析[J];江西医学检验;1999年03期
20 尤凤兴,肖勇,吉杏生,丁茂金;HBsAg破坏试验载体法制片中温度及时间对HBsAg回收率的影响[J];苏州医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国胜;游冉冉;黄可君;曾四海;廖剑锋;;广州地区HBsAg阳性无偿献血者的调查分析[A];中国输血协会第五届输血大会论文专集(摘要篇)[C];2010年
2 苏成豪;马桂林;沈理通;牛建军;;355例HBsAg携带者转归及其影响因素调查[A];华东地区第十次流行病学学术会议暨华东地区流行病学学术会议20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10年
3 张少俊;;肺结核患者化疗中肝损害与HBsAg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张素能;史志红;王欣欣;;金标法筛查HBsAg在无偿献血工作中的应用分析[A];中国输血协会第五届输血大会论文专集(摘要篇)[C];2010年
5 陈瑜;李兰娟;楼滨;范剑;藤敏;李永红;;血清乙肝表面抗原检测弱反应结果的确认方法及其评价[A];2004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6 张少俊;;肺结核患者化疗中肝损害与HBsAg的关系[A];2010年中国防痨协会临床/基础专业学术大会汇编[C];2010年
7 王妙婵;徐爱芳;张永乐;眭东鸣;;HBsAg阳性产妇所生新生儿的HBV血清标志物及HBVDNA的检测[A];第四届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大会暨传染病诊治高峰论坛、浙江省医学会肝病、感染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8 陆登辉;;口腔科器械HBsAg污染状况及不同消毒方法效果评价[A];中国医院协会第十三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9 吴娟;曾卫;;98例HBsAg阳性患者血清前S1抗原测定结果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10 施伎蝉;蒋贤高;;化疗致HBsAg(-)/HBc(+)者乙型肝炎病毒激活1例[A];第四届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大会暨传染病诊治高峰论坛、浙江省医学会肝病、感染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淑丽;乙型肝炎免疫接种策略的评价[D];复旦大学;2003年
2 梁敏锋;隐匿性HBV感染和经抗病毒治疗HBsAg清除者的细胞免疫应答特点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3 关正君;樱桃番茄的HBsAg基因转化及其突变体特性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李朵璐;人IFN-γ在表达HBsAg肝细胞中的特异性表达及其体外抑制乙肝病毒的作用[D];郑州大学;2010年
5 张威;运用蛋白质组学的方法研究乙肝表面抗原持续表达对宿主细胞的影响[D];复旦大学;2010年
6 魏俊妮;胎盘细胞凋亡在HBsAg阳性孕妇PBMC母—胎转运机制中的作用[D];山西医科大学;2012年
7 杨俊文;GPC3融合HBsAg-α抗原决定簇作为锚定性抗乙肝相关性肝细胞肝癌免疫靶标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8 卿玉玲;HBsAg与GM-CSF融合乙型肝炎DNA疫苗的基础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2年
9 梁增伟;HBsAg与结核杆菌HSP70融合乙型肝炎DNA疫苗的基础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1年
10 陆慧琦;抗HBs Fab-IFNα对HBV感染作用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莉;基于图的网络安全博弈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2 邢延清;不同稀释法检测HBsAg定量的比较及临床意义[D];山东大学;2011年
3 刘涵云;HBsAg定量检测在慢乙肝自然史中的研究[D];青岛大学;2011年
4 王红臻;肝硬化患者HBsAg定量检测的意义[D];青岛大学;2011年
5 黄小红;血清HBsAg水平对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达标停药复发的预测价值[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6 王艳红;HBsAg的单克隆抗体制备、表位分型及其应用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7 王寒;慢性HBV感染者血清HBsAg和HBeAg定量分析的临床意义[D];昆明医学院;2010年
8 陈钰;基于免疫传感技术的BSP和HBsAg检测方法的初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刘博;B7-H1蛋白疫苗对HBV转基因小鼠HBsAg免疫效果影响的初步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
10 孔双泉;重组CHO细胞高效表达乙肝表面抗原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祖雄林;HbsAg携带者不一定会转为肝硬化[N];大众卫生报;2004年
2 陈素英;HBsAg假阳性和假阴性原因分析[N];中国国门时报;2004年
3 应医师;乙肝病毒携带者有何法可使转阴[N];上海中医药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晏子;他们为什么不能上大学?[N];大众科技报;2000年
5 主任医师:李华;乙肝患者的“婚”与“育”[N];卫生与生活报;2004年
6 副主任医师 陈耀凯;如何看“乙肝两对半”结果[N];重庆日报;2001年
7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教授 庄辉;单项抗-HBc阳性说明……[N];健康报;2001年
8 保生;教你看体检报告[N];消费日报;2002年
9 张哲;家有“三阳”病人[N];保健时报;2005年
10 弋戈;肝炎的防治与保健[N];医药经济报;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