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民主:转型期中国民主政治的一项解读
【摘要】:民主是现代政治的核心问题,一个国家要建立什么样的民主政治以及如何才能建立起这样的民主政治,不是以任何人任何阶层任何政治力量的意志为转移的,最终只能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基本国情和社会性质。中国革命首要的政治目标就是争取民主。新中国的成立,人民当家作主原则的确立,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建立,标志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共识。社会主义民主优越性在于国家民主与社会民主的合一,人民当家作主原则不仅仅表现为国家政治生活和政治制度上,更表现在社会生活的民主化和人民直接参与社会事务。可是,由于几千年传统政治文化的深远影响,民主法制观念淡薄,社会缺乏自治传统和足够的力量,社会主义国家必须要使民主思想转化为全社会的共识并和社会力量结合起来,以民主实践来扩展人民的民主意识和参政议政能力,才能普遍地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关键不仅在于从中国国情出发确立保障民主政治的国家制度,更在于使民主扎根于人民的社会生活中。
改革开放以前,由于党建国家的逻辑以及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失衡,居委会虽然被赋予自治性质,但实际上是党和国家组织社会和管理社会的政治化和行政化的组织。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重要发展之一就是社区民主建设,社区自治组织的重建和发展、社区模式的变化、社区民主建设的挫折和发展是转型时期中国政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体制的改革导致了物质资源、人员流动、社会生活方式、社会自主性以及中央与地方权力与利益关系等一系列的变迁,城市传统的社会结构开始分化。现代化不仅体现为社会结构的分化,更体现为社会分化后的重新整合,现代化也需要稳定的社会政治秩序。在这种新的要求下,政府开始重建居委会。
随着转型时期社会经济基础的日渐成熟、社会自主能力的增长、公民政治权利意识的提高、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革以及政府维护社会秩序和寻求合法性基础的需要等内外动力的推动下,社区开始从行政主导型体制向自治主导型体制转变。以社区居委会直接选举和社区组织体制创新为标志,社区在体制转变中逐步
WP=4
走向民主化。社区民主的发展产生了双重后果,一方面社区民主是塑造合格的现代公民最好的方式,社区民主可以逐渐培养城市居民的政治素质、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也可以满足城市居民的政治参与要求,缓解国家所承受的政治民主化的压力,从而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另一方面,社区民主的当下意义在于构建了一种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政治活动的有效形式,一旦社区政治参与的规范模式形成,由于社区民主的外延性和示范性的作用,政治参与范围不可能局限于区域性的公共事务,必然会超越社区的范围自下而上地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对于当代中国而言,社区作为国家与社会之间的中介,社区采取何种模式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从街道—居委会体制到街道—社区体制的历史演变实际上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和社会关系的变迁;社区自治组织的强大以及在政治体系中重要性的增长,不仅意味着社会力量的增长,而且必然会导致中国的治理模式和政府职能发生变迁;社区民主的诞生和发展,不仅反映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现实状态,也反映了人民参与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程度。因此,本文认为,社区民主对于转型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更为基础的地位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