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社区民主:转型期中国民主政治的一项解读

朱志忠  
【摘要】:民主是现代政治的核心问题,一个国家要建立什么样的民主政治以及如何才能建立起这样的民主政治,不是以任何人任何阶层任何政治力量的意志为转移的,最终只能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基本国情和社会性质。中国革命首要的政治目标就是争取民主。新中国的成立,人民当家作主原则的确立,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建立,标志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共识。社会主义民主优越性在于国家民主与社会民主的合一,人民当家作主原则不仅仅表现为国家政治生活和政治制度上,更表现在社会生活的民主化和人民直接参与社会事务。可是,由于几千年传统政治文化的深远影响,民主法制观念淡薄,社会缺乏自治传统和足够的力量,社会主义国家必须要使民主思想转化为全社会的共识并和社会力量结合起来,以民主实践来扩展人民的民主意识和参政议政能力,才能普遍地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关键不仅在于从中国国情出发确立保障民主政治的国家制度,更在于使民主扎根于人民的社会生活中。 改革开放以前,由于党建国家的逻辑以及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失衡,居委会虽然被赋予自治性质,但实际上是党和国家组织社会和管理社会的政治化和行政化的组织。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重要发展之一就是社区民主建设,社区自治组织的重建和发展、社区模式的变化、社区民主建设的挫折和发展是转型时期中国政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体制的改革导致了物质资源、人员流动、社会生活方式、社会自主性以及中央与地方权力与利益关系等一系列的变迁,城市传统的社会结构开始分化。现代化不仅体现为社会结构的分化,更体现为社会分化后的重新整合,现代化也需要稳定的社会政治秩序。在这种新的要求下,政府开始重建居委会。 随着转型时期社会经济基础的日渐成熟、社会自主能力的增长、公民政治权利意识的提高、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革以及政府维护社会秩序和寻求合法性基础的需要等内外动力的推动下,社区开始从行政主导型体制向自治主导型体制转变。以社区居委会直接选举和社区组织体制创新为标志,社区在体制转变中逐步 WP=4 走向民主化。社区民主的发展产生了双重后果,一方面社区民主是塑造合格的现代公民最好的方式,社区民主可以逐渐培养城市居民的政治素质、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也可以满足城市居民的政治参与要求,缓解国家所承受的政治民主化的压力,从而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另一方面,社区民主的当下意义在于构建了一种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政治活动的有效形式,一旦社区政治参与的规范模式形成,由于社区民主的外延性和示范性的作用,政治参与范围不可能局限于区域性的公共事务,必然会超越社区的范围自下而上地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对于当代中国而言,社区作为国家与社会之间的中介,社区采取何种模式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从街道—居委会体制到街道—社区体制的历史演变实际上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和社会关系的变迁;社区自治组织的强大以及在政治体系中重要性的增长,不仅意味着社会力量的增长,而且必然会导致中国的治理模式和政府职能发生变迁;社区民主的诞生和发展,不仅反映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现实状态,也反映了人民参与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程度。因此,本文认为,社区民主对于转型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更为基础的地位和意义。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冯建华;;城市社区民主的突破口在哪里[J];社区;2009年19期
2 肖荣莲;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研究的力作——《中国乡村社区民主政治建设》评价[J];行政论坛;2002年03期
3 吴素雄,吴思红;论村民自治的前提[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3年03期
4 原耀虎;社区居民自治存在的问题[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S1期
5 李连永;社区民主何以可能——对当前社区民主建设几个流行观点的质疑[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3年06期
6 王芳,李路曲;新加坡社会基层组织建设的经验[J];理论探索;2005年02期
7 方娟;;社区民主新“样本”[J];人大建设;2006年03期
8 阿计;;居委会变革 方能激活社区民主[J];民主与法制;2008年20期
9 朱成举;;加强民主制度建设 共建共享和谐社区——黔江城西街道西山社区建设的启示[J];新重庆;2008年05期
10 毛满长;赵康;;以社区民主推进“国企改制型”社区治理——以黄石市胜利路社区“居民论坛”为例[J];法制与社会;2006年19期
11 徐凤江;付伟;;社区民主:培育公民政治参与能力的最佳途径[J];学术交流;2011年08期
12 李凡;;社区选举的发展和问题[J];中国社会导刊;2000年07期
13 牛海峰;社区民主化的内在动力机制[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5期
14 芒来;;城市社区警务的可行性初探[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15 中共上海市委统战部联合课题组;;当前上海社区统战工作的现状和工作建议[J];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16 韦朝烈;唐湖湘;;业主委员会:城市社区民主发展的可能载体——广州嘉和苑业委会调查[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17 慕良泽;熊凤水;;论国家民主同社区民主的衔接与互动建构[J];理论与改革;2009年03期
18 王润秋;;社区自治建设的六个重要途径[J];求知;2009年02期
19 郭亭一;毕锟;郭娜;;“三会制度”打通党员群众诉求渠道[J];社区;2011年15期
20 高玉春,常彦青;民主议事会:走向社区文明的有效组织形式[J];探索与求是;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尚立;;社区自治中的政党:对党、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微观考察——以上海社区发展为考察对象[A];组织与体制:上海社区发展理论研讨会会议资料汇编[C];2002年
2 翟桂萍;;中国城市社区发展的理论研究述评[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3 袁志平;;社会整合视野下上海社会60年的发展与变迁[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4 罗峰;;目标定位与路径选择:和谐社会视野中执政党的社会整合[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5 付景涛;;构建和谐社会:政府应行使社会整合职能[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黄亚玲;任海;;国家与社会关系转变下的中国体育社团发展[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7 孙增武;许尧;;在社会整合中实现社会和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赵佳维;;村规民约:农村社会整合的一种重要机制[A];浙江省社会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和谐社会建设理论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翟桂萍;孙力;;社会整合: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路径——以上海社区党建为例[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10 钟其;;通过制度的社会整合——试论制度整合[A];秩序与进步:浙江乡村社会巨变历程与经验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志忠;社区民主:转型期中国民主政治的一项解读[D];复旦大学;2004年
2 李沛;祠堂、祠堂戏剧与社会整合[D];复旦大学;2011年
3 罗峰;变革社会中的政党权威与社会整合[D];复旦大学;2006年
4 李辽宁;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黄建文;新时期执政党社会整合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6 李情;社会整合视阈中的大学意识形态再生产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7 贾绘泽;邓小平理论与当代中国社会整合[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吕小康;社会转型与秩序变革:潜规则盛行的社会学阐释[D];南开大学;2009年
9 齐先朴;论增强党在信息时代的社会整合功能[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10 崔晓晖;意识形态认同: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的思想基础[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芳;中国特色城市社区民主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连永;社会转型时期城市社区民主建设[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3 杨珍;和谐社会视角下城市社区民主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邱皎洁;青岛社区民主建设的实证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5 张颖;普洱市过街楼社区民主建设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6 陈亮;试论社区民主建设中市民社会的培育[D];重庆大学;2008年
7 应艺青;社区社会网络:社区民主与社会资本关系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8 毛波;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下的法治[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9 杜耀国;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的历史考察[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杨洋;社会转型期中国共产党在社会整合中的权威构建[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闻铭顾生庚;夯实和谐社会的基石[N];常州日报;2007年
2 ;沈阳市沈河区保障和规范社区民主自治[N];中国社会报;2002年
3 易永春;发扬社区民主从创新途径入手[N];中国社会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黄庆畅 刘裕国;四川成都居民议事会操练社区民主[N];人民日报;2011年
5 ;加强完善社区民主自治建设[N];惠州日报;2011年
6 孙鸿达;社区民主政治建设的实现方式和途径[N];中国社会报;2000年
7 杨卓如;农村和社区民主对基层人大选举的巨大示范力[N];中国社会报;2004年
8 任添夤;建设“六型社区”的思考[N];重庆日报;2007年
9 姚国勇;用“听证会”搭建社区民主管理平台[N];中国建设报;2010年
10 钟楼区南大街街道党工委书记 蒋建乔;坚持四措并举 发展社区民主[N];常州日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