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视觉文化语境中的八九十年代小说创作

徐巍  
【摘要】:本文通过视觉文化这一研究视角 试图对八九十年代小说的发展变化予以考 察 以此揭示出作为印刷文化形态的小说在视觉文化语境中 遵循何种变化规律 呈现出怎样的变化形态 本文采取整体研究的思路 通过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相 结合的方式 以期把握这一时期小说的大致走向及脉络 进而把视觉文化语境中 影视和小说的关系纳入到二十世纪文学中来考察 本文将积极利用影视学 传播 学 文化研究和社会学的理论成果试图为八九十年代的小说研究注入活力 第一章通过对视觉文化的定义和说明 梳理视觉文化的主要理论资源 进而 考察传媒变化与文化变迁的关系 第二章研究小说在视觉文化语境中诸种要素的变化 其大致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 当代中国经济的变革 促使文化工业的发展乃至繁荣 从而带来了视觉文化 的复兴 小说所面对的客观现实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二 作家们在视觉文化的语 境中陷入彷徨两难的境地 三 小说的读者群落发生巨大的分化 视觉文化改变 和造就了当代读者的审美趣味和欣赏习惯 第三章通过该时期小说中感官化书写与欲望狂欢 对世俗庸常态度的认同 以及向通俗回归和历史书写传奇化的特点 对视觉文化语境中小说的审美风貌予 以剖析 第四章通过八九十年代小说中出现的蒙太奇技巧 空间化趋向和剧本化倾 向的特点 对视觉文化语境中小说的内部形式策略予以研究 本文最后试图指出 在当代视觉文化的语境中 影视与小说可能存在着三 种关系 附属 互动与背离 由此当代作家们也采取了三种应对策略 一部分 作家认同乃至迎合视觉文化 主动地投身其中 一部分作家一方面利用视觉文 化环境 另一方面坚守小说的艺术本性 还有一小部分作家则以背离的方式继 续小说艺术本身的探索 而复调小说则成为小说自救的一条可能途径 从而小 说与影视的关系也呈现出趋同和背离 合作与对抗 两种看似矛盾的局面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赵勇;;媒介文化语境中的文学阅读[J];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05期
2 徐巍;视觉文化与当代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变迁[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3 徐巍;;媒介演变与小说的可能衰落[J];榆林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4 景国劲;;视觉文化中的身体叙事[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11期
5 樊慧;;略论视觉文化及其在当前的表征[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10期
6 李欧梵 ,罗岗;视觉文化·历史记忆·中国经验[J];天涯;2004年02期
7 陈捷;;视觉文化发展的精神内核[J];粤海风;2006年01期
8 郭慧;;浅谈视觉文化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J];电影评介;2010年16期
9 姚小亭;论视觉文化语境中我国高校的影视素质教育[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10 张雪林;;读图时代的视觉文化[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11 杜莹杰;;后现代语境中视觉文化的审美现代性[J];北方论丛;2010年02期
12 耿成雄;;由叙事到景观——略论视觉文化在电影中的具象表现[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3 赵丹燕;;视觉文化视野下美术鉴赏教学的挑战与契机[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1期
14 周宪;;模仿/复制/虚拟——从镜子、摄影与电脑看视觉文化的三种形态[J];中国广告;2004年09期
15 武若尘;刘芳;;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视觉文化转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16 孙晔;丛淼;;新媒体艺术与视觉文化[J];大众文艺;2010年18期
17 刘海兰;胡泊;;视觉文化影响下的美术教育[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1年02期
18 郭磊;解读视觉文化的符号意义——跨文化交流的视角[J];教育艺术;2004年12期
19 王菡薇;克雷格·克鲁纳斯的明代艺术视觉文化研究初探[J];新美术;2005年01期
20 吴子林;;图像时代的文学命运——以影视与文学的关系为个案[J];浙江社会科学;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建;;影视文化的历史转向——阐释以影视为主导的视觉文化[A];冲突·和谐:全球化与亚洲影视——第二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2年
2 周宪;;视觉文化语境中的电影[A];全球化与中国影视的命运——首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1年
3 徐姗姗;;从视觉文化看翻译-跨文化交际新途径初探[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4 邹宇泽;郭培文;谢慧;;网络摄像机直播促进公民社会[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7):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论文集[C];2007年
5 崇秀全;;死亡与摄影[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6 叶建新;刘大宣;张国珍;;视觉文化在电视中的重要性[A];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影视科技论文集[C];2003年
7 刘燕;;“印象”的危机——谈“印象系列”山水实景剧视觉机制对传统审美的消解[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8):传播媒介与社会空间论文集[C];2008年
8 田中阳;杨清华;;“浅阅读”若干认识误区解读[A];新闻学论集(第22辑)[C];2009年
9 长北;;对图像时代审美消解、文化迷失的反思与批判[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10 王瞻宁;刘虹弦;;“信息图解化”现象及其正负效应透析——兼论“读图时代”艺术教育的使命感[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巍;视觉文化语境中的八九十年代小说创作[D];复旦大学;2004年
2 刘伟斌;后现代视觉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丁莉丽;共谋与斗争:“视觉文化”时代的影视风景[D];浙江大学;2004年
4 胡俊;早期现代欧洲“中国风”视觉文化[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5 高燕;视觉隐喻与空间转向[D];复旦大学;2005年
6 张斌宁;从视淫到奇观——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阶段性影像特征的视觉文化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10年
7 李良;现代中国“语丝体”散文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8 郭红梅;二十世纪早期西方视觉文化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9 刘水平;大众文化:意义的生成与理论的张力[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李永昌;重塑魅力故乡[D];上海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蓉;信息技术支撑下基础学力“读写算”的意义延伸[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迟强;广告文本的视觉文化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3 詹道勇;“看”与“炫”的快舞[D];安徽大学;2010年
4 黄啟凯;穿越图像的力量[D];河南大学;2010年
5 丁升华;詹姆逊的文化转向理论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曹月娟;视觉文化的商业化与其自身发展的相互关系[D];新疆大学;2007年
7 黄云鹤;当代视觉文化传播的问题与对策[D];吉林大学;2004年
8 于秀;当代视觉文化传播的负效应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9 徐扬;论视觉素养与高师美术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孙晶;中国传统审美文化与当代视觉文化的碰撞和融合[D];北京印刷学院;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党圣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视觉文化与文论转型及其问题呈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张书彬 王道杰;城市文化与视觉生产[N];美术报;2008年
3 孟建;走进视觉文化时代[N];人民政协报;2008年
4 曹晖;警惕视觉文化对美育的负面影响[N];光明日报;2009年
5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 许江;视觉文化变革呼吁教学的深刻转型[N];中国教育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虞珊珊 本报通讯员 赖富强 本报实习生 韦凤香;提升视觉文化 迎接国际宾客[N];广西日报;2004年
7 孟 建;视觉文化及其涵义[N];中国摄影报;2005年
8 ;我看故我在[N];河北日报;2003年
9 海锦;图像·观看·文化[N];中华读书报;2004年
10 董文婷;视觉文化传播中若干问题的思考[N];甘肃日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