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经济下的技术进步
【摘要】:本文旨在探索和研究:开放经济下一国如何通过利用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
投资这两个重要的国际技术转移途径来加快实现自身的技术进步。
我们首先在内生增长的理论框架下分别研究了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产
生的技术溢出效应对一国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探讨了国际间技术溢出
的途径、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在此基础上,我们针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外经济活动的快速发展,实证
检验了 FDI 和贸易活动对中国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影响
作用,并得出了一些丰富和有意义的结论。我们研究发现:(1)FDI 对中国总体
技术进步(TFP)的影响是显著且积极的,这表明外资企业的进入不但带来了大
量资金,而且它们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营销手段等通过各种机制对中国的本
地企业产生了外溢效应。但是,外贸进出口活动对 TFP 则有不显著的负面影响,
主要原因是中国的贸易结构仍处于利用劳动力比较优势的阶段。(2)FDI 在中国
制造业行业内存在明显的正向溢出效应,并且资本密集型行业中 FDI 的溢出效应
高于劳动密集型行业,而外资参与度并不是影响其溢出效应强弱的重要因素。基
于此,我们认为,FDI 的溢出效应更多的是受行业资本密集度、企业规模、技术
水平和 FDI 市场导向等因素的影响。(3)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以来,外资企业
对中国本地企业存在正向的溢出效应。从时间趋势来看,不包含三大直辖市的其
余 27 个省份 2001 年 FDI 的溢出效应小于 1996 年的水平。中西部地区外资企业
的溢出效应高于不含三大直辖市的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之间溢出效应无明显差
异,并且两地区获得的外资溢出效应在时间趋势上也没有显著变化。所以,我们
认为1996和2001年FDI溢出效应的差异主要是由三大直辖市除外的东部其他省
区引起的,其原因主要是东部地区与跨国公司技术差距缩小导致了溢出效应减
弱。(4)外资企业推动了中国贸易比较优势从资源密集型产品向劳动密集型产品
的转化,并且其对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积极参与使中国在这些产品上的比较劣
势逐步弱化。但是,外资企业生产所需的相关投入品则更多的依赖于进口,国产
化比率仍较低,这表明其对产业间的前后向关联溢出效应仍未显现。(5)中国
高技术产业 90 年代中期以来的飞速发展是与 FDI 的参与密切相关的,无论是以
行业的产出水平指标衡量,还是以技术创新活动的成果指标考察,外资企业都是
高技术产业的主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