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核政策研究
【摘要】:印度是亚洲乃至世界上的主要国家之一,是其所在的南亚地区的头号强国,
有着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1998年5月,印度进行了5次地下核试验,这
一惊人之举使世界的目光转到了南亚地区,转到了印、巴两国之间的冲突和它们
的核政策问题上。
由于印度是中国的邻国,两国的关系在二战后经历了比较大的起伏,两国
还存在边界、领土争端,同时印度进行核试验还是以“中国威胁”为借口。因而,
印度核试验的最大受害者应该是中国,我国的国家安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印度
的威胁。对于这样重大的历史事件,给予足够的重视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其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则更加明显。加上国内学者对此问题的研究程度还比较有
限,所以,本文在学术上也具有一定的开拓意义。
本文从尼赫鲁的核思想入手,在分析了影响印度核政策的因素之后,按照
时间的顺序,分三个阶段探讨了印度核政策的发展与变化。认为印度的核政策经
历了一个明显的从理想主义到现实主义的发展过程,期间的政策起伏在国际核军
备控制史上是少有的。还用了一章的篇幅分析了中印之间的核关系,以事实为根
据,解释了存在于两个国家之间的核争执。在文章的最后,总结了印度的核政策。
从总体上讲,笔者试图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以历史学的思维,以国际政治
学中的安全困境、不扩散等理论为方法,对印度的核政策进行较为完整的叙述和
理论分析,力求做到既有事实,又有理论,使读者对印度的核政策有一个全面的
了解和认识。
本文包括两个部分,绪论和正文。绪论简要地分析和介绍了国内外对印度
核政策研究的现状,解释了核政策、核军备控制、核裁军的内容,界定了论文的
内容。
正文部分又包括六个章节和结语。
文章的第一章从核时代的来临、尼赫鲁的科学观,以及他的矛盾的核认识
入手,分析了尼赫鲁的核思想。笔者认为,尼赫鲁统治时期印度的核政策呈现出
了多重矛盾性:十分看重核能的潜力,着力予以发展;反对原子能的武器化,反
对军备竞赛和核威胁,主张核裁军;为原子能在印度的武器化留下了一扇门。实
际上,这是对核能和核武器认识的矛盾性,而这种认识的矛盾性又导致政策执行
中的矛盾性。在印度,这种认识和政策的矛盾性,也只有尼赫鲁才能驾驭得了。
也正因为如此,就为它的变化埋下了伏笔。当旗手尼赫鲁去世、国际形势发生变
化、印度领导层更迭诸因素汇集起来时,印度核政策发生变化是很自然的。
第二章探讨了影响印度核政策的因素。笔者认为,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分给
以及由分治带来的后遗症,给印度的安全政策、外交政策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长
期受英国殖民统治的历史,与印度引以为豪的历史和文化的冲突,加上甘地“拿
暴力”思想的遗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印度核政策的制订。再加上印度国内政
局的变动、冷战的国际大背景等因素,使得印度的核政策明显有异于其他国家耘
第三章对1 947一1964年间印度的核政策做了较为全面的分析。认为独立之
后的印度在尼赫鲁的领导下,在外交上采取不结盟的和平外交的同时,在核问旅
上也采用了和平的和充满道义感的政策,是这一时期国际裁军领域里的一个活跃
的国家:反对发展核武器、进行核试验;首倡禁止核试验、全面核裁军;热心参
与各种有关裁军、军备控制的会议和活动,提出各种各样的建议。同时,在国内
积极进行核技术的开发和研究,着手民用核能的大规模建设,争取国外的技术握
助,且成效十分明显。但由于非中国的原因,中印之间爆发了短暂却又影响深谭
的边界战争,尤其是中国在1964年成功地进行了核试验,这使得印度国内要求
改变核政策的呼声高涨,夏斯特里总理开始对印度的核政策进行了微小而又重典
的改变,原来清晰的政策变得模糊了起来,充满道义的核政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第四章对1965一1995年间印度的核政策进行了考察。此一时期内,印度的
核政策从前一时期己经改变的思想,退化为追求公开选择的模糊核政策。印度反
对《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认为它不公正,在世界上区分出了“有核国家”和“无
核国家”,两者在权利和义务之间没有达成平衡:1974年5月完成“和平核肠
炸”后,印度的核政策就成为“保持公开选择政策”一一有制造的能力,但不制
造。同时,印度仍然对国家军备控制和裁军进程表示支持,但对自己所在的南亚
地区建立“南亚无核区”却表示反对。为表示印度对推进全面核裁军的诚意,申
度和美国一道在1 993年共同发起了推动达成一项全面禁止核试验的条约。当透
个条约于1 995年有望达成时,印度却退缩了,反而加快了进行核试验的进程。-
第五章论述了1995年以来的印度核政策。认为到此时,印度的核政策已完
全变成了现实主义指导下的、现实的、甚或是阁顾历史潮流和世界人民意愿的政
治工具。印度拒签《不扩散条约核武器》(NPT)和《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CTBT)r
并最终在1998年5月11日和13日完成了总共5次的系列核试验。完成核试验~
任务后的印度,其国家安全委员会的顾问委员会提出了印度的“核学说”构想:
保持最低限度的核威慑;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推动核裁军;建立“三位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