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结构关系研究
【摘要】:本文从形而上学角度研究科学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结构关系。
作者分析了“能力”观在理解科学理性和价值理性中的关键地位,由此揭示
了近现代西方形而上学的原子主义实体观必然导致科学理性和价值理性的二分
对立。
量子相关性表明了必须用整体论来理解事物存在的基础。外部事物的同一性
和人格同一性正是奠基于微观上量子之间的同时相关性不同而决定的拓扑不变
性质。无论是外部客体还是主体都保持了流变中的拓扑不变意义上的同一性。作
者并且用神经科学的成果证明了脑空间的同时相关性和自发性。
作者分析了科学理性的结构中相互联系的事实、理论、真理及其信念的理性
基础。在科学事实的形成中,观察不可能得到外部客体保持同一性的拓扑不变结
构,观察确实负载理论,但并不消解科学事实的客观性和理性化。因为科学事实
是嵌在自然界中的三元关系 R(Oi,Mi,Pi)存在的反映,其中的客体的同一性
(Oi),传递客体作用的媒介物的同一性(Mi)及主体的同一体(Pi)对科学事
实的理性化和客观性同样是决定性的。离开任何一个的同一性都不可能有科学事
实的理性化和客观性,知识社会学的相对主义观点是不能成立的。外部事物存在
的某种拓扑不变性是科学理论的理性化和客观性的本体基础,同时主体必须通过
脑的自发性作用将科学事实表象作为部分与脑空间的其余部分按照同时相关联
系的不同而拓扑结构化,从而建构出科学理论的理性结构。科学事实与科学理论
存在不可分割的整体联系,观察陈述与理论陈述的二分法是不存在的,二者不是
一一对应的,而是存在叠加的不可分割的联系。科学理论的理性化是通过数学化
来取得的,但外部客体的保持拓扑不变的连续性作用不可能与主体的事实表象的
拓扑不变性和理论理性活动的拓扑不变性之间建立相互之间的连续性作用。在客
体、主体的事实表象和理论理性活动之间不存在同样的拓扑不变性质,科学真理
的理性结构是由自然界中的三元关系 R(Oi,Mi,Pi)中的客体(Oi),媒介(Mi),
主体(Pi)三者之间存在的时间关系中反映出来的。真理符合论不能从主客体之
间的同构来理解,用同构来理解真理符合论必然无法抵御各种相对主义和视角主
义对真理客观性和理性的普遍必然性的攻击。科学信念的客观性和理性化同样奠
基于关系 R 各部分之间的时间关系。信念必须包括“接纳”和“期待”两个相
互联系的方面。而要实现这一点,主体必须能将当下的感觉经验表象与记忆和想
象表象既以某些部分的重叠而同时相互关联起来拓扑结构化,同时又将它们以满
足某种可分离性公理分离开来,我们才能有确定的信念。
i
WP=7
价值的客观性和理性化一方面源于外部世界事物存在的某种拓扑不变性,同
时由于主体的认知和价值表象是在脑空间中同时相关联而拓扑结构化的,因而认
知表象和价值表象的同时相关性是在超越更高维的感觉经验表象空间的基础上
实现的。而这种联结作用源于脑的自发性,因而是客观的、理性的,价值主观论
就是错误的。主体的道德判断力和行为能力不可能从外部世界被动地输入,而同
样来自于主体脑空间的理性自发性能力。这种自发性是独立于一切经验性意识
的,并且将经验性性格与智性性格同时相关联而拓扑结构化,因而主体就具有一
定的容纳差异的社会文化生活的能力,伦理道德的客观性和理性化就是现实的。
科学理性和价值理性不是二分对立的。两者的统一关系必须在科学理性的构
成部分,即科学事实、科学理论、科学真理和科学信念之间保持相互之间同一性
的连续性,同时又保持价值理性的构成部分之间的同一性的连续性,而且在这两
种理性之间的结构转换同样要有保持拓扑不变意义的同一性的连续性,而这些条
件必须在人与自然、个体内部及主体之间实现才是可能的。然而,由于自然、主
体之间具有内在的连续性变化能力,没有一个万能的上帝在自然、人类社会和主
体之间的理性同一性的连续变化之间起着协调作用,使他们的连续性变化完全同
步,因而科学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只是在有限的历史时期才是现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