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论中国经济转型中的企业并购

余红涛  
【摘要】:本文以中国经济转型为切入点,将企业并购与转型过程中的产权基础、经济结构转型和市场环境转型等重要问题作为研究的核心内容。作者认为,将转型问题与企业并购相结合,这一独特视角将会把理论界对中国企业并购的演进、特性、问题、发展思路等问题的研究引入更为深刻的阶段。 本文主要针对四个问题进行研究:1.企业为什么要进行并购。2.企业怎样进行并购。3.为达到中国经济转型的目标,哪些企业,哪些行业应该成为中国并购发展的主流,从而带动中国经济的持续良性发展。4。什么是中国企业并购发展的最优化模式,是照搬国外经验还是建立适应现阶段经济转型的有中国特色的并购模式。 本文在具体的内容上,按研究专题设置,全文分为三篇十章。 第一篇,企业并购的理论和历史演变,作者从三方面分三章进行了阐述。 第一章:首先说明了企业并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含义,并对企业并购的不同类型进行了辨析,回顾了中外企业并购的历史演进。 第二章:用经济学的方法,对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中的资本集中、分工、股份制、垄断等与企业并购极为相关的理论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作为构建全文的理论基础。作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能够较好的解释企业并购的实质,西方经济学在市场结构和企业组织等方面的研究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第三章:进一步对企业并购动因的分析进行了总结,将之归纳为企业并购的内部动因和外部动因,以说明企业并购的现实动力。通过研究,作者认为,真正驱动企业并购的是企业内在利益驱动和利益主体间的博弈,企业并购的外在动力是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 第二篇,中国经济转型与企业并购的关系。这一篇作者将转型分为两个层面,即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市场环境的转型,以六章阐述了中国经济转型与企业并购二者之间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 第四章:首先研究了中国经济转型的基础—产权改革与企业并购的关系。将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研究进行展开,结合中国企业产权改革发展演进的过程,作者发现中国的企业并购和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是紧密联系的一对矛盾。企业并购作为一种方法和工具成为中国产权制度改革的突破口之一,随着中国产权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特别是股份制和民营经济的发展反过来又成为推动中国企业并购的动力,这种螺旋式的发展模式有助于中国企业的改革和经济发展。 第五章:企业并购和国有经济战略调整的关系。作者认为在实现国有经济战 摘要 略调整两个目标的过程中,企业并购成为一个重要的方式,从中国当前经济发展 的现状来看,鼓励企业以并购方式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有非常积极的意义。然而 在中国经济转型的现实中,企业并购这种方式的推行仍然存在许多障碍。 第六章:企业并购与市场结构调整的关系。作者分析了中国市场结构的特征 和问题,并在比较和分析了美国企业并购对市场结构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在 非国家垄断的行业,有必要形成寡头垄断、垄断竞争为主的市场结构,而企业并 购在这个调整过程中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七章:开放型经济转型与企业并购的关系。作者在对国内外跨国公司并购 的主要模式和案例评价和分析后认为对转型中的中国经济来说,经济开放是必然 选择,有利于满足我国对技术、资本、管理、人力资源等关键生产要素的需求, 改善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企业并购在这个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通过并购, 可以吸引外商投资,取得对国外企业的控制权,迅速、直接的获得经营发展所需 的生产要素,提高国外市场的市场占有率。 第八章:资本市场深化与企业并购的关系。本章研究了目前中国证券市场发 展与企业并购的关系。作者认为,中国资本市场是未来中国企业并购的主要平台, 也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作为并购中介,我国应构建以国有大型证券公司和四大国 有资产管理公司为主的全能型的投资银行业务体系。既可为企业并购提供战略、 财务等咨询服务,也能为企业并购提供融资服务。 第九章:政府行为与企业并购的关系。从法律制度的角度,研究了我国政府、 国外政府对企业并购的相关法律和监管制度,分析了我国在并购立法和规范方面 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政府强化对企业并购的制度供给,政府的角色应从企业并购 的直接参与者转变为企业并购的有效监督者,提高干预企业并购的效率。 第三篇,企业并购的前景与中国企业并购体系的构建,即本文第十章。 作为全文的总结,在分析了中外企业并购的趋势后,对构建符合中国当前经 济转型要求的企业并购体系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作者认为,中国企业并购体系的 构建,要突出经济转型和经济增长的目标,以充分发挥企业并购的功能为原则; 深化产权改革是基础,继续强化资本市场的作用,尽快恢复和规范产权交易市场; 以国有经济为主体,民营、外资为重要组成的多元化并购主体:加快中国并购市 场体系建设步伐,政府由参与者转变为监督者,尽快制定企业并购的专有法律, 建立国有控股的大型全能型投资银行。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胡玲;中外企业并购的支付方式比较[J];中国工业经济;1998年12期
2 朱进明!西安;对当前企业并购中几个基本关系的再认识[J];经营与管理;1998年02期
3 吴清林;并购战略、战术与并购整合是并购成功的关键[J];特区经济;1999年01期
4 陈元荧;影响企业并购的外部环境[J];成人高教学刊;1999年04期
5 何霄;企业并购应注意的风险[J];华东科技;1999年08期
6 陈志宏;全球企业并购的现状、影响与启示[J];世界经济研究;2000年01期
7 申杰峰;全球并购的新动向[J];经济论坛;2000年07期
8 ;福禄克并购韦夫特克测试仪器部[J];计算机自动测量与控制;2000年02期
9 恒信昌;福禄克并购韦夫特克测试仪器部[J];仪表技术;2000年01期
10 何霞;网络公司购并及全过程管理[J];信息系统工程;2000年11期
11 杨剑慧;国际银行业并购的动因分析[J];农村金融研究;2001年02期
12 周 虹;跨国并购对我国企业的影响及对策[J];东北亚论坛;2002年01期
13 徐立军;外资并购国企的障碍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2年06期
14 李时椿,常建坤;注重风险研究和防范是企业成功并购的基本前提[J];江苏商论;2002年03期
15 蔡柏良;企业并购的相关理论[J];江苏商论;2002年10期
16 汪剑眉,忻展红;全球并购风潮分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17 李启光;并购问题专家评点 2001年中国十大并购事件[J];化工管理;2002年02期
18 郑彧;论我国企业并购中法人治理结构之磨合[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19 王云飞;积极推进企业并购 努力化解信贷风险[J];中国城市金融;2002年06期
20 陈佳利;并购并非万能[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2年1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穆继云;;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金矿的程序及要点提示[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环境、资源与能源法律实践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李增泉;余谦;王晓坤;;我国上市公司的并购绩效研究——基于掏空与支持理论的解释及经验证据[A];公司财务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宋文雷;;并购:我国物流行业的趋势[A];首届物流信息技术演示暨洽谈会论文集[C];2003年
4 陈潇莉;于英川;;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决策分析[A];中国运筹学会第七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下卷)[C];2004年
5 朱洪波;;土地开发中的利益博弈与调节[A];不动产开发与投资和不动产金融——2005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别慧军;;烟草企业并购活动分析[A];中南片2003年烟草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7 伍烨;;垂直型企业集团形成机理的数学模型分析[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9年
8 孙立平;;公平的利益博弈要有制度保障[A];2010年宏观经济与改革走势座谈会内容汇编[C];2010年
9 颜士梅;;并购中员工离职原因的理论解读:一个文献综述[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10 邹彩芬;;并购溢价的决定因素——基于目标公司的整体情况的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红涛;论中国经济转型中的企业并购[D];复旦大学;2004年
2 董进才;组织价值观、组织认同与领导认同对并购后员工行为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3 何为民;并购、集中与市场经济发展[D];厦门大学;2002年
4 刘朝晖;上市公司“并购系”有关问题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5 叶广辉;并购中的经济网络协同[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6 周媛媛;基于博弈分析的企业并购定价策略及实施机制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7 韩晓明;商业银行跨国并购风险测度和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张丙宣;科层制、利益博弈与政府行为[D];浙江大学;2010年
9 王宏利;企业并购绩效与目标公司选择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10 秦军;我国企业并购的动因、效应及途径[D];河海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姗;企业并购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2 李洪程;山东晨鸣纸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购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3 周剑勇;上市公司并购行为研究[D];重庆大学;2001年
4 钱锐;我国企业并购若干问题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4年
5 刘方;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问题与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01年
6 陈晔;国际银行业并购的风险与收益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7 房光友;企业并购理论在我国的应用[D];西北工业大学;2003年
8 虞洁;企业并购的财务运作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9 何妮娅;中国银行业并购与重组的实证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10 周娟;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的实证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孝敏 早报驻京记者 卢翠萍;并购IBM 联想又见“柳暗花明”[N];东方早报;2005年
2 晓郭;涂料企业呼吁并购[N];广东建设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邢少文;并购狂人的整合陷阱[N];医药经济报;2005年
4 记者 沈衍琪;酝酿“过冬”裁员 联想又传并购风声[N];北京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王然 高琨;缓加盟急并购 慈铭扩张提速[N];经济观察报;2008年
6 钟和;并购贷款放行 利好股市几何[N];海峡财经导报;2008年
7 王佑;两年投资5000亿:重在提升、新建、并购[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张佩颖;并购潮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N];中国企业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方帅;房企并购贷蜻蜓点水[N];中国房地产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张毅 南辰 邢梅 记者 冀娴贤;国内汽车并购第一单引各方关注[N];经济参考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