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灰飞虱免疫相关基因及微管蛋白基因的克隆和分子鉴定

温建国  
【摘要】: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是水稻条纹叶枯病毒(RSV)等病毒的介体,可传播水稻条纹叶枯病等严重的水稻病害。为了了解灰飞虱的先天免疫及其与病毒之间的相互作用,本实验利用抑制消减杂交法(SSH)试图克隆与E.coli免疫刺激及RSV感染有关的免疫相关基因。 经三轮筛选后,从E.coli免疫刺激消减文库中得到44个阳性克隆,从RSV感染消减文库中得到13个阳性克隆。将阳性克隆插入片段测序并继续同源搜索后发现:其中22条差异表达片段与13种不同的基因或基因家族有较高的同源性,有些基因已经被证实与先天免疫相关, 其余的差异表达片段与已知的基因没有同源性,可能是新基因。 对来自RSV感染消减文库的一个免疫相关基因Mucin 基因进行Northern杂交分析,结果显示只能在RSV感染的灰飞虱中检测到它的转录物,而用细菌感染的灰飞虱中检测不到。推测该基因的表达与RSV感染有关,从而也证明了作为一种快速便捷的方法,SSH可以有效地应用于灰飞虱免疫相关基因的克隆。随后用RACE得到了Mucin基因的3’端全长,将得到的部分ORF克隆到表达载体PGEX4T-1中,从而得到了目的多肽。 另外,由于微管蛋白是灰飞虱的骨架蛋白,对它的生长发育起着决定性作用,并且有报道微管蛋白可作为生物防止的靶位点。我们根据已报道的其他昆虫的α,β微管蛋白基因设计了简并引物得到了目的片断,并通过RACE得到了它们的全序列分别命名为灰飞虱α1,α2,β2和β3微管蛋白基因,在NCBI Gene Bank 中登录AY508717 为 LSTUA1, AY550922 为 LSTUA2, AY479977 为 LSTUB2, AY334072 为 LSTUB3。 通过在NCBI中BLAST挑选了其他昆虫微管蛋白基因的序列,构建了分子系统进化树,系统分析表明:这四个微管蛋白基因家族成员 LSTUA1, LSTUA2, LSTUB2, LSTUB3可以分别归入相应的亚家族中。它们与其它昆虫的微管蛋白基因序列有很高的同源性。通过Alingment分析,表明我们得到的微管蛋白基因具有相应的特征性结构。 随后我们对LSTUB3做了进一步的研究,通过Southern印迹分析表明LSTUB3 WP=8 为单拷贝基因。Northern印迹分析证明该基因的表达呈现一定的发育特异性。为了进一步的功能研究,已在E.coli表达体系中诱导表达了该基因,得到了一个与预期大小相符的76 kDa 的LSTUB3-GST融合蛋白。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曲志才,马向前,白逢伟,叶鸣明,潘重光,沈大棱;活跃传毒介体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品系的杂交与选育[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6期
2 陈声祥,洪健,吕永平,雷娟利;RBSDV在玉米叶脉细胞内的侵染状态与灰飞虱传毒活力的关系[J];中国病毒学;2004年02期
3 刘向东;翟保平;刘慈明;;灰飞虱种群暴发成灾原因剖析[J];昆虫知识;2006年02期
4 王瑞;沈慧梅;胡高;陈晓;翟保平;;灰飞虱的起飞和扩散行为[J];昆虫知识;2008年01期
5 吕永平,雷娟利,金登迪,陈声祥;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RT-PCR检测[J];浙江农业学报;2002年02期
6 吴爱忠,赵艳,曲志才,沈大棱,潘重光,苏德明;水稻条叶枯病毒(RSV)的SP蛋白在介体灰飞虱内的亚细胞定位[J];科学通报;2001年14期
7 黄立华,杜建光,程遐年,洪晓月;白背飞虱、灰飞虱mariner转座子的初步研究[J];昆虫学报;2001年04期
8 曲志才;沈大棱;;单头灰飞虱体内水稻条纹叶枯病毒的快速检测[J];植物学通报;2008年04期
9 马巨法,胡国文,程家安;三种稻飞虱在高温变温下的生态表现[J];华东昆虫学报;1998年02期
10 李霞;张成华;;玉米粗缩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J];科技致富向导;2003年03期
11 马崇勇;高聪芬;彭永强;沈晋良;王猛;;灰飞虱室内大量繁殖及越冬饲养方法[J];昆虫知识;2008年05期
12 胡英华;左秀峰;苏加岱;刘汉舒;;灰飞虱发育起点温度及有效积温的探讨[J];昆虫知识;2010年03期
13 万由衷,曲志才,曹清玉,沈大棱;不同种群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的RAPD分析[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5期
14 王爽;朱橙;封亚青;张燕;梁国华;杨益众;;不同CO_2浓度条件下灰飞虱体内RSV的定量检测[J];生态学杂志;2010年09期
15 龚祖埙,沈菊英,陈巽祯,刘信义;我国禾谷类病毒病的病原问题——Ⅷ.玉米粗缩病病原的研究[J];Acta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Sinica;1981年01期
16 甄若宏;王强盛;张卫建;卞新民;沈晓昆;李元喜;;稻鸭共作对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规律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6年09期
17 王瑞;翟保平;孙晓洋;;麦田一代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n)若虫的时空分布[J];生态学报;2007年11期
18 马巨法,胡国文,程家安;高温下三种稻飞虱的生存分析:高温 - 时间 - 死亡率模型[J];华东昆虫学报;1998年01期
19 李秀兰;姜曰水;曲志才;;一个新的mariner类转座子的鉴定[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0年04期
20 马文元;王恩多;;河北省石家庄地区常见飞虱发生概况[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强翔;任应党;林克剑;侯茂林;鲁传涛;;沿黄稻区灰飞虱越冬生物学特性及种群动态研究[A];公共植保与绿色防控[C];2010年
2 刁春友;朱叶芹;张绍明;于淦军;杨荣明;;江苏省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原因分析及防治技术探讨[A];植物保护与粮食安全——第二十届全国植保信息交流暨农药械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3 ;2004年水稻条纹叶枯病防治技术总结[A];虫媒病毒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4 李家荣;窦秦川;陆松柏;李顺德;李永川;;云南灰飞虱发生与RSV关系及其预防对策[A];走向21世纪的中国昆虫学——中国昆虫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5 程兆榜;;水稻条纹病毒流行生态学[A];虫媒病毒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6 朱如杰;潘勇;游树立;徐红;黄泽威;王建法;;秧田灰飞虱虫量与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病率之间关系初探[A];2003’华东植物病理学术研讨会暨江苏省植物病理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3年
7 王炜;;水稻黑条矮缩病重发原因分析与综合防治技术[A];江苏省植物病理学会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郑许松;俞晓平;吕仲贤;陈建明;徐红星;陈列忠;张珏锋;申屠旭萍;;茭白田中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发生规律的初步研究[A];当代昆虫学研究——中国昆虫学会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9 任春梅;程兆榜;季英华;周彤;熊如意;周益军;;灰飞虱携带的RSV主要功能基因遗传多样性[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王英;吴丽娟;周彤;程兆榜;周益军;;水稻黑条矮缩病毒毒源保存方法的研究[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温建国;灰飞虱免疫相关基因及微管蛋白基因的克隆和分子鉴定[D];复旦大学;2004年
2 陈长军;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对多菌灵抗药性基因的克隆[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3 胡炯宇;缺氧通过MAP4和Op18调控细胞微管结构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4 段灿星;水稻抗灰飞虱QTL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5 代玉华;RNAi介导的抗RSV转基因水稻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6 高金珉;肿瘤抑制因子CYLD调节微管组装及微管相关细胞活动的分子机制[D];南开大学;2010年
7 高保立;灰飞虱抗药性及其机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8 闫锋;水稻介导的害虫互作及相关水稻基因OsRLK突变体获得[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9 王光华;天敌对稻飞虱捕食作用的评价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10 张群;拟南芥磷脂酶D和磷脂酸对微管形态和NADPH氧化酶活性调控机制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兴国;辽宁省水稻灰飞虱的发生以及化学防治技术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2 周岩岩;不同寄主对灰飞虱种群体内共生菌和取食行为影响的研究[D];中国计量学院;2012年
3 王磊;玉米田灰飞虱发生规律与播期调控防治技术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2年
4 陈来;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四种组织原代培养及其cDNA RAPD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04年
5 封亚青;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灰飞虱获毒、传毒和带毒的影响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6 宫璐;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在灰飞虱传播水稻条纹病毒中的作用[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7 余娇娇;水稻抗灰飞虱基因的定位及抗性相关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2年
8 许存宾;水稻条纹病毒传播介体灰飞虱的种群遗传结构分析及其体内Wolbachia的检测[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9 贺媛;灰飞虱的发生规律及滞育特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10 彭高松;不同水稻品种对灰飞虱抗性机理的初步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苏如东 佘建 马友发;水稻条纹叶枯病防治法[N];福建科技报;2006年
2 吴桥县农业局 赵风娟 铁城镇政府 郝广娣;早防小麦丛矮病[N];河北科技报;2006年
3 于丹;我省粳稻黑条矮缩病进入显症高峰[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7年
4 记者 袁春梅 通讯员 马玉萍 魏善涛;秧田灰飞虱大面积爆发[N];连云港日报;2007年
5 于丹;麦收前后用药重治灰飞虱[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8年
6 袁春梅 范郁尔;二代灰飞虱卵孵进入高峰期[N];连云港日报;2008年
7 省植保站;灰飞虱虫量高 三大病毒病流行威胁大[N];江苏农业科技报;2011年
8 丁亚鹏;南通地区爆发灰飞虱[N];新华日报;2006年
9 记者  郑在中 通讯员  王炜 张瑞平;防治玉米粗缩病[N];徐州日报;2006年
10 泰州市农业产业发展研究院 李德顺;防治麦田灰飞虱减轻稻田防治压力[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