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镇痛的脑功能磁共振初步研究
【摘要】:第一部分 不同针刺方法电针镇痛的脑功能磁共振对照研究
目的:本研究采用fMRI的方法,通过比较穴位深刺、穴位浅刺和非穴位深刺等不同针刺方法电针时脑功能的变化及其针刺镇痛效应,来探讨针刺镇痛的可能机制以及针刺方法对针刺镇痛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分别采用穴位深刺、非穴位深刺及穴位浅刺三种针刺方法,电针18例健康右利手志愿者左侧足少阳胆经的阳陵泉(GB34)和悬钟穴(GB39),频率为2Hz,输出电流强度为5mA。全脑fMRI扫描,刺激模式为Block设计,电针刺激与静息交替进行,每次各持续2分钟,完成两个循环;记录不同针刺方法时受试者的得气分数,疼痛情况并测量针刺前、后痛阈的变化。功能图像后处理采用FEAT软件,分析得出三组针刺方法的平均脑功能图及组间差异的平均脑功能图像,并做中脑导水管周围区(PAG)的感兴趣区(ROI)分析。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1.0软件包,其中得气分数用非参数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针刺前后痛阈变化用配对t检验及方差分析。
结果:18位受试者均顺利完成试验。穴位深刺组、非穴位浅刺组及穴位浅刺组得气评分的差别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依次为穴位深刺非穴位深刺穴位浅刺。针刺后穴位深刺组、非穴位深刺组及穴位浅刺组的痛阈均较针刺前有增加,穴位深刺组电针后的痛阈值比非穴位深刺及穴位浅刺明显升高(F_(2,51)=38.45,p0.01),而穴位浅刺与非穴位深刺组之间无显著差别(p=0.579)。不同针刺方法引起的脑功能区的变化既相同也有差别。三者相同的脑激活区包括:右侧SⅠ、SⅡ区、双侧岛叶、双侧ACC(BA24)、双侧颞上回、双侧小脑等;比较发现上述脑区激活程度以非穴位电针时最为明显,其次为穴位深刺、穴位浅刺。其中穴位深刺、非穴位深刺还出现双侧丘脑及基底节的明显激活;穴位深刺时更出现了中脑PAG区的信号升高。穴位深刺与穴位浅刺比较,右侧尾状核、豆状核及中脑PAG区出现明显激活;与非穴位深刺比较,穴位深刺时PAG区的激活也较明显,而双侧额叶眶回及右侧视皮层信号降低。ROI分析显示,不同针刺
|
|
|
|
1 |
侯金文,黄蔚皓,王青,冯凊媺,蒲永林,高家红;针刺镇痛的脑功能MRI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2年03期 |
2 |
刘含秋
,冯晓源;外周神经损伤后大脑皮层功能重组fMRI研究[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2004年04期 |
3 |
张仲伟,陈克敏,缪飞;脑功能磁共振的研究及应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2年21期 |
4 |
王晓强;高翔;江澄川;;针刺镇痛的神经影像学研究进展[J];上海针灸杂志;2010年11期 |
5 |
米晓峰,王维峰;针刺镇痛的机理及取穴原则探讨[J];山西中医;2005年04期 |
6 |
秋云海;吴心音;徐昊;David Sackett;;安慰剂镇痛的神经影像学研究(英文)[J];Neuroscience Bulletin;2009年05期 |
7 |
钱银锋,余永强;脑磁共振功能成像的基本原理及应用[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2000年06期 |
8 |
丹宇,梁亚兵,陶冶;针刺对癌症疼痛镇痛作用的临床研究[J];中国针灸;1998年01期 |
9 |
钱银锋;脑磁共振功能成像的基本原理及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2000年06期 |
10 |
居胜红,陈峰,郑凯尔,季倩,杨天明,滕皋军;运动皮层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3年12期 |
11 |
于琴,方宗仁,李艳华;交感神经对神经损伤大鼠针刺镇痛效应的影响[J];针刺研究;1994年Z1期 |
12 |
居胜红,陈峰,郑凯尔,季倩,杨天明,滕皋军;听觉性语言刺激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3年06期 |
13 |
黄海辉;人脑功能成像研究及其进展[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
14 |
曹艳;人类记忆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2003年06期 |
15 |
贾红玲;张永臣;单秋华;;针刺镇痛的中医理论与西医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J];针灸临床杂志;2006年09期 |
16 |
伍建林,何立岩,宋清伟,张清,张竟文;功能磁共振成像在人脑数字及汉字认知加工中的初步研究[J];中国临床康复;2003年19期 |
17 |
黄碧兰;涂宗萍;余良主;;大鼠中缝大核内一氧化氮在痛觉调制和针刺镇痛中的作用(英文)[J];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02期 |
18 |
张皓;感觉刺激相关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2003年03期 |
19 |
张磊,金真,曾亚伟,王彦,臧玉峰;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4年06期 |
20 |
韩济生;;针刺镇痛:共识与质疑[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1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