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实验性视神经损伤模型的外侧膝状体变化研究

戴毅  
【摘要】:针对视神经遭受各种损伤后视网膜层面发生的相关变化及其机制,以及有关视神经保护、再生等方面的研究,已有较多的报道。但对于各类视神经损伤后,中枢视觉通路靶神经元的变化目前所知较少。本课题从中枢视觉系统着手,通过建立大鼠视神经钳夹伤模型和猕猴慢性高眼压性青光眼模型,研究在视神经损伤后不同阶段,外侧膝状体的变化特点与机制,以期对视神经损伤后视觉通路的变化与转归过程有更深的了解,为进一步的视觉功能修复或重建提供相关的研究基础。 第一部分 大鼠视神经夹伤后外侧膝状体神经元的早期变化 采用70g压力的显微无创血管钳夹持SD雄性大鼠右侧视神经30s,分别于损伤后2h、1d、3d、7d和14d,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外侧膝状体和视网膜中的c-Jun和c-Fos的蛋白定位及表达量,进而用特异性神经元标记抗体NeuN或calbindin D-28k在外侧膝状体行荧光双标,在视网膜用c-Jun、NeuN抗体与荧光核酸染料TOTO-3行荧光三标。 实验结果显示,在大鼠右眼视神经钳夹伤后,损伤眼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的NeuN阳性细胞数量在损伤后7d出现减少,14d时减少达49%。损伤眼视网膜未见c-Fos阳性细胞。c-Jun阳性细胞仅出现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NeuN阳性细胞的胞核中,在2h时已出现,3d时最多,7d时减少,14d时仍有少量。 双侧外侧膝状体NeuN阳性细胞密度在损伤后各时间点未观察到明显减少。损伤眼同侧的外侧膝状体腹侧核内侧核团和中间核可见c-fos阳性细胞,损伤后2h开始出现,1d时达到高峰,7d时明显减少,14d仍有少量。外侧膝状体的背侧核及对照组未见c-Fos阳性细胞。Calbindin D-28k阳性细胞主要出现在外侧膝状体的腹侧核内侧核团和中间核内。75%~83%的c-Fos都出现在calbindin D-28k阳性细胞的胞核中。在损伤眼双侧的外侧膝状体的三个核团均见c-Jun阳性细胞,表达规律与c-Fos相似。C-Jun/NeuN双标细胞占c-Jun阳性细胞的比例在损伤后各时间点均大于90%。 本部分的研究发现大鼠视神经钳夹伤诱导了即早基因c-Fos和c-Jun在外侧膝状体和视网膜神经元中的表达,钙结合蛋白Calbindin D-28k参与了伤害性刺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于静;唐由之;胡瑛;;青光眼视神经损伤保护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1年03期
2 葛坚,郭彦;青光眼视神经损伤与视神经保护[J];食品与药品;2005年05期
3 王爽,徐亮;青光眼视神经损伤进展的视盘形态学危险因素[J];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2004年05期
4 乔春艳;;青光眼患者的颅内段视神经、外侧膝状体及视皮质内的神经变性[J];国际眼科纵览;2006年05期
5 Fortune B.;Cull G.;G.A.Cioffi;王大江;;内皮素B受体在人青光眼和实验性视神经损伤中的表达[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眼科学分册);2006年10期
6 杭荟;朱承华;刘虎;马艳萍;;急性高眼压大鼠外侧膝状体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J];国际眼科杂志;2009年12期
7 张志芬;青光眼患者如何自我保健[J];保健医苑;2002年06期
8 任韩;肖利华;;视神经损伤后外侧膝状体改变的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09年24期
9 黄萍;齐越;徐永胜;张纯;;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与视神经损伤关系的研究[J];眼科研究;2007年06期
10 戴毅,孙兴怀;即早基因c-fos在视神经损伤大鼠外侧膝状体中的表达[J];中华眼科杂志;2005年04期
11 王晓蕾;张秀兰;;青光眼动物模型研究进展[J];实验动物科学;2010年01期
12 石璇,李立新,黎晓新;FDT在青光眼筛查中的作用[J];眼科研究;2000年05期
13 刘兵;马晓华;;青光眼视神经保护治疗的研究进展[J];国际眼科杂志;2010年11期
14 孙刚;王竫华;騪雪静;王大博;;慢性高眼压大鼠外侧膝状体神经元的损伤[J];眼科新进展;2005年06期
15 刘占江;孙旭阳;;表面麻醉下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临床体会[J];实用全科医学;2008年04期
16 戴毅;青光眼与中枢视觉系统[J];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2003年04期
17 宋剑涛;唐勇;;针刺促进视神经损伤后修复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7年05期
18 李燕;王强;;青光眼的危险因素[J];滨州医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19 张士胜,王康孙;屈光手术与青光眼[J];国际眼科杂志;2004年06期
20 王玲;李静敏;;美金胺对青光眼视神经的保护作用[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毅;孙兴怀;郭文毅;余晓波;杨幼明;陈倩;金晓红;;星型胶质细胞和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猕猴青光眼模型中外侧膝状体的表达变[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申家泉;张玮;;青光眼的中枢视觉系统损伤[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石峰;韩素珍;;青光眼眼底所见同HUMPHREY视野比较[A];第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会议暨第五届海峡眼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4 彭抿;彭清华;;青光安颗粒剂治疗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患者32例[A];第三次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3年
5 郭淑珍;;GDxVCC系统对早期发现青光眼的临床意义[A];中华护理学会2009全国护理管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中华护理学会2009全国护理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于焕;;青光眼病人的术后护理[A];河南省护理学会老年病全科护理学术交流暨高级研修班论文汇编[C];2005年
7 贺翔鸽;;2006年美国AAO会议青光眼诊断治疗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李福元;;闭角型青光眼失明13天手术复明一例[A];全国首届中青年中医眼科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1996年
9 李晓屏;;青光眼患者的情感障碍及疏导[A];第三次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3年
10 赵心灵;;青光眼病人的出院指导[A];河南省科普、五官、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毅;实验性视神经损伤模型的外侧膝状体变化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2 夏翠然;青光眼视盘影像检查和视神经损伤的基因调控及银杏提取液对其保护作用的研究[D];首都医科大学;2002年
3 李月花;HSP72对大鼠青光眼模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和外侧膝状体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D];中南大学;2011年
4 陈倩;急慢性视神经损伤模型的初级视皮层变化实验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5 金晓红;猕猴慢性高眼压模型视乳头活体和组织病理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6 丁纯;小鼠青光眼模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伤与CD3ζ关系的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7 雷德强;视神经损伤后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神经保护效应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8 应希;α晶状体蛋白对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9年
9 王影;中医睫状体平坦部滤过术的实验及临床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7年
10 樊宁;频域OCT对青光眼视网膜分层厚度检测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丽丽;基于3A技术的视觉诱发电位单次提取的动物实验及临床初步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2 张玮;青光眼研究进展及展望[D];山东大学;2007年
3 孙刚;慢性高眼压大鼠外侧膝状体、上丘神经元损伤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4年
4 文雯;青光眼住院病人构成及其变化[D];新疆医科大学;2007年
5 潘月;青光眼视路改变应用磁共振成像评估的临床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1年
6 魏忠燕;一氧化氮与青光眼的实验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3年
7 敖秀芹;加压培养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存活状态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8 赵晶晶;多焦视觉诱发电位的双眼不对称分析在青光眼早期诊断的应用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5年
9 钱立峰;氪激光复合式虹膜成形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实验及临床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10 曲建梅;青光眼患者中MP-1微视野计与自动静态阈值视野计的对比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兰陈玲;青光眼会遗传[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2 本版编辑 程莉 马建民;35岁后,青光眼检查勤着点儿[N];中国妇女报;2006年
3 武警总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 陶海;得了青光眼你该注意啥[N];健康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裴立英;九成青光眼患者不知自己患病[N];中国消费者报;2006年
5 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 马建民;浅谈青光眼的危害[N];中国医药报;2006年
6 张健;青光眼失明的四大原因[N];大众卫生报;2002年
7 迟乃义;青光眼最怕忽冷忽热[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8 武警总医院眼科 副教授 陶海;专为治疗青光眼[N];卫生与生活报;2008年
9 记者 熊琳;长期面对电脑当心患青光眼[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10 毛颂赞 (主任医师);青光眼患者的自我保健[N];家庭医生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