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隐逸诗研究
【摘要】:中古隐逸诗是指以吟咏隐士、描述隐逸生活、探讨隐逸价值、企慕隐逸、征隐寻隐等内容的诗歌。在特定的隐逸文化氛围中,中古文人以创作隐逸诗作为一种精神生活的象征,追求精神上超越世俗的自由状态,客观上拓展了中古诗歌的审美表现领域。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研究中古隐逸诗。
第一章:探讨隐逸诗的概念和分类并进行溯源研究。首先在辨析隐逸诗概念的基础上,从内容方面进行分类研究。然后对中古隐逸诗歌进行溯源,探讨先秦、两汉时期隐逸诗的初始表现形态。
第二章:探讨中古隐逸诗兴起的渊源及背景。中古隐逸诗是在特定的隐逸文化氛围中产生的,通过考察其形成的思想理论基础、社会历史背景等因素,进一步揭示隐逸诗在中古兴盛的必然性。
第三章:对中古隐逸诗进行分期研究。根据隐逸诗在中古各时期的形态特征,对隐逸诗的进行历时性研究,考察其在不同时期的演变与发展情况。
第四章:对中古隐逸诗进行专题研究。一、招隐诗与反招隐诗研究,探讨其产生、发展以及消亡的规律;二、陶渊明田园隐逸生活的诗化建构,探讨陶渊明如何构建诗化的田园隐逸生活;三、园林集会与隐逸诗,探讨文人集体创作的隐逸诗的特征。
第五章:对中古隐逸诗进行文本分析。分别从意象分类、结构模式、情感表现等方面论述中古隐逸诗的共特征。
|
|
|
|
1 |
漆娟;;玄学与魏晋隐逸诗[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
2 |
孫英剛;;幽明之間:“見鬼人”與中古社會[J];中华文史论丛;2011年02期 |
3 |
黄予慧;;“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陶渊明与谢灵运隐逸诗境界之比较[J];青年文学家;2011年16期 |
4 |
安明宏;;论许衡诗中的治世之心[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
5 |
;[J];;年期 |
6 |
;[J];;年期 |
7 |
;[J];;年期 |
8 |
;[J];;年期 |
9 |
;[J];;年期 |
10 |
;[J];;年期 |
11 |
;[J];;年期 |
12 |
;[J];;年期 |
13 |
;[J];;年期 |
14 |
;[J];;年期 |
15 |
;[J];;年期 |
16 |
;[J];;年期 |
17 |
;[J];;年期 |
18 |
;[J];;年期 |
19 |
;[J];;年期 |
20 |
;[J];;年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