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中国HIV-1主要结构基因的序列变异性以及耐药相关性突变分析

尹春煜  
【摘要】:第一部分:上海及河南HIV-1分离株p24和gp41基因编码区序列变异性及亚型分析 目的 了解目前我国上海及河南地区HIV分离株p24蛋白编码区的基因变异性以及亚型的分子流行病学。方法 收集上海及河南地区38份已经确诊的HIV-1感染患者的血浆标本并抽提出RNA,其中23份采自于河南,感染途径主要是非法献血;15份采自于上海,主要为经输血制品感染的血友病患者以及经性接触感染者。采用RT-PCR和Nested-PCR的方法扩增gag基因的p24以及env基因的gp41免疫支配区(immunodominant region, IDR),使用DNA测序仪直接测序;应用CLUSTAL X、PHYLIP等软件对序列进行比对及进化树分析。结果 亚型分析表明所有样本中81.6%为(31/38)为B亚型,在23例河南患者中全部(100%)为B亚型,;在15例上海患者中8例(53.3%)为B亚型,1例为A亚型,5例为CRF01_AE亚型,1例为CRF02_AG亚型。分别对河南与上海地区的B亚型序列进行分析,与国际共享序列相比,23例河南B亚型的p24编码区中发生核苷酸改变的位点比例为1.6%~4.2%,平均为3.2%;8例上海B亚型核苷酸位点改变的比例为2.0%~3.8%,平均为3.4%。在所有变异位点中均未发现有连续G-A的高度突变。通过对所有的序列进行配对比较计算基因离散率,B亚型内p24区以及gp41 IDR的平均基因离散率分别为3.6%和4.4%。对B亚型gp41IDR进一步分析表明,河南HIV-1分离株之间的平均变异率为3.7%,而上海分离株之间的平均变异率为4.6%。B亚型与其他亚型之间的基因离散率则为14.5%~16.8%。应用CLUSTAL-X分别得出上海及河南地区各自的B亚型共享序列并与国际共享序列进行比对,发现这两个共享序列产生氨基酸变异的比例均为2.2%(5/231),其中有3个变异位点相同,分别为A14P、I91V及E180D,而这两个共享序列之间的差异却极小,仅为0.9%(2/231)。进化树分析亦表明所有样本中大多为B亚型,且所有来自河南的B亚型样本以及大部分上海的B亚型样本多与源自泰国的B’亚型相距较近。结论 我国上海及河南地区HIV感染以B亚型较为多见,两地区的B亚型之间有较高的同源性,p24基因仍然较为保守。 第二部分:中国部分地区HIV-1耐药相关性突变的研究 目的 了解我国应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HIV感染者中耐药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方荣,王斌,路永波,宋旭霞,邵济钧;云南瑞丽县IDUs人群HIV-1感染者毒株env基因C2-V3区序列的测定[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2 樊卫平,李敬云,鲍作义,吕富双,王宏霞;HIV-1包膜基因变异的体外研究[J];中国病毒学;2000年02期
3 展鹏;刘新泳;;基质蛋白:治疗HIV-1感染的新靶点[J];生命的化学;2007年05期
4 李珏;鲍作义;刘思扬;庄道民;李韩平;刘永健;李林;杨坤;李敬云;;HIV-1拉米夫定(3TC)耐药毒株的体外诱导培育和鉴定[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6年03期
5 黄留玉;;关于超级细菌NDM-1的若干思考[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0年12期
6 金宁一,王莉馨,罗坤,秦云龙,王宏伟,张应玖,李萍;利用中国流行株HIV-1 Gag重组痘苗病毒与核酸疫苗免疫的新程序[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1年02期
7 王福祥,孙永涛,王临旭,王久平,王平忠,白雪帆,黄长形;中国株HIV-1外膜蛋白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表达[J];中国病毒学;2004年01期
8 江文正,金宁一;表达HIV-1结构蛋白靶细胞的制备及鉴定[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3年02期
9 王福祥,孙永涛,王临旭,王久平,王平忠;中国株HIV-1核心蛋白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表达[J];中国病毒学;2003年05期
10 吴小林;HIV-1疫苗的潜在作用[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4年05期
11 邵一鸣,陈筝,王斌,曾毅,赵尚德,张作儒;套式聚合酶链反应在HIV-1检测中的应用[J];病毒学报;1993年03期
12 王剑虹;减毒HIV-1辅助基因免疫接种盒的构建[J];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1999年05期
13 Evans TG ,闭兰;QS-21能减少HIV-1包膜亚单位疫苗的抗原剂量[J];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2002年01期
14 孙岩;陈胜;王蒙;刘红林;;HIV-1慢病毒载体的发展及其生物安全性[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3期
15 黄种持;黄柳婷;林学文;凌伟专;;黑脊倒刺鲃线粒体DNA多样性分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16 王剑虹;疫苗诱导的抗天然及重组HIV-1包膜糖蛋白抗体[J];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1995年02期
17 吴虹,傅继华,王斌,王秋波,张艳丽;山东省HIV-1分离株env基因C2-V3区序列测定[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18 江文正,金宁一,李子健,张立树,张洪勇;HIV-1 Gag蛋白酵母表达产物的纯化及免疫原性检测[J];免疫学杂志;2004年04期
19 白如珺;刘新泳;;Tat蛋白:治疗HIV-1感染的新靶点[J];生命的化学;2005年06期
20 蒋就喜;李赫伟;周方;骆安德;徐茹;曾思恩;;桂林市HIV-1流行毒株的基因序列测定和亚型分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新泳;展鹏;李东岳;陈文敏;;抗耐药性HIV-1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的设计、合成与活性研究[A];2011年全国药物化学学术会议——药物的源头创新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梁志宏;;微生物耐药性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A];21世纪人类食品面临的新问题学术论文集[C];2001年
3 李蓓蓓;吴聪明;沈建忠;;大环内酯类药物抗菌作用分子机制及其耐药性研究进展[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次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曹文苓;黎小东;毕超;田歆;梁艳华;宋卫忠;林路洋;张锡宝;;广州地区74株淋球菌耐药性结果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赵玉云;蒋兴宇;;纳米金活化小分子作抗菌剂[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暨2010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学术大会壁报展示论文[C];2010年
6 李利;吴晓梁;李立斌;方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细菌学耐药性调查[A];2004年浙江省危重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7 杨玉玲;;肠球菌的耐药性分析与比较[A];玉溪市第八届检验医学学术年会暨科技成果推广会论文汇编[C];2005年
8 刘颖;;念珠菌性阴道炎病原学变化及耐药情况分析[A];第五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9 龚玉萍;叶雪石;刘霆;顾玲;;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逆转单因素耐药细胞系K562/MDR1耐药性的研究[A];第11次中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10 陈世敏;张京海;公衍文;胡成进;;泌尿系感染常见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春煜;中国HIV-1主要结构基因的序列变异性以及耐药相关性突变分析[D];复旦大学;2005年
2 董梅;人肺腺癌吉西它滨耐药细胞系的建立及耐药机制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2年
3 王胜春;淋病奈瑟氏菌中国流行株gyrA、praC和mtrR-CDE基因与耐药性形成的关系[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4 赵芳;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单用及联合环孢菌素A或维拉帕米逆转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5 彭敬红;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及耐药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王雪卿;卵巢癌紫杉醇耐药与蛋白质p-cofilin相关性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7 马真;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机制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8 童英;多药耐药基因转导提高人造血祖细胞对化疗药物抗性的体外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0年
9 高明阳;联合应用反义Bcl-x1和反义Mcl-1寡核苷酸对恶性黑素瘤细胞耐药性影响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6年
10 刘晓英;脑靶向载药纳米胶束治疗胶质瘤和耐药性癫痫的实验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坤;我国部分地区HIV-1流行毒株耐药性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年
2 庞玲娟;鼻咽癌线粒体DNA变异的研究[D];中山大学;2005年
3 汪照国;青岛市2004~2005年流感病毒的分离和分子生物学特性研究[D];青岛大学;2005年
4 漆荣;秃杉地理种源变异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5 李富娟;南方地区不同苜蓿(Medicago sativa L.)品种粗蛋白含量的变异及其遗传力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6 王晓霞;韩国语汉字词的传承与变异特点小议[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7 田鸿雁;隶楷阶段形声字义符变异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8 李桂群;广告语言的变异使用及其规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李薇薇;脑血管病的相关基因变异研究现状[D];河北医科大学;2008年
10 崔敏;留守与突破:缪斯之魂的艰难求索[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金荣;抵制“小人文化”[N];江西日报;2010年
2 赵强;学术的变异[N];中华读书报;2004年
3 谭文卿;变异与新闻价值[N];中华新闻报;2004年
4 记者 操秀英;DNA变异可能比之前认为的要多[N];科技日报;2007年
5 张鸿儒;利用变异跨月套利规避单边交易风险[N];期货日报;2007年
6 周熠;小说的变异[N];中国邮政报;2003年
7 谷国强;神奇种子 期待变异[N];大连日报;2008年
8 王宏伟;《“民居”变异邮票极限片》邮集引发的思索[N];中国集邮报;2009年
9 林孝勤;无性繁殖也会发生变异[N];中国花卉报;2005年
10 记者 何屹;流感病毒基因存在大量变异[N];科技日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