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技术与合理化

郑晓松  
【摘要】:本论文以哈贝马斯的合理化理论为线索来研究其技术哲学思想。 哈贝马斯认为,科学技术的不断扩张给人类社会特别是晚期资本主义社会带来了深远影响,这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从哲学角度看,由于理性中的以技术为表现形式的支配力量越来越强大,18世纪以来的启蒙理性最终论为工具理性,对此,哈贝马斯是把技术放在现代性的哲学话语中加以考察的,他把理性确立为现代性的哲学维度,技术作为一种控制的工具,在现代性中体现为工具理性;从社会学层面讲,技术及其规则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技术自身的控制性会导致一种同质化效果,使得整个社会都依赖于技术规则来运转,社会完全成了技术化的统治,对此,哈贝马斯是根据自己的社会理论——社会作为系统和生活世界——来考察的,一方面,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系统出现危机,科学技术取代公平交换成为的新的合法性基础,另一方面,由于系统中的技术规则的入侵,生活世界被殖民化了。 科技的发展之所以会导致如此的社会后果,是因为一直以来科技进步与社会的合理化联系在一起,就这表明传统的合理化理论具有重大缺陷,因此,哈贝马斯考察和批判了传统合理化理论,认为其实质是片面强调目的合理性,具有理论上无法克服的困境。 批判传统的合理化理论是为了新的理论的重建,这经过了一个曲折的思想历程。早期哈贝马斯通过劳动和相互作用的区分来为新的合理化理论奠基,这时他还是立足于批判理论,着重于认识论的探讨,他认为,劳动和相互作用的区分也就意味目的理性行动和交往行动的区分,意味着目的理性活动的子系统和社会的制度框架的区分,真正的合理化应该是交往行动的合理化和社会的制度框架的合理化。 转向交往行动理论之后,哈贝马斯摒弃了前期的认识论批判,而系统重建一种以交往行动理论为基石的合理化理论——交往合理化,哈贝马斯把语言看作是达到交往合理化的途径,其目标是为了实现生活世界的合理化。在新的合理化中,交往是按照话语民主的方式进行的。新的合理化确保了文化的再生产和传承、合法的社会秩序的形成以及个性在社会化的同时又充分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在交往合理化的维度下,科学和技术都体现为一种商谈活动,因而也必须按照民主对话的方式进行,只有这样,才能把技术知识转化为社会生活世界的实践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阳海音;;论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合理化理论[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年08期
2 王晓方;;交往行为视域中技术异化的困境与出路[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3 陆自荣;哈贝马斯与韦伯合理化理论之比较[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张松;从韦伯对中国古代世界观结构的形式判定看现代合理化理论(危机)中的形而上学问题[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02期
5 陆自荣;;对韦伯和哈贝马斯合理化理论的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6 高海青;;马克思异化理论与韦伯合理化理论的比较研究[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04期
7 周立斌;从合理化理论到物化理论[J];绥化师专学报;2004年02期
8 唐爱军;;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韦伯合理化理论的接受与批判[J];理论视野;2013年05期
9 陈辉;;沟通与支配:哈贝马斯合理化理论的张力——兼《交往行动理论》读后[J];新东方;2008年08期
10 阳海音;;论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合理化理论[J];晋阳学刊;2007年06期
11 薛民;哈贝马斯交往合理化理论评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6期
12 郑飞;;从合理化理论评析罗尔斯“纯粹程序的正义”原则[J];思想战线;2011年03期
13 宋卫芳;;组织心理学中的承诺升级研究概况[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14 沈一兵;张登国;;构建和谐社会——对合理化与异化的扬弃[J];江淮论坛;2007年03期
15 陈红娥;;论哈贝马斯交往行为合理化的实现途径[J];时代人物;2008年06期
16 孟凡瑞;;浅谈哈贝马斯对于韦伯合理化理论的批判与重建[J];山西青年;2013年20期
17 ;特色新书推荐站[J];出版参考;2001年05期
18 朱凤青;冯学佳;;哈贝马斯技术批判理论探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19 韩红;论交往行为合理化的实现途径──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的核心问题[J];学术研究;2002年02期
20 张松;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形而上学与社会合理化难题[J];东岳论丛;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璐;;简述哈贝马斯科技批判理论的主要内容[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2 张庆熊;;哈贝马斯上海纪行[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二辑)[C];2001年
3 李晓蓓;刘开会;;理想与现实的对话——谈福柯和哈贝马斯的争论[A];法国哲学的现代与未来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4 傅永军;铁省林;;哈贝马斯宗教哲学思想研究综论[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鲁路;;哈贝马斯交往概念的思想起源[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安红卫;;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对重构环境伦理的启示[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7 王晓升;;在共和主义与自由主义之间——评哈贝马斯的商议民主概念[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刘开会;;哈贝马斯对现代西方理性主义文化的反思[A];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年会年会暨西方技术文化与后现代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林鸿信;;落实人间的宗教性:哈贝马斯的启蒙[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四辑[C];2006年
10 张羽佳;;精神分析、自我反思与交往理性——哈贝马斯与精神分析的关系问题研究[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1 傅永军;;语言、理解与交往行为的意义解释——论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的诠释学意识(提要)[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2 王正鹏;薛华;;哈贝马斯访谈[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二辑)[C];2001年
13 张庆熊;;语言、世界和交往行为——评哈贝马斯对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的继承和批评[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4 刘刚;;简述哈贝马斯放的基因伦理思想[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15 王守昌;;哈贝马斯的晚期资本主义理论:国家干预论与技术统治论[A];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年会年会暨西方技术文化与后现代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6 胡军良;;超越“是”与“应当”之紧张:哈贝马斯对话伦理学的基本旨趣[A];价值哲学发展论[C];2008年
17 陶东风;;文学公共领域的理想类型与应然品格[A];东方丛刊(2008年第4辑 总第六十六辑)[C];2008年
18 胡军良;;超越“是”与“应当”之紧张:哈贝马斯对话伦理学 基本旨趣初揭[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价值哲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9 李文岐;寇彧;;客观和主观社会阶层对系统合理化的影响[A];第二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心理学与国民心理健康摘要集[C];2017年
20 张庆熊;;理性与宗教间的角斗与协同——评哈贝马斯与拉辛格论辩自由国家的前政治基础[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郑晓松;技术与合理化[D];复旦大学;2005年
2 阳海音;科学技术与交往合理化[D];复旦大学;2006年
3 高海青;从物化批判到技术批判[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4 刘健;实践哲学视域下的哈贝马斯公共领域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21年
5 闫军;哈贝马斯公共领域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6年
6 徐闻;哈贝马斯的商谈民主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铁省林;哈贝马斯宗教哲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8 孙国东;合法律性、合道德性与合法性:对哈贝马斯商谈论合法化理论的一种解读[D];吉林大学;2008年
9 关桂芹;通向解放的乌托邦之路——哈贝马斯交往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程德文;法律的商谈理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11 韩红;交往的合理化与现代性的重建[D];黑龙江大学;2004年
12 夏巍;劳动与交往[D];复旦大学;2008年
13 徐震;哈贝马斯商谈政治观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14 许洁;哈贝马斯宪法爱国主义理论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15 杨东东;从批判反思到话语沟通[D];山东大学;2010年
16 陈太明;哈贝马斯“道德证立”逻辑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17 吴军;后世俗社会中的宗教和话语型公共领域[D];复旦大学;2014年
18 陆玉胜;商谈、法律和社会公正[D];复旦大学;2012年
19 袁泽民;从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看协商的建构[D];上海大学;2009年
20 霍盛亚;英国文学家对英国文学公共领域的建构作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谢莹;哈贝马斯合理化理论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2 张珊;论哈贝马斯的交往合理化思想[D];辽宁大学;2011年
3 高思浓;由“高科技犯罪”引发的“技术合理化”问题研究[D];渤海大学;2014年
4 苏明;基于运输合理化理论的多式联运方案决策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5 刘圣晏;哈贝马斯技术合理化视域下网络负效应及解决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20年
6 程社民;传承与发展:哈贝马斯市民社会研究路径分析[D];河南大学;2005年
7 张雷雷;哈贝马斯的协商民主理论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8 吴晓春;哈贝马斯的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述评[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李宏勇;从交往理性看全球问题的出路[D];山西大学;2005年
10 王卓宇;哈贝马斯商议民主理论述评[D];兰州大学;2007年
11 胡芬芬;试析哈贝马斯科技意识形态论[D];河南大学;2007年
12 王正祥;从“生活世界”看哈贝马斯大众文化思想[D];苏州大学;2004年
13 李志芸;哈贝马斯公共领域意识形态理论研究[D];广西大学;2016年
14 李志安;论哈贝马斯的制度批判——合法性危机及其解除[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15 叶美芳;哈贝马斯科学技术理论初探[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16 刘厚田;哈贝马斯交往理性思想探析[D];西南大学;2008年
17 陆玉胜;哈贝马斯的商谈理论及其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8 黄一芳;哈贝马斯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理论述评[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19 张雷;分化与循环:哈贝马斯政治权力理论研究[D];安庆师范大学;2017年
20 周睿;批判和重建:论哈贝马斯的历史唯物主义重建[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记者 程增宾;哈贝马斯来到中国[N];中华读书报;2001年
2 见习记者 王呈;哈贝马斯:跨越国界的忧思[N];中华工商时报;2015年
3 记者 张小溪;哈贝马斯与泰勒共享克鲁格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