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语的历史层次及其演变
【摘要】:近年,汉语的层次问题逐渐得到语言学界重视,历史层次分析法已经成为方言研究的重点。闽语的音系复杂而古老,是历史层次分析最好的样本,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但是,就我们所知,至今还没有专门分析闽语历史层次的论著。本文力图弥补这一缺憾。
实际上,有关历史层次的内涵及其分析的方法,目前学界并不太统一。因此,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对历史层次分析法进行归纳总结。我们阐明了历史比较法产生的背景,界定历史层次的定义和类型,并总结历史层次的具体分析方法,比如,如何离析不同的历史层次、如何确定不同层次的年代及来源。同时,我们也讨论了目前历史层次分析法存在的一些问题。
根据这一新的分析方法,我们分韵摄讨论闽语的历史层次。在具体的分析中,我们总是从比较莆仙话的历史层次入手,排比其历史层次,然后通过层次关系字,系联闽语其他方言的历史层次。在每节之后,我们都详细列出闽语各地的层次对应表。这些比较表,能够为寻找同源词以及拟测原始母语提供更可靠的基础。
同时,我们还尽可能为各个层次确定其年代和来源,并揭示闽语的内部音变。我们通过音系的对比,发现了许多前人不曾留意的历史音变,比如,泉州话支韵ia音类和a音类之间互补,a音类是由ia音类脱落i介音发展而来;仙游话的山摄开口原本没有u(?)音类,该层次借自泉州话;仙游话咸摄开口一二等(?)音类内部经历了“语音推链”的变化。
另外,我们运用历史层次分析法,做了一些比较有意思的专题研究。通过分析莆仙话“五”的特殊语音地位,我们展示其与闽南话、福州话、吴语和官话的复杂关系。我们发现莆仙话白读层的撮口呼并不是受福州话影响产生的,而是原始闽语特征的保留。我们论证了漳州话山摄的i(?)音类是闽南话早期固有特征,并引泉州话、漳平话为佐证,进而拟测早期闽南话的鼻化韵都读为-(?)尾。我们离析出闽南话曾、梗摄-n/-t韵尾的历史层次,并证明了宋代中原官话的曾、梗摄也是广泛地读为-(?)/-(?)韵尾,而不是-(?)/-k韵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