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性急性胰腺炎状态下脂多糖的耐受性及氧化磷脂的治疗作用
【摘要】:研究目的:
观察实验性急性胰腺炎(AP)对脂多糖(LPS)的耐受性并从白细胞基因表达谱变化角度探讨其可能机制;观察和探讨氧化磷脂(OXPAPC)对急性坏死型胰腺炎(ANP)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研究方法:
(1)31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25)、AP+生理盐水(NS)组(n=25)、NS+LPS组(n=130)和AP+LPS组(n=130),后两组均以不同LPS剂量分为7个亚组。AP模型制备采用间隔1hr共7次腹腔内注射雨蛙肽(50μg/kg),于第1次雨蛙肽注射后5 hr腹腔内注射LPS;AP+NS组以NS代替LPS;NS+LPS组以NS代替雨蛙肽。各LPS亚组随机分出10只观察7天死亡率,其余于第1次雨蛙肽或NS注射后12hr处死,分离出血白细胞,留取血清及肝、肺、胰腺等组织,检测血清淀粉酶(AMS)、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及各脏器病理学改变。应用含12489条小鼠全长基因的寡核苷酸芯片分别检测正常对照组、AP+NS组、NS+LPS(15mg/kg)组(n=25)和AP+LPS(15mg/kg)组(n=25)小鼠血白细胞的基因表达谱并重复3次,筛选AP+NS组/正常对照组及AP+LPS(15mg/kg)缈NS+LPS(15mg/kg)组间的表达差异基因。(2)另88只C57BL/6J小鼠随机被分为ANP模型组(n=44)和OXPAPC治疗组(n=44),ANP模型制备采用腹腔内注射雨蛙肽和LPS(5mg/kg),OXPAPC治疗组于LPS注射前5min给予OXPAPC(25mg/kg)腹腔注射,每组20只观察生存率,其余于第1次雨蛙肽注射后第9、12和24小时分批处死小鼠,留取血清及胰腺组织。88只SD大鼠随机被分为ANP模型组(n=44)
|
|
|
|
1 |
刘学进;陈垦;龙友明;王晖;谢文瑞;;不同浓度的脂多糖刺激AR42J细胞对NF-κB及ICAM-1表达的影响[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
2 |
刘学进;龙友明;陈垦;谢文瑞;王晖;;PTD-NBD多肽对大鼠胰腺腺泡细胞炎性反应的抑制作用[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9年19期 |
3 |
罗福玲;万敬员;周岐新;;内毒素耐受机制的研究进展[J];生理科学进展;2006年04期 |
4 |
赵文堂;唐文富;;急性胰腺炎动物模型建立的研究[J];四川医学;2007年10期 |
5 |
邱燕军,张启瑜;急性胰腺炎动物模型的研究概况和进展[J];肝胆胰外科杂志;2005年03期 |
6 |
吕镗烽,宋勇;Toll样受体在脂多糖耐受性机制作用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5年04期 |
7 |
李静;张芳;郭宏卿;;小儿急性胰腺炎的心理特征及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年03期 |
8 |
李广阔,田伏洲,刘文清,宋晓峰,韩佳,蔡敏;预处理剂量LPS在实验性急性胰腺炎中的作用[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00年04期 |
9 |
李广阔,田伏洲,邢庆蓉,宋晓峰,韩佳,蔡敏;预处理剂量LPS在实验性急性胰腺炎中的作用[J];西南军医;2000年04期 |
10 |
张喜平;朱崇梅;;Toll样受体在急性胰腺炎中的作用[J];医学研究杂志;2008年05期 |
11 |
郑素平;万莉红;周黎明;;大黄素抗炎作用及对急性胰腺炎治疗作用研究进展[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06年04期 |
12 |
杨家骖
,黄炳耀;问题解答[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1979年01期 |
13 |
卞善述;;5-FU治疗急性胰腺炎[J];国际外科学杂志;1984年02期 |
14 |
付春惠;郭庆春;王子祥;霍士照;解永贵;刘永祥;;胆囊炎合并急性胰腺炎引起溶血一例[J];天津医药;1986年01期 |
15 |
杨连粤,黄喻适,鲁树坤,金庆达;超声显像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价值[J];医学临床研究;1988年03期 |
16 |
全竹富;邹忠寿;;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新方法[J];人民军医;1988年11期 |
17 |
范登传;王敏;刘悦新;;5—氟尿嘧啶治疗急性胰腺炎34例临床观察[J];云南医药;1992年04期 |
18 |
周正;贾振庚;潘瑞芹;;急性胰腺炎61例治疗结果分析[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1993年04期 |
19 |
李代全,黄立村;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96例[J];四川中医;1995年01期 |
20 |
何凤云;急性胰腺炎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J];新医学;1995年09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