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跨国公司经营优势研究

孔德洋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经营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信息技术的革命性变化,大大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速度,跨国公司的经营环境日益呈现出动态复杂的特征,传统跨国公司理论建构中的许多前提假设在今天事实上已经不复存在了。经营环境的重大变化,对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产生了深刻影响,其经营优势也发生了重大变迁,依赖传统的“母国优势”再也不能使跨国公司应对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了,跨国公司必须寻找新的差异化优势来源。在这种背景下,跨国公司理论研究的重点也正从传统的“存在机制”转向“发展机制”,对经营优势的研究也需要从关注“优势利用”转向关注“优势获取”。本文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在当今动态复杂的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如何获取优势? 本文从资源的视角来研究上述问题,建立了一个新的理论分析框架——跨国公司“优势获取”理论框架。这个框架主要包括:“一个主题”、“两个概念”、“三个层面”。 “一个主题”:基于资源的视角,本文研究的主题就是:在动态、复杂的国际经营环境下,跨国公司如何通过跨国经营在全球范围内搜寻和获取资源、整合资源、以及在整个网络内转移和利用资源,最终获得全球整体优势。 “两个概念”:新框架对“跨国公司”和“经营优势”两个概念进行了明确的界定。除了一般性的定义标准外,本文对“跨国公司”的内涵强调资源视角的“资源集合体”概念、结构角度的内部多样化、差异化“网络组织”概念、以及跨国公司跨国经营的工具性本质内涵;对“经营优势”的概念则强调相对性、竞争性、层次性、以及动态性等特性,与“传统优势”相区别。 “三个层面”:根据研究的主题,基于资源的视角,本文从三个层面来分析跨国公司通过跨国经营“获取优势”的问题。 第一个层面:全球资源搜寻与获取层面。为消除“资源差距”进而弥补“战略缺口”,跨国公司首先需要对内部资源与能力进行检测,然后需要进行战略资源的识别,最后才是获取。第5章分析了跨国公司战略资源的范围,并从“全球行业资源”和社会学视角下的“全球利益相关者”的角度进行说明,然后对跨国公司获取资源的障碍、原则和途径进行了论述。 第二个层面:全球资源整合层面。第6章重点从“全球价值链”的角度分析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赵秀红;;跨国制造型企业物流外包的本土化发展[J];商业时代;2007年08期
2 林马辉;张吉方;蒋细定;;走向跨国的新加坡公司[J];南洋资料译丛;1987年01期
3 徐肖运;熊敏;;跨国公司的外汇风险管理[J];国际贸易;1989年02期
4 刘满达;跨国公司影响我国国际收支的几个法律问题[J];外国经济与管理;1991年08期
5 王雪华;论英美法上母公司对子公司应承担的法律责任[J];国际贸易问题;1991年02期
6 吴宇;陈浪南;;跨国公司融资的来源及策略[J];国际金融研究;1992年03期
7 谢康 ,邓勤民;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估计与对策[J];世界经济研究;1993年01期
8 钟立国;论东道国的跨国公司政策[J];世界经济研究;1995年02期
9 张烈;广东跨国公司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概述[J];南方经济;1995年06期
10 艾野;广州要下好引进跨国公司这步棋[J];探求;1995年02期
11 艾尔文·巴纳特;中国吸引大型海外跨国公司投资的必要性与措施[J];经济研究参考;1995年07期
12 于俊年;谈我国利用跨国公司投资[J];国际经济合作;1996年05期
13 蒋哲时;刍议世界跨国公司发展的新趋势[J];南开管理评论;1996年01期
14 徐柔建;跨国公司技术扩散在我国的约束条件及其对策[J];世界经济研究;1997年05期
15 高鸿业;跨国公司与民族工业之间的经济关系[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7年05期
16 颜炳海;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J];国际市场;1997年12期
17 友爱;;跨国公司总裁探路百姓家的启示[J];中国商人;1997年01期
18 金履忠;;中外合资的目的[J];汽车与驾驶维修;1997年01期
19 郑寅;论跨国公司的发展对民族国家主权的侵蚀[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20 谢洁;关于跨国公司在中国技术扩散的研究[J];投资研究;1998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智;;跨国公司企业社会责任弱化的伦理分析[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2 金润圭;王浩;;模块经济与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兼论对中国加工贸易的影响[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3 赵学清;肖宇;;5·12汶川大地震后跨国公司捐赠的法律思考[A];中国商法年刊(2008):金融法制的现代化[C];2008年
4 宁越敏;;在华跨国公司生产网络与中国城市网络关系的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成思危;;中国企业如何国际化[A];首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2年
6 綦建红;陈东;;参与国际供应链:我国企业的现实选择[A];“安财杯”流通现代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马勇;;中国在跨国公司全球R&D网络中的技术比较优势探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沈云如;刘素芳;;论跨国公司母公司对子公司的债务责任——兼谈“揭开公司面纱”理论[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经济业务委员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9 秦岩;;全球研发网络视角下的跨国公司海外R&D机构角色演化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马佳铮;姚远;;跨国公司与东道国关系模型构建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德洋;跨国公司经营优势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2 余万里;美国跨国公司与九十年代的中美关系[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3 卢鸿;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投资方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4 祝影;全球研发网络: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的空间结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冯春丽;跨国公司股权进入模式选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6 胡博;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D];南开大学;2009年
7 吴永红;跨国公司投资与区域经济发展[D];四川大学;2002年
8 马勇;跨国公司全球快速反应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9 孙蛟;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区位选择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10 胡峰;跨国公司在华并购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欣荣;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经营优势与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2 陈洋;跨国公司在华制造业投资的区位选择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3 张培林;跨国公司对国家主权的挑战[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4 马海英;转让定价税制发展趋势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5年
5 傅智刚;中国跨国公司全球现金管理的商业银行解决方案[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6 胡凌秀;区位选择与区域经济增长视角下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研究[D];广西工学院;2011年
7 卢艳明;电梯跨国公司中国本土化战略比较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8 郭婷;跨国公司国际生产体系的发展及中国企业的对策[D];四川大学;2004年
9 赵囡囡;论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产生的垄断及对策[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10 文红;外商对华直接投资[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智峰;中国市场是跨国公司参展驱动力[N];中国汽车报;2005年
2 龚 震;中国并未成为跨国公司研发重地[N];中国企业报;2005年
3 刘效仁;跨国公司双重环保标准的背后[N];中国工业报;2007年
4 雷敏 张晓松 齐中熙;民企和外资:是竞争还是合作?[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5 汪延;奇瑞与跨国公司展开多种形式合作[N];经济参考报;2007年
6 朱菲娜;透过达能并购娃哈哈看跨国公司的国际战略[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7 赵晓霞张意轩;海归:跨国公司在华领头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8 管益忻;寻找同跨国公司较量的第二条路[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
9 王从军;小数字都不好意思说出口[N];中国质量报;2007年
10 郑州大学 郑州轻工业学院 刘春雄 金焕民;中国式营销如何应对跨国公司营销[N];经济参考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