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变和电场对硅表面的吸附能及结构的影响
【摘要】:在表面科学领域中,外延生长是一种极为重要的生长方式,具有广泛的应用背景,因为通过外延生长可以得到各种各样用原子尺度表面特点表征的具有独特结构和特殊物理、化学性质的材料。对微观的生长过程初始阶段了解的目的在于控制生长方法。外延生长涉及诸如化学成键和原子运动的微观过程,各种各样的因素如生长速度、衬底温度、表面再构和应力等都会影响这些过程,因此,寻找表面生长的控制方法和手段仍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这方面的努力已经持续了30多年。
由于表面活化剂可以诱导层状生长(layer-by-layer growth),在论文的第一部分我们的研究将集中在这方面。异质生长涉及至少两种材料,它们的晶格常数往往并不一致,这将会在外延薄膜中产生应力。施加外部应力也可以使外延薄膜的再构形式发生转变。第三章中我们用基于Chadi模型和紧束缚格林函数的方法计算表面应力,发现Sb/Si(001)表面的缺陷是表面应力的各向异性太大而引起的。计算结果显示:Sb/Si(001)2×1平行于dimer方向的表面应力是1.0 eV/(1×1 cell),垂直于dimer方向的是-1.1 eV/(1×1 cell)。通过把dimer列中dimer移动到邻近的trench中,我们构成了Sb/Si(001)2×4,2×5和2×6再构,并分别计算了它们的表面应力。我们发现垂直于dimer方向的压应力被减弱了,表面应力的各向异性也因此减小。因此,实验上观察到的Sb/Si(001)表面antiphase domain boundaries的形成可归结为表面应力的释放。在第四章中我们采用了第一性原理的计算,进一步证实了这些结果,并发现Sb和Bi在Si(001)表面的(2×n)再构同样是需要释放表面应力所引发的,而且这种(2×n)再构还能引起表面应力各向异性的反转。实验上发现,这种(2×n)再构是通过空位线(vacancy lines)的形成而出现的。
虽然表面活化剂可以调制表面生长,但在生长过程完成后它往往很难被清除干净,因此需要一种更好的控制外延生长的手段,并要求它在生长过程结束后能够被容易地被移走。已经知道,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可以用来观察样品表面的形貌和追踪外来原子在样品表面的扩散。由于STM的针尖非常靠近样品表面,在针尖和样品表面之间会产生相当强的电场,影响外来原子在样品表面的吸附位置以及扩散。
|
|
|
|
1 |
顾秉林,黄志峰,倪军;三元Ⅲ一V半导体合金长程有序结构的研究[J];高技术通讯;1994年04期 |
2 |
曾新华;姚忻;吴晓京;张欣;;Sm123在Sm211晶须上取向生长研究[J];低温物理学报;2005年S1期 |
3 |
苏少坚;汪巍;张广泽;胡炜玄;白安琪;薛春来;左玉华;成步文;王启明;;Si(001)衬底上分子束外延生长Ge_(0.975)Sn_(0.025)合金薄膜[J];物理学报;2011年02期 |
4 |
何萌;吕惠宾;黄延红;赵昆;田焕芳;相文峰;陈正豪;周岳亮;金奎娟;李建奇;杨国桢;;用激光分子束外延在Si衬底上外延生长La_(1-x)Sr_xMnO_3单晶薄膜[J];中国科学G辑;2005年06期 |
5 |
付跃举;刘保亭;郭颖楠;傅广生;;沉积温度对磁控溅射法制备La_(0.5)Sr_(0.5)CoO_3薄膜微结构和导电性能的影响[J];机械工程材料;2009年04期 |
6 |
何丕模;;有机半导体外延生长的扫描隧道显微镜研究[J];物理;2005年12期 |
7 |
赵文济;董云杉;岳建岭;李戈扬;;Si_3N_4的晶体化和ZrN/Si_3N_4纳米多层膜的超硬效应[J];物理学报;2007年01期 |
8 |
赵文济;孔明;乌晓燕;李戈扬;;TiN/Si_3N_4纳米多层膜硬度对Si_3N_4层厚敏感性的研究[J];金属学报;2007年02期 |
9 |
唐斌;邓宏;张强;税正伟;陈建勇;赵春兰;;ZnO纳米棒在Si衬底上外延生长研究[J];人工晶体学报;2007年03期 |
10 |
吴莹;赵文济;孔明;黄碧龙;李戈扬;;AlN/SiO_2纳米多层膜的超硬效应与高温抗氧化性[J];无机材料学报;2008年03期 |
11 |
杨中服;唐新桂;;纳米晶Ba(Zr_(0.2)Ti_(0.8))O_3薄膜的外延生长与介电特性[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
12 |
周阳;仇满德;赵庆勋;李晓红;彭英才;刘保亭;;衬底温度对磁控溅射制备外延ZnO薄膜结构特性的影响[J];功能材料;2009年05期 |
13 |
岳美琼;魏贤华;滕元成;黄俊俊;;沉积温度对高温超导带材YBiO_3缓冲层外延生长的影响[J];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2009年05期 |
14 |
李享成;陆培祥;杨光;姚凯伦;朱伯铨;;(Bi_(0.8)La_(0.2)FeO_3)_(0.8)-(NiFe_2O_4)_(0.2)材料的合成及薄膜多铁性能[J];功能材料;2010年08期 |
15 |
赵强;赵骞;祁阳;;凹槽形Cu衬底上同质外延生长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
16 |
蒋宏第,高玉恺,徐玉恒;铌酸锂单晶薄膜液相外延生长的研究[J];人工晶体学报;1982年Z1期 |
17 |
龚琰民;;用籽晶汽相生长CdTe大单晶[J];红外与激光工程;1985年04期 |
18 |
金曾孙,吕宪义,皇甫萍,张铁巨,邹广田;化学汽相沉积法在人造金刚石衬底上生长金刚石[J];人工晶体学报;1990年02期 |
19 |
陈志雄,唐大海,刘梅冬,王培英,吴国安,丁军勇;PLZT(28/0/100)薄膜的溶胶-凝胶制备技术及显微结构[J];材料研究学报;1995年01期 |
20 |
吴义政,丁海峰,敬超,吴镝,刘国磊,董国胜,金晓峰;Co在GaAs(001)表面的分子束外延及其结构研究[J];物理学报;1998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