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飞线”苦驰“万里天”:晚清电报及其传播观念(1860-1911)

孙藜  
【摘要】: 论文从传播、传播技术作为“关系”和“文化”的视角,考察了晚清电报的进入、应用以及体制变化,以及不同群体传播观念的变与不变,以此个案研究深入探讨了传播技术与社会文化变迁之间的关系。 论文重点考察了晚清电报体制变化。从“官督商办”、“商股官办”到“收归国有”,主导这一体制变化的清廷官方,始终视电报为军事、政治信息控制工具,并利用各种话语力量和政治权力来加强电报的这一性质,在电报应用处于垄断地位。因应社会情势,其传播观念亦有变化,如商人参与、引入西学等,但出发点都基于加强官方的信息传播控制能力。 论文亦考察了晚清不同群体的电报传播观念。商人视电报为谋利手段;士大夫视之为“全球化”和“寻求富强”的工具;办报者利用之传递多数人共同感兴趣的消息;“通电”出现意味着各派政治势力亦视电报为“喉舌”,是制造舆论的工具。在不同传播观念及实践的互动下,晚清社会传播状况发生重大变化。但官方政治信息控制的观念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传播体制及政策限制着社会信息传播的进一步发展。 论文对晚清电报主要的传播观念做了批判性检视。尤其分析了官方意在通过军事政治信息控制的传播观念,维护旧有社会关系,严重钳制着人们通过传播活动所形成的共同生活。最后,论文指出,只有通过持续深入的反思和批判,以及在此基础上传播观念的更新,才能创造、维系和保证健康的社会公共生活。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北京电报局新设北京——台湾鲜花电报业务[J];当代通信;1995年23期
2 李文瑾;;中国近现代电报发展情况[J];新闻世界;2009年06期
3 孙斌;蓬勃发展的北京数据通信业─—漫话电报大楼与数据通信[J];北京统计;1997年02期
4 初阳 ,子刚;再给Internet添把柴——记北京电报局大力拓展Internet业务[J];中国计算机用户;1997年14期
5 朱中奇,张勇;网络化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中)[J];当代传播;1999年02期
6 李亚;;对Internet在横向传播中拓展的阐释[J];现代视听;2008年03期
7 兰晓晟;抗文生;;新媒体时代大众信源传播的新理念[J];现代视听;2009年04期
8 莫扬;苗苗;;从传播学视角探讨科技馆传播观念[J];科普研究;2007年02期
9 李哲;石应江;;重视科学新闻 提升期刊影响[J];编辑学报;2009年06期
10 程焕文;晚清中国人对西方图书馆的考察(上)[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4年03期
11 先卫红;;晚清藏书楼“八千卷楼”寻踪[J];浙江高校图书情报工作;2006年04期
12 王晓霞;;晚清官书局研究综述[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3 张宿东;;不能省去的字[J];新闻知识;1991年09期
14 孙斌;北京电话升位与北京电报局[J];北京电信科技;1996年01期
15 肖舟;;《传播观念的历史考察》评介[J];新闻传播;1998年02期
16 程曼丽;新世纪的国际传播观念[J];中国记者;2001年04期
17 杨佳;论电视传播观念的转型[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18 黄钟;;看不尽的周折[J];中国新闻周刊;2008年21期
19 赵颖;;试论我国体育新闻传播中人文精神的偏离与回归[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0 李庆林;;论中国传统传播观念的伦理特色[J];新闻知识;2008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昆;胡玲;;1978-2008:中国新闻传播观念的变迁[A];新闻学论集(第21辑)——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辑[C];2008年
2 张静;;论传播技术的进步与报章文体的创变[A];河北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3 董静芳;;晚清留学教育与中国近代教育的关系[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4 宋惠中;;山西商人與晚清福建茶業贸易[A];第四届海峡两岸茶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高黎平;;晚清在闽美国传教士西学翻译的兴与衰[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翟广顺;;容闳与晚清幼童出洋“教育计划”[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7 柳珊;张颖;;传播技术视野下的中国新闻改革——传统媒体中的“两会报道”与“两会博客”比较[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8 柳珊;张颖;;传播技术视野下的中国新闻改革——传统媒体中的“两会报道”与“两会博客”比较[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9 李晓胜;;走进新媒体[A];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五届一次理事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下篇)[C];2009年
10 张建中;;詹姆斯·凯瑞与美国传播学研究的文化转向[A];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藜;“飞线”苦驰“万里天”:晚清电报及其传播观念(1860-1911)[D];复旦大学;2006年
2 韩晶;晚清中国电报局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成华;洋务运动时期海防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赵广军;西教知识的传播与晚清士流[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刘育梅;晚清对外贸易法律制度的演变与透视[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6 贾兵;先秦诸子政治传播观念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7 向军;晚清华侨与中国经济现代化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8 李洁;传播技术与共同体:文化的视角[D];复旦大学;2007年
9 路鹏程;晚清言论自由思想的肇始与演变(1833-1911)[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王黎明;晚清中外首次知识产权谈判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闭敏燕;晚清广西厘金制度研究:1853—1911年[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2 武雪彬;李鸿章的中日结盟观[D];吉林大学;2008年
3 王志波;北疆游历与宋小濂边务思想的形成[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姚辉;“西学中源”说再探析[D];西北大学;2009年
5 韩丽红;美国传教士在晚清中美关系中的角色研究(1830-1860年)[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6 杨正娜;晚清幕府与近代社会[D];新疆大学;2006年
7 刘海亮;晚清传教士的教会自立思想[D];山东大学;2009年
8 高林琳;总理衙门与晚清近代化[D];吉林大学;2007年
9 张翠萍;晚清地方自治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杨懿华;论薛福成国防科技思想[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大东电报局豪赌互联网吞苦果[N];人民邮电;2003年
2 晓雅;大东电报局在华建立全资子公司[N];人民邮电;2004年
3 ;大东电报局:危机中的急转弯[N];人民邮电;2003年
4 本报记者 杨宁筠实习生 曾彦彬;百年沧桑:邕宁电报局的昨天、今天和明天[N];南宁日报;2008年
5 ;大东电报局矢志拓展本土服务[N];人民邮电;2005年
6 刘科;科学出版社成立翻译中心[N];中华读书报;2006年
7 ;倪益麟同志逝世[N];人民邮电;2009年
8 苑淑娅;我院26种图书列入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规划选题项目[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9 袁晞;2006:与阅读有关的热点[N];人民日报;2006年
10 记者 孙珏;“发标”对接迈出实质一步[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