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性的权力话语:论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形态及特征
【摘要】:
经过近二十年的历程,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已然拥有了数量可观的文本:近百部的论著和数以千计的论文。它与西方女权主义理论纠缠不清的关系,它对传统男权格局的激烈批判,它对当代诸热点问题的关注……都使其成为当代批评格局中含义最复杂的一支生力军而备受关注。
本文试图通过具体的文本分析,寻找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自身的规则和策略。本文认为,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言说方式,这一以“性别”为核心的权力话语——第二性的权力话语——呈现为四种形态及三种特征:
“女性形象批评”考察的是性别与读者的关系,即女性作为一个读者怎样看待世界。与西方女权批评仅关注男性创作的文学不同,中国的“女性形象批评”自觉关注两性的作品。揭示女性的“镜像”生存是这一批评形态的主要目标。“女性美学批评”考察的是性别与作者的关系,即女性作为作者表现出怎样的美学特质。确立女性的“主体”存在是这一批评形态的主要目标。
“女性文学史”是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试图建构历史的努力。由于男权话语对“性别”这一范畴的忽视,文学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男性的文学史,女性作者作为一个“盲点”被历史所忽视和遮蔽,建构女性文学史以重构文学史,是女性主义批评者进入权力结构的大胆尝试。
“女性主义文学理论”是将“性别”置入权力的一种有力尝试。如果说,男性从本质主义的生理性别出发否定了女性可以理智思考的可能性,女性则通过合理地建构理论这一事实让这种盲视遭到来自自身的挑战。
“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特征”主要有三点,分别是:性别视角的独特存在、情感性的文本呈现、文本解读的繁荣与理论建设的低迷。这些特征的存在既揭示了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作为一种权力话语存在的合法性和局限性,同时也有助于我们确立其在中国当代文学批评中的独特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