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包容循环经济的市场体系建设
【摘要】:
承载了改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使命的循环经济,现实中却总在无比艰难地匍匐前行。这种理想与现实之间发生的矛盾与碰撞,本质上反映了在现行市场机制发育不完全的情况下,循环经济与市场之间的不相容性。
就循环经济的研究和实践进展而言,由于我国最早提出并成为循环经济研究主流的是环境学界和生态学界,经济学主流对循环经济的关注甚少,因此长期以来,相关研究缺乏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支撑和分析工具协助,缺乏来自主流经济学的循环经济分析框架,难以系统、深入地分析和解释循环经济与市场之间的相容性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习惯以行政手段直接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技术思路重于制度建设,忽略了市场对循环经济的包容性问题。
相比而言,尽管国际学术界针对循环经济的专门研究也十分有限,但关于以提高资源生产率和减物质化为目标的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相当活跃,存在大量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型的经济活动及配套制度。循环经济最终是在市场中得以实现的。在许多发达国家,由于存在着较为成熟和健康的市场体系,以及完善的配套制度和较强的制度执行能力,此类经济活动较容易被市场所包容,也就更容易利用市场机制加以推进。
由此,本文尝试性地运用经济学分析方法,对循环经济与市场之间的相容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首先,本文系统地梳理了关于循环经济理论和实践,对狭义的循环经济观进行了反思,并站在可持续发展立场上,重新理解和定义了开放型经济条件下的循环经济了;其次,本文以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背景双重视角,运用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较系统深入地剖析了循环经济在现行市场中遭遇阻碍和缺乏动力的原因,从而对阻碍我国循环经济运行的市场制度缺陷以及改进方向有较深刻的认识;在此分析基础上,论文提出一个以循环经济为导向的市场所应该具有的特征和功能;最后,论文以制度建设的视野指出,从当前的市场转向以循环经济为导向的市场,实质上是一个市场重构的过程。同时,针对当前阻碍我国循环经济在市场中顺畅运行的主要问题,提出如何通过六项关键性制度的建设,系统地推进以循环经济为导向的市场重构进程。
和现有的循环经济研究相比,本文的创新点包括:
第一,从外部性、规模经济以及贴现和资源跨期配置这三个角度切入,以微观经济学理论为基础,尝试性地构建了循环经济的微观经济学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从微观经济学层面,对外部性造成的产品价格体系扭曲和资源配置低效,规模收益递增的循环型产业因缺乏足够的市场规模而处于竞争劣势,以及在进行循环型产业或产品投资和消费决策时受到的贴现因素影响,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第二,立足于发展的宏观经济视野,分析了在自然资源价格高度扭曲条件下,自然资源、劳动和资本等生产要素之间相互替代和互补的关系,及其对循环经济发展和宏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作用;
第三,针对我国循环经济与现行市场不相容的市场制度缺陷,提出了通过六项关键性制度建设,来系统地推进经济活动的外部性内部化,令资源价值得以充分实现,使得循环型经济活动具备在市场中自发成长和普及的能力,并以提高资源生产力为导向不断地淘汰落后和激励创新,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从而实现以循环经济为导向的市场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