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线粒体ATP敏感的钾通道开放对大鼠肺移植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研究

郭卫刚  
【摘要】: 第一部分显微镜辅助下单人操作建立大鼠左单肺原位同种异体移植模型 目的:建立大鼠原位同种异体左单肺移植模型,为肺保存、肺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研究提供动物实验模型。 方法:32只SD雄性大鼠随机配对成16对,分成2个时间点(2h和24h),每个时间点8对(n=8),平均体重为257.5±23.7g(230~300g),采用三“袖套”管法单人操作成功建立大鼠原位同种异体左单肺移植模型,完成16例左肺原位移植。测定右颈动脉的血气分析,并同时测定左肺静脉的血气分析来了解移植肺肺功能。 结果:16例大鼠左肺原位移植,失败4例,成功率75.0%。术后再灌注2h右颈动脉的PaO_2和左肺静脉PaO_2有显著性差异(222.14±29.43mmHg vs 146.71±35.35mmHg,P=0.001),24h右颈动脉的PaO_2和左肺静脉PaO_2有显著性差异(217.20±32.59mmHg vs 109.80±22.29mmHg,P<0.001)。术后再灌注2h、24h右颈动脉的PaCO_2和左肺静脉的PaC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利用自制的供肺固定装置进行供肺套管置入以及受体简单的缝合三针牵引暴露进行受体套接吻合建立大鼠肺移植模型,容易复制。肺移植术后动物模型生理状态稳定,能够应用于肺保存、肺IRI保护的实验研究。 第二部分线粒体ATP敏感的钾通道开放对大鼠肺移植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线粒体ATP敏感的钾通道(mitoKATP)开放对大鼠肺移植术后IRI是否具有保护作用,为临床治疗肺移植术后肺IRI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寻求一条可能的药物治疗途径。 方法:采用第一部分大鼠左单肺同种异体原位移植方法建立动物模型。SD雄性大鼠120只,随机配对成60对,分成5组,每组12对,分别为假手术组(S组):行左开胸术,但不行移植,从开胸至关胸时间控制于90min;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单纯行左肺原位移植并再灌注,术前给予0.5ml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溶剂DMSO对照组(DMSO组):移植术前给予同等剂量溶剂DMSO腹腔注射;二氮嗪实验组(DA组):移植术前30min大鼠腹腔注射给予二氮嗪5mg/kg,加生理盐水至0.5ml腹腔注射;5-羟基葵酸盐复合二氮嗪组(HD-DA组):移植术前45min给予5-HD腹腔注射,5mg/kg,15min后腹腔注射二氮嗪5mg/kg,30min后移植;再灌注后每组取两个时间点(2h和24h),每个时间点为6对(n=6),分别检测各时间点的右颈动脉及左肺静脉血气分析、肺组织湿干重比(W/D)、血清和肺组织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OC)、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ELISA定量检测血清和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a(TNF-a)及白介素-6(IL-6)、肺组织病理学检查和超微电镜检查以及TUNEL法检测肺细胞凋亡。 结果: 1.DA组2h左肺静脉PaO_2和C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226.0±30.4 vs 152.8±41.9mmHg,P=0.009),24h左肺静脉PaO_2和C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206.2±36.4 vs 106.5±25.5,P<0.001),24h的右颈动脉PaO_2和C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277.7±37.0 vs 210.2±37.3,P=0.008)。给予阻断剂后HD-DA组2h左肺静脉PaO_2和DA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154.8±46.1 vs 226.0±30.4,P=0.011),24h左肺静脉PaO_2和DA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111.5±23.2 vs 206.24±36.4,P<0.001)。 2.DA组和C组再灌注2h左肺W/D比较无显著性差异(5.44±0.32 vs 5.69±0.25,P=0.092),再灌注24h后DA组和C组左肺比较有显著性差异(5.86±0.20 vs 6.72±0.34,P<0.001)。阻断后HD-DA组和DA组再灌注2h左肺W/D比较无显著性差异(5.72±0.20 vs 5.44±0.32,P=0.062),再灌注24h后左肺HD-DA组和D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6.65±0.26 vs 5.86±0.20,P<0.001)。 3.光镜观察S组未见明显异常。DA组和C组再灌注2h病理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4.50±1.00 vs 5.69±0.25,P=1.000),再灌注24h后DA组和C组比较也无显著性差异(6.08±0.74 vs 10.58±1.36,P=1.000)。阻断后HD-DA组和DA组再灌注2h病理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7.00±0.55 vs 4.50±1.00,P=1.000),24h后HD-DA组和DA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10.33±0.82 vs 6.08±0.74,P=1.000)。HE染色C组、HD-DA组可见充血、水肿、白细胞浸润、渗出,DA组较C组、HD-DA组水肿、充血减轻。电镜观察C组、HD-DA组再灌注2h和24h后可见各型细胞线粒体肿胀、嵴断裂,Ⅰ、Ⅱ型细胞浆空泡化、线粒体膜破坏等,DA组各型细胞损伤较C组、HD-DA组轻。 4.DA组MDA和C组再灌注2h血清和血清比较、肺组织和肺组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46±0.46 vs 8.41±0.91nmol/ml,0.77±0.07 vs 2.72±0.37nmol/mgprot,P<0.001),24h后DA组和C组比较有湿著性差异(2.57±0.45 vs 5.80±1.07,P<0.001,0.92±0.12 vs 1.27±0.20,P=0.001)。阻断后HD-DA组MDA和DA组再灌注2h血清和血清比较、肺组织和肺组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8.72±0.67 vs 2.46±0.46,2.98±0.41 vs 0.77±0.07,P<0.001),24h后HD-DA组和D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6.21±0.83 vs 2.57±0.45,P<0.001,1.26±0.21 vs 0.92±0.12,P=0.001)。 DA组和C组再灌注2h肺MPO活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3.45±0.37 vs 5.52±0.71单位/克湿片,P<0.001),24h后DA组和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3.50±0.35 vs 7.92±0.48,P<0.001)。阻断后HD-DA组和DA组再灌注2h肺MPO活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5.46±0.56 vs 3.45±0.37,P<0.001),24h后HD-DA组和D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7.81±0.41 vs 3.50±0.35,P<0.001)。 DA组T-AOC和C组再灌注2h血清和血清比较、肺组织和肺组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0.98±2.32 vs 9.49±1.57U/ml,2.36±0.32 vs 1.45±0.25U/mgprot,P<0.001),24h后DA组和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18.43±1.51 vs 8.10±1.89,2.19±0.21 vs 1.32±0.18,P<0.001)。阻断后HD-DA组T-AOC和DA组再灌注2h血清和血清比较、肺组织和肺组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9.48±1.57 vs 20.98±2.32,1.32±0.20 vs 2.36±0.32,P<0.001),24h后HD-DA组和D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7.60±1.39 vs 18.43±1.51,1.13±0.19 vs 2.19±0.21,P<0.001)。 5.各组间的血清细胞因子同一时间点比较无显著性意义。DA组和C组再灌注2h肺组织TNF-a比较有显著性差异(4.03±0.51 vs 12.68±0.94ng/mgprot,P<0.001),24h后DA组和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4.14±0.57 vs 6.18±1.38,P=0.001)。阻断后HD-DA组和DA组再灌注2h肺组织TNF-a比较有显著性差异(11.89±0.80 vs 4.03±0.51,P<0.001),24h后HD-DA组和D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6.02±0.54 vs 4.14±0.57,P=0.002)。DA组和C组再灌注2h肺组织IL-6比较有显著性差异(7.09±0.66 vs 19.92±2.66ng/mgprot,P<0.001),24h后DA组和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6.64±0.63 vs 11.21±1.20,P<0.001)。阻断后HD-DA组和DA组再灌注2h肺组织IL-6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0.41±2.46 vs 7.09±0.66,P<0.001),24h后HD-DA组和D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11.20±0.87 vs 6.64±0.63,P<0.001)。 6.DA组和C组再灌注2h肺组织细胞凋亡指数(AI)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40±0.61 vs 13.20±0.93,P<0.001),24h后DA组和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27±0.62 vs 3.27±0.45,P=0.065)。给予阻断剂后HD-DA组和DA组再灌注2h肺组织细胞AI比较有显著性差异(12.67±1.07 vs 2.40±0.61,P<0.001),24h后HD-DA组和DA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83±0.61 vs 2.27±0.62,P=0.131)。 结论: 1.MitoKATP的开放剂二氮嗪的应用能改善移植肺IRI后氧合功能的下降。 2.MitoKATP开放对于再灌注后毛细血管通透性的改善作用不十分明显,病理评分来见有显著提高,但形态学直接观察可见损伤减轻。 3.MitoKATP的开放能减轻组织的脂质过氧化反应、抑制IRI时肺组织中性粒细胞(PMN)的聚集,提高机体的总抗氧化能力,提示mitoKATP的开放可以对肺IRI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4.在肺IRI中细胞因子的旁分泌、自分泌活性在肺IRI起着重要作用。mitoKATP的开放抑制细胞炎症因子的分泌并减轻炎症的级联反应,进而防止肺移植术后IRI。 5.本实验观察到肺IRI细胞凋亡是一个早期事件。MitoKATP的开放能抑制2h时肺IRI的细胞凋亡。 第三部分NF-κB及TNF-a mRNA、IL-6 mRNA在大鼠肺移植术后IRI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和mitoKATP开放的关系探讨 目的:研究mitoKATP开放对大鼠肺移植术后肺组织TNF-a mRNA、IL-6 mRNA的影响以及核转录因子kappa B(NF-κB)的活性变化,探讨其在IRI中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动物模型和实验分组设计同第二部分,采用实时定量PCR(Real Time PCR)进行肺组织TNF-a mRNA、IL-6 mRNA表达量的相对定量。ELISA检测NF-κB的活性。 结果: 1.DA组和C组再灌注2h肺组织TNF-a mRNA比较有显著性差异(17.00±1.50 E-5 vs 30.82±1.37 E-5,P<0.05),24h后DA组和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4.34±0.79 E-5 vs 8.13±0.95 E-5,P<0.05)。阻断后HD-DA组和DA组再灌注2h肺组织TNF-a mRNA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8.75±1.96 E-5 vs 11.89±0.80 E-5,P<0.05),24h后HD-DA组和D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8.30±0.74 E-5 vs 6.02±0.54 E-5 P<0.05)。 2.DA组和C组再灌注2h肺组织IL-6比较有显著性差异(0.052±0.007 vs 0.138±0.015,P<0.05),24h后DA组和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0.036±0.003 vs 0.041±0.005,P>0.05)。阻断后HD-DA组和DA组再灌注2h肺组织IL-6比较有显著性差异(0.151±0.009 vs 0.052±0.007,P<0.05),24h后HD-DA组和DA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0.042±0.005 vs 0.036±0.003,P>0.05)。 3.DA组和C组再灌注2h肺NF-κB活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0.49±0.08 vs 1.84±0.20,P<0.05),24h后DA组和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0.51±0.09 vs 1.08±0.17,P<0.05)。阻断后HD-DA组和DA组再灌注2h肺NF-κB活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1.93±0.13 vs 0.49±0.08,P<0.05),24h后HD-DA组和D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1.11±0.18 vs 0.51±0.09,P<0.05)。 结论: 1.再灌注后NF-κB活性显著升高,提示IR能引起NF-κB活性变化。MitoKATP开放后NF-κB活性有显著下降,并能被5-HD阻断,提示mitoKATP开放能抑制NF-κB的活化。 2.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各组的TNF-a mRNA升高明显,和TNF-a蛋白水平相一致,提示和NF-κB的活化相关。mitoKATP开放后TNF-a mRNA下降明显,但和蛋白水平的TNF-a完全阻断不一致。mitoKATP开放能通过抑制NF-κB启动而影响TNF-a mRNA,但可能还有其他因素影响其转录。 3.IL-6 mRNA再灌注2h后升高明显,与前一章节中IL-6蛋白水平相一致,和NF-κB的活化相关,mitoKATP开放后2h的IL-6 mRNA下降明显,提示其作用可能通过抑制NF-κB启动而影响IL-6 mRNA。但24h看不到再灌注后IL-6mRNA的明显变化,和蛋白水平不符,和NF-κB的活化无明显关系。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杨研;禹亮;王巨;王柏春;宋微;;控制再灌注流量对供体肺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伤残医学;2006年04期
2 龚勇泉;聂君;李劲松;王建军;;L-精氨酸对犬肺移植早期再灌注损伤的影响[J];中国康复;2007年02期
3 张玮玮;薛玉良;;肺移植术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05年04期
4 董淑敏;郑世营;邵仲凡;潘引鹏;;ICAM-1在兔无心跳供体肺移植术后的表达及意义[J];山东医药;2008年48期
5 丁建勇;谭黎杰;徐松涛;王群;;吡咯二硫氨基甲酸酯预处理对大鼠移植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国临床医学;2010年06期
6 孙加源;郭卫刚;施梦;贲勇;蒋进军;许祖德;陈智鸿;李善群;王向东;白春学;;姜黄素对大鼠单肺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7年08期
7 卫栋;陈静瑜;;肺移植和人工肺研究进展:来自第90届美国胸外科学会年会[J];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2010年03期
8 钟标;钟焕清;陈海生;;线粒体三磷酸腺苷敏感性钾通道与心肌预适应[J];医学综述;2006年02期
9 江魁明;麦慧;;肺移植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像学改变一例[J];放射学实践;2008年10期
10 鲁建军;翁慧雯;秦存伟;巫国勇;罗红鹤;钟佛添;;缺血后处理对移植犬肺功能的影响[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9年10期
11 石少慧;王怀颖;靳祎;辛海涛;;灯盏花素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线粒体的保护作用研究[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2 孙继雄;王新华;;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的研究进展[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S1期
13 马伟;孟龙;;肺移植术的临床研究及应用进展[J];山东医药;2009年38期
14 张新;乔晨晖;郅兴义;赵文增;徐敬;;佛波酯对大鼠移植肺的保护[J];医药论坛杂志;2006年18期
15 江科;王建军;;细胞凋亡与肺移植术的研究进展[J];临床外科杂志;2006年01期
16 孟祥雁;包晓群;罗媛媛;高长斌;;磷酸肌酸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线粒体MDA、SOD和Ca~(2+)表达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年10期
17 蒲江涛;刘伦旭;任富强;石应康;游忠斌;;肺移植术中参附注射液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J];四川医学;2011年01期
18 朱艳红,陈静瑜;肺移植围术期监测与并发症的治疗[J];山东医药;2005年27期
19 赵高峰;巴玉峰;齐宇;李向楠;秦建军;李昂;;兔肺移植早期肺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的变化[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4期
20 强新晨;肖华龙;;血清甘胆酸在肺移植术后药物性肝损害评价中的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06年2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淑萍;温小红;;银杏叶提取物(EGb761)预处理对兔移植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A];2006年浙江省麻醉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2 李涛;张虹;李贵刚;胡维琨;;地塞米松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视网膜中葡萄糖转运蛋白—1表达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忻元峰;汪进益;刘中民;范慧敏;刘泳;张涛;;腺苷预处理对大鼠心脏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保护作用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暨2007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青年医师论坛论文集心血管外科分册[C];2007年
4 姚俊岩;李士通;;异丙酚与缺血再灌注损伤[A];2006年中华医学会全国麻醉学术年会知识更新讲座[C];2006年
5 方显明;杨建设;肖柳华;刘钧超;;益心脉颗粒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超微结构保护作用的研究[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6 盛西陵;方堃;;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L-10、NOS、iNOS的变化[A];2005年浙江省危重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7 孙兆林;徐述雄;冯梅;何坚;刘军;李贵芳;单刚;宋大龙;;依达拉奉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A];贵州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8 曹旭;褚晓凡;张莹;卢艺;黄巧英;;缺血再灌注对星形胶质细胞NRF2的核转位和细胞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9 张红;梅元武;李红戈;;皮层神经元缺血再灌注后内质网应激的实验研究[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十一届全国脑血管病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10 佘妙容;杜欣;林伟;Sai-Ching Jim Yeung;;线粒体凋亡途径在Manumycin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中的作用研究[A];第10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卫刚;线粒体ATP敏感的钾通道开放对大鼠肺移植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2 徐松涛;二氮嗪预处理对无心跳供体大鼠移植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D];复旦大学;2007年
3 吴锦波;促红细胞生成素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性作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4 唐建;DPPⅣ酶抑制减轻大鼠肺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差异蛋白组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张召辉;缺血后处理对大鼠移植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6 王平善;改善供体肺功能的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7 胡庆华;缺血后处理对大鼠无心跳供体肺移植的保护作用[D];中南大学;2007年
8 李寒;开放MitK_(ATP)通道对缺血再灌注心肌保护作用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9 胡胜;远程缺血预处理对脊髓型颈椎病减压术后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10 江科;血红素加氧酶-1在大鼠肺移植中的作用及机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向波;可溶性TNFRI-Fc融合蛋白对大鼠肺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D];苏州大学;2007年
2 蒲江涛;参附注射液对兔移植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3 黄骏;缓激肽β2受体拮抗剂在肺移植中对肺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江苏大学;2007年
4 石敏;线粒体K_(ATP)通道介导七氟醚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害的保护作用[D];中南大学;2008年
5 方睿;七氟醚和丙泊酚对家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对比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6 程惠;参附注射液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细胞凋亡的保护机制[D];南京医科大学;2008年
7 吴鲁卿;缺血预处理对人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8 王亚华;δ-阿片肽对猪体外循环后肺再灌注损伤影响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9 冯彩霞;蒺藜皂苷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D];吉林大学;2008年
10 宋帅;一氧化氮合酶在大鼠肺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 蔡大伟;家马的起源[N];中国文物报;2006年
2 奇云;“线粒体夏娃”何时走出“伊甸园”[N];大众科技报;2002年
3 李天舒;原发性高血压具有母系遗传特点[N];健康报;2007年
4 苏斌;肺移植在中国[N];医药经济报;2010年
5 记者董映璧;细菌转变成线粒体的整个过程[N];科技日报;2002年
6 李学华;探究细胞“发电厂”的秘密[N];科技日报;2008年
7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科学家徐建兴教授探究呼吸链的奥秘独创线粒体超氧自由基代谢理论[N];大众科技报;2006年
8 曹丽君;英国批准培育“双母亲胚胎”[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9 曹丽君;英批准培育“两母一父”胚胎[N];医药经济报;2005年
10 杨孝文;科学家研制基因注射剂“长生不老”不再是梦[N];江苏科技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