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夏关系史研究
【摘要】:
辽夏关系史是宋代中国民族关系史的重要一页。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以下三个问题入手对其重新进行了讨论。
第一个问题是辽朝与境内党项的关系。辽朝对党项的经营经历了述鲁、太祖和太宗三个阶段;辽朝对党项的统治体制主要有两种:部族制度和属国制度;《辽史》中的“唐古”一词来源于契丹语。第二个问题是辽夏政治关系的发展过程。其一,辽朝与定难军的关系。辽朝与作为西夏王朝的前身一定难军的关系不仅存在着敌对的一面,而且还存在着相互利用的一面。其二,辽朝对西夏的外交政策。随着辽朝对外战略重心的转移,辽朝地的对夏政策可以分为扶夏制宋、束夏善宋、助夏和宋、联夏灭金等四个阶段。其三,西辽与西夏的关系。西辽与西夏在政治上是友好的,在经济上是互惠的。其四,辽夏关系对东西交通和贸易的影响。谋求对其西方邻国的贸易和政治权益在辽朝对夏策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第三个问题是辽朝对西夏的边防机构和通使制度。《辽史》中关于辽朝对夏边防机构的记载是不准确的。本文在对具体机构逐一做出考察的基础上,初步勾勒了辽朝对夏的边防体系的完整形态。辽夏之间使节往来是频繁的,为此,辽朝建立了一套以外交礼仪为核心的通使制度,它体现了双方不对等的政治地位。
从辽夏关系的性质来看,10到12世纪的中国,在政治上并不是三国化(宋辽夏)的三足鼎立格局,而是南北朝化(宋辽)的两强对峙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