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辽夏关系史研究

杨浣  
【摘要】: 辽夏关系史是宋代中国民族关系史的重要一页。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以下三个问题入手对其重新进行了讨论。 第一个问题是辽朝与境内党项的关系。辽朝对党项的经营经历了述鲁、太祖和太宗三个阶段;辽朝对党项的统治体制主要有两种:部族制度和属国制度;《辽史》中的“唐古”一词来源于契丹语。第二个问题是辽夏政治关系的发展过程。其一,辽朝与定难军的关系。辽朝与作为西夏王朝的前身一定难军的关系不仅存在着敌对的一面,而且还存在着相互利用的一面。其二,辽朝对西夏的外交政策。随着辽朝对外战略重心的转移,辽朝地的对夏政策可以分为扶夏制宋、束夏善宋、助夏和宋、联夏灭金等四个阶段。其三,西辽与西夏的关系。西辽与西夏在政治上是友好的,在经济上是互惠的。其四,辽夏关系对东西交通和贸易的影响。谋求对其西方邻国的贸易和政治权益在辽朝对夏策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第三个问题是辽朝对西夏的边防机构和通使制度。《辽史》中关于辽朝对夏边防机构的记载是不准确的。本文在对具体机构逐一做出考察的基础上,初步勾勒了辽朝对夏的边防体系的完整形态。辽夏之间使节往来是频繁的,为此,辽朝建立了一套以外交礼仪为核心的通使制度,它体现了双方不对等的政治地位。 从辽夏关系的性质来看,10到12世纪的中国,在政治上并不是三国化(宋辽夏)的三足鼎立格局,而是南北朝化(宋辽)的两强对峙格局。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西亚;赵永春;;《陈述学术评传》读后[J];北方文物;2008年04期
2 李玉君;;文化认同视阈下的辽代立法与司法实践[J];社会科学战线;2014年11期
3 闫献冰;;辽代疆域内特殊物产的研究[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年17期
4 苗润博;;契丹国舅别部世系再检讨[J];史学月刊;2014年04期
5 刘浦江;辽朝国号考释[J];历史研究;2001年06期
6 王旭东;;辽朝东京留守的选任及其特点[J];兰台世界;2017年10期
7 蔡美彪;;辽金史简说[J];历史教学;1982年04期
8 野上俊静;杨曾文;;辽朝与佛教[J];佛学研究;2011年00期
9 李锡厚;《辽史》与辽史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5年05期
10 田广林;;《辽史》与辽人语境中的契丹西楼[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11 肖爱民;贾启红;;辽朝年节刍议[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12 李锡厚;辽朝“治契丹与诸夷之法”探源[J];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9年03期
13 王明前;;契丹辽朝汉臣行述与政事变迁[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14 任爱君;辽朝国家体制研究——契丹族俗对其国家体制的影响之二[J];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2期
15 彭艳芬;;契丹辽朝对南唐的交结和利用探析[J];北方文物;2007年03期
16 任爱君;辽朝斡鲁朵的渊源[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5年01期
17 王希安;《辽史》传论的文化性质初探[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18 宋思楠;贾淑荣;;窥探柴册礼政治功能的转变——以《辽史》为中心[J];长江丛刊;2020年30期
19 彭艳芬;王路明;;五代时期契丹辽朝的中原政策述论[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0 张懿燚;;辽朝契丹族丧葬习俗探析[J];才智;2016年2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青煜;;契丹传统袍服及辽朝乐舞人物服饰浅探[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八辑上册)——中国古都学会2001年年会暨赤峰辽王朝故都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王凯;;华风与夷俗:辽朝皇帝丧葬仪相关问题刍议[A];宋史研究论丛 第17辑[C];2015年
3 肖爱民;;辽上京的历史地位及其建筑所反映的诸社会现象[A];宋史研究论丛 第11辑[C];2010年
4 蒙珩;;契丹境内发现南唐钱币——简析两国贡使往来及贸易[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二辑)[C];2003年
5 任爱君;;说契丹辽朝前期四楼、捺钵与斡鲁朵的关系[A];蒙古史研究(第八辑)[C];2005年
6 杨富学;;回鹘文化影响契丹的点点滴滴[A];宋史研究论文集第十辑——中国宋史研究会第十届年会及唐末五代宋初西北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魏志江;;《辽史·高丽传》疏证稿[A];韩国研究(第三辑)[C];1996年
8 田广林;;辽朝上京的营建及其划时代意义[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八辑上册)——中国古都学会2001年年会暨赤峰辽王朝故都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9 金渭显;;《辽史·本纪》高丽关系记事考异(概要)[A];宋史研究论丛 第11辑[C];2010年
10 张郁;;草原丝绸之路契丹印迹[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四辑)[C];2003年
11 卫月望;;契丹经济金融货币臆[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二辑)[C];2003年
12 李桂芝;;辽朝最高决策机构的职能及其演变[A];蒙古史研究(第六辑)[C];2000年
13 王曾瑜;;辽南京城考辨两则[A];宋史研究论丛 第8辑[C];2007年
14 顾娅丽;;外国使节使辽相关问题浅析[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八辑上册)——中国古都学会2001年年会暨赤峰辽王朝故都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5 李华瑞;;试论辽朝对北宋制夏政策的影响[A];宋史研究论丛 第4辑[C];2001年
16 任爱君;;关于契丹族源诸说新析[A];蒙古史研究(第七辑)[C];2003年
17 霍宇红;;浅谈辽朝的历史作用[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八辑上册)——中国古都学会2001年年会暨赤峰辽王朝故都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8 张郁;;草原丝绸之路——契丹与西域[A];内蒙古东部区考古学文化研究文集[C];1990年
19 郭康松;吴琦;;中原典籍的入辽及其贡献[A];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0 何天明;;兴建城市是契丹族统治地区生产力和文明讲步的必然要求[A];宋史研究论丛 第11辑[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杨浣;辽夏关系史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2 王凯;辽朝礼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3 任爱军;契丹辽朝前期(907~982)契丹社会历史面貌解析[D];内蒙古大学;2005年
4 吴翔宇;契丹国家与族群的形成[D];吉林大学;2021年
5 孔维京;辽朝国家祭祀研究[D];吉林大学;2021年
6 王善军;辽代世家大族研究[D];河北大学;2001年
7 高福顺;辽朝科举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冯科;契丹早期历史若干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20年
9 刘一;奚族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10 王欣欣;辽代寺院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11 刘燕;契丹文化与汉文化交织语境下的辽代园林史研究[D];天津大学;2019年
12 郝艾利;辽朝御帐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21年
13 陶莎;辽朝对高丽政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14 王淑兰;历史地理视角下的辽代城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5 孙伟祥;后族与辽朝政治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16 吴东颖;契丹古尸分子考古学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9年
17 许月;辽代契丹人群分子遗传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8 傅林;契丹语和辽代汉语及其接触研究[D];北京大学;2013年
19 梁维;辽代春捺钵研究[D];吉林大学;2020年
20 林国亮;高丽与宋辽金关系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崔再尚;辽圣宗对宋政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戴立军;论辽朝的契汉通婚[D];吉林大学;2008年
3 周洁;辽朝的宴饮活动[D];内蒙古大学;2014年
4 杨柏怡;辽朝酒文化与民族文化交流[D];吉林大学;2008年
5 洪嘉璐;辽朝民族意识探究[D];渤海大学;2016年
6 于越;契丹辽朝与后唐战和关系研究[D];渤海大学;2013年
7 齐建芝;辽代契丹族萨满教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8 潘智辰;辽朝汉臣王郁若干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21年
9 王飞;论辽代的捺钵文化[D];辽宁师范大学;2014年
10 王靖宇;论幽云地区在辽朝的重要地位和作用[D];吉林大学;2007年
11 郭丰;辽代宫廷政变原因研究[D];长春师范学院;2010年
12 彭文慧;辽代西京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渤海大学;2017年
13 王连连;辽代妇女社会生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14 李宏宇;论汉文化影响下的辽文化[D];吉林艺术学院;2020年
15 伞霁虹;辽朝上京建置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16 杨鹏;辽朝南北面官制研究[D];烟台大学;2021年
17 王源;辽西京在辽夏往来中的地位与作用[D];内蒙古大学;2017年
18 魏蔚;关于契丹建辽的几个重大史实问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9 彭艳芬;五代时期契丹辽朝与吴越、南唐的交聘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20 张宁;辽朝行宫宿卫制度[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本报记者 单颖文;辽史研究的现状与未来[N];文汇报;2016年
2 本报记者 单颖文;《辽史》修订:一门学科的传承[N];文汇报;2016年
3 本报记者 王洪波;一部《辽史》,两代学人的寂寞与奉献[N];中华读书报;2016年
4 记者 王洪波;《辽史》修订本问世 学者认为辽史研究正走出冷清寂寞[N];中华读书报;2016年
5 本报记者 白玉静;全面参校 审慎去取 达到新高[N];新华书目报;2016年
6 记者 孙妙凝;契丹辽文化研究不断推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
7 本报记者 董毅然;破解契丹族失踪之谜[N];北京科技报;2003年
8 通讯员 刘建军 记者 东文;《契丹始祖传说》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N];承德日报;2011年
9 记者 王珍;还原一个真实的契丹王国[N];中国民族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钱丽花;契丹文:消失800多年的“死亡文字”复活有望[N];中国民族报;2014年
11 记者 张绍军;我市扎实推进契丹字体进入中华字库工程[N];赤峰日报;2019年
12 本报记者 贾知梅;“契丹”仍是中国的代名词之一[N];辽宁日报;2018年
13 记者 蔡鹏飞;中国契丹辽博物馆项目正式启动[N];赤峰日报;2017年
14 记者杨赛;学者建议设立“契丹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15 记者 付占营 实习生 孙敏敏;我市召开契丹辽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N];赤峰日报;2011年
16 记者 勿日汗 张玥;岛内掀起“契丹热”[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17 ;契丹民族哪里去了[N];新华日报;2001年
18 记者 吴可心 通讯员 于溪;巴林左旗:融合党建催发契丹辽文化新活力[N];赤峰日报;2020年
19 本报记者 单颖文;徐文堪谈契丹语文的全球研究[N];文汇报;2016年
20 记者 李富;左旗契丹辽文化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N];赤峰日报;201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