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中国古代思想和文学
【摘要】:
作为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的一个个案研究,本文希望通过鲁迅与中国古代思想和文学的关系,揭示鲁迅及其作品在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学在现代转化过程中所具有的意义。
论文前三章论述了鲁迅在传统思想的重负下探寻自我的艰难历程。早年留日期间,鲁迅就已确立了奠定了他以后思考与写作方向的,以“信”为基础的精神向度,并以此对传统文化作出了独特的诊断,指出文学是开拓人们精神世界的首要途径。而《狂人日记》的写作使鲁迅的思考更为彻底,实际上开启了其之后写作的两个方向:批判传统与探索自我。鲁迅延续了自李贽、龚自珍以来对传统中各种束缚自我的因素的抨击,并揭露了自我的虚妄依持与沉沦状态。在探寻自我的过程中,他又对传统安顿自我的方式及其现代形式(如审美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抵制。
第四、五章探讨了鲁迅思想的表现形式和文学传统的关系。这形式既包括具体的书写体式,也包括更广泛的语言。鲁迅对小说体式的选择,契合了中国文学自近世开始的文学结构上从抒情到叙事的调整,他在小说创作上的成绩,也继《红楼梦》之后为这一文学结构调整的最终完成划上了句号。而这一切都是在汉语言中发生的。虽然白话最终取代文言成为合法的文学语言,但鲁迅并不以为这是问题的最终解决。他对语言的局限,对此一阶段白话的局限的清醒认识以及向这种局限性的不懈挑战,在在显示了鲁迅文学家的立场,展示了鲁迅对文学传统的拒斥与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