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2型糖尿病肾病差异表达蛋白质的研究

杨叶虹  
【摘要】: 第一部分表面加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方法的建立和优化 目的:建立和优化表面加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平台。 方法:取华山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肾病(DN)病人4例、2型糖尿病不伴肾病病人2例、正常人2例的血清和晨尿上清液标本。取病理证实的2型糖尿病肾病病人的肾脏皮质标本及正常肾脏皮质标本各1例,抽提总蛋白,Bradford法定量。采用WCX2、H4、SAX2、IMAC3-Cu~(2+)四种蛋白质芯片,经SELDI-TOF-MS测定蛋白质谱,摸索处理血清、尿液上清和组织蛋白的最佳蛋白质芯片种类和技术参数,评估该技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结果:血清蛋白质图谱显示蛋白峰最多的为WCX2芯片;尿液上清蛋白质图谱显示蛋白峰最多的为IMAC3-Cu~(2+)芯片;肾脏皮质组织蛋白质图谱显示蛋白峰最多的为WCX2芯片。WCX2芯片激光强度185,敏感性8;IMAC3-Cu~(2+)芯片激光强度230,敏感性9;SAX2芯片激光强度185,敏感性8;H4芯片激光强度210,敏感性9可获得相对较好的图谱。同一芯片内蛋白质峰强度的变异系数(CV)值为16.72%,质荷比(m/z)的CV值为0.0236%;不同芯片间蛋白质峰强度的CV值为16.76%,m/z的CV值为0.0207%。 结论:血清蛋白质组研究宜选用弱阳离子交换表面芯片,研究尿液上清蛋白质组宜选用铜离子螯合表面芯片,肾脏皮质蛋白质组研究宜选用弱阳离子交换表面芯片。蛋白质芯片SELDI-TOF-MS技术重复性高、稳定性好,是比较理想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平台。选择最佳参数及操作过程的标准化对获得可靠的图谱十分重要。 第二部分2型糖尿病肾病尿液蛋白质指纹图谱及诊断决策树模型的建立 目的:筛选尿液上清中2型糖尿病肾病的生物标记物,建立DN诊断决策树模型,并为探讨DN形成的分子机制提供研究基础。 方法:收集72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33例2型糖尿病不伴肾病患者和29例正常人晨尿上清,采用铜离子螯合表面芯片(IMAC3-Cu~(2+)),经SELDI-TOF-MS测定得到蛋白质指纹图谱。其中42例DN患者和42例非DN(nonDN)患者组成训练集,通过Biomarker Wizard Software 3.1比较两者间尿液上清蛋白质谱的差异,利用Biomarker Patterns Software 5.0.2建立DN的诊断决策树模型。其余30例DN患者和20例nonDN患者组成测试集,对模型进行盲法验证。 结果:IMAC3-Cu~(2+)芯片建立训练集的蛋白质指纹图谱中,DN与nonDN相比较,17个蛋白峰强度相差2倍以上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m/z为5878.37,11739.37,11967.94,39943.56,66614.06和79433.58的蛋白峰在DN组中上调,而平均m/z为2380.42,3031.64,3899.56,4632.28,4647.32,4760.04,4820.61,4909.51,4966.93,4984.44,5078.44的蛋白峰在DN组中下调。其中4个蛋白建立了DN诊断模型,盲法验证该模型准确率86.00%(43/50),敏感性86.67%(26/30),特异性85.00%(17/20),阳性预测值89.66%(26/29),阴性预测值80.95%(17/21)。 结论:DN尿液上清的蛋白质指纹图谱经过Biomarker Patterns Software处理后可以得到DN的诊断决策树模型。模型准确性好,可提供全新的2型糖尿病肾病诊断方法。对差异表达蛋白的进一步研究可能有助于阐明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理。 第三部分2型糖尿病肾病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及诊断决策树模型的建立 目的:筛选血清中2型糖尿病肾病的生物标记物,建立DN诊断决策树模型,并为探讨DN形成的分子机制提供研究基础。 方法:收集87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36例2型糖尿病不伴肾病患者和57例正常人血清,采用弱阳离子芯片CM10,经SELDI-TOF-MS测定得到蛋白质指纹图谱。其中65例DN患者和65例nonDN患者组成训练集,通过Biomarker Wizard Software 3.1比较两者间血清蛋白质谱的差异,利用Biomarker Patterns Software 5.0.2建立DN的诊断决策树模型。其余22例DN患者和28例nonDN患者组成测试集,盲法验证模型的准确性。 结果:CM10芯片建立训练集的蛋白质指纹图谱中,DN与nonDN相比较,46个蛋白峰强度相差2倍以上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22个蛋白峰在DN组中上调,平均m/z为2505.52,2654.90,3059.07,3253.57,3410.86,3632.77,3668.36,3750.06,4507.37,4558.50,4658.15,4890.31,5078.20,5205.38,5305.65,5318.32,5511.76,5710.27,5761.91,5955.42,5973.47和6779.03;而平均m/z为2049.75,2052.81,2233.97,2235.56,2759.27,2872.63,2936.91,2939.11,3197.31,3266.07,3268.77,3272.09,3402.16,3482.81,3940.55。3961.90,4075.89,4079.94,4096.02,4111.08,4301.82,4969.90,5639.47和6194.51的22个蛋白峰在DN组中下调。其中6个蛋白建立了DN诊断决策树模型,盲法验证该模型准确率90.00%(45/50),敏感性90.91%(20/22),特异性89.29%(25/28),阳性预测值86.96%(20/23),阴性预测值92.59%(25/27)。 结论:DN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经过Biomarker Patterns Software处理后可以得到DN的诊断决策树模型。模型准确性好,可提供全新的2型糖尿病肾病诊断方法。对差异表达蛋白的进一步研究可能有助于阐明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理。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郎笑梅;徐珊;;痰瘀证的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的临床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2 沈芳芳;李荣山;王利华;程丽娟;高仁义;成秀芬;;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透患者透析前后血清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3 杨叶虹;鹿斌;张烁;刘维薇;董雪红;宋晓艳;朱禧星;胡仁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血清低分子量蛋白质指纹图谱[J];复旦学报(医学版);2007年01期
4 杨刚;范秋灵;刘晓丹;张从笑;郭佳音;王力宁;;蛋白质组学及其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1年10期
5 赵瑞敏;韩广伟;郭彩云;刘洪宾;;益肾降糖汤加减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年01期
6 张军,王惠芳;SELDI-TOF-MS技术[J];生命的化学;2005年05期
7 高素琴;张分明;宋信英;李松柏;丁俊青;李若刚;杨景娜;张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糖尿病肾病尿C5b-9的表达[J];医药论坛杂志;2007年14期
8 谢璇,丁石梅;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内α-颗粒膜蛋白的变化[J];中华糖尿病杂志;2005年04期
9 李永忠,余玲玲,杨香玖;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多重危险因素临床分析及机制探讨[J];临床内科杂志;2005年09期
10 宋晓艳;鹿斌;董雪红;丁达;胡仁明;;线粒体DNA5178 A/C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肾病相关性[J];复旦学报(医学版);2006年04期
11 于萍;王丽芳;王风霞;;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关系探讨[J];宁夏医学杂志;2007年05期
12 胡礼仪;陈士军;张高明;李志沭;杨莉;许森林;;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患者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J];实用医技杂志;2007年35期
13 陈峥;陈卫东;常保超;史菲菲;;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在糖尿病肾病中的意义[J];中华全科医学;2008年11期
14 张建英;钮伊群;;2型糖尿病血清β_2-微球蛋白的临床意义[J];中外医疗;2009年14期
15 徐可佳;;糖尿病肾病危险因素临床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年12期
16 杨秀莲;马丽娟;温晓燕;;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临床意义[J];宁夏医学杂志;2010年01期
17 喻灿辉;蒋淑芬;张素兰;;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危险因素的分析[J];吉林医学;2010年21期
18 王丽;于世家;;2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制备方法的实验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1年08期
19 热孜万古力·阿帕儿;再吐娜·沙吾提;刘雪峰;田刚;;高尿酸血症与2型糖尿病肾病关系的探讨[J];右江医学;2011年04期
20 刘开平;沈国清;丘红梅;李薇;周晓芳;姚纪瑜;;血清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及其肾病的关系[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海飞;杨影西;吴海波;曹晓华;;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变化及临床意义[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会议材料汇编[C];2006年
2 向贵洲;;2型糖尿病肾病高危因素的回顾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3 陈路燕;商学征;关崧;周辉;赵翠芳;高彦彬;;超敏C反应蛋白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研究[A];第八次全国中医糖尿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5年
4 潘云龙;施法兴;朱妍;;2型糖尿病(DM)患者血清LP(a)浓度变化及其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内分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5 兰翠霞;王燕鸣;;PC-1基因K121Q变异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6 冯文焕;高鑫;叶真;汪大望;郑景晨;陶志华;吴建波;沈飞霞;;尿转化生长因子β1在2型糖尿病中的变化及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内分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7 刘梦阳;罗兵;徐龙强;;PAI-1基因4G/5G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相关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8 陈路燕;商学征;关崧;周辉;赵翠芳;高彦彬;;益气养阴补肾活血法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A];第八次全国中医糖尿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5年
9 王忠;曲迅;李澎涛;王永炎;;中药不同组分对小鼠缺血脑组织蛋白表达谱影响的比较研究[A];2005全国中医脑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10 郭军华;;蛋白质芯片质谱指纹图谱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及其初探[A];中国药理学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暨全国药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叶虹;2型糖尿病肾病差异表达蛋白质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2 聂燕芳;药物阻断结肠癌细胞MAPK信号通路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3 陈斌;紫外线辐射对皮肤细胞作用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6年
4 江晓华;多烯紫杉醇对人肝癌细胞系HepG2蛋白质组影响的体外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5 边学;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与正常腺体组织蛋白质的差异表达分析[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6 王颖辉;糖尿病肾病证候演变及其中医药干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谭从娥;肾虚证在糖尿病中的分布特征及其免疫遗传机制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9年
8 张翥;Megalin在糖尿病肾病大鼠的表达及干预措施对其作用的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9 肖晓燕;TLR4在1型糖尿病肾病及TLR3在自身免疫性肝炎中作用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10 王评;温肾健脾法对脾肾阳虚型糖尿病疗效及生存质量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广飞;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的活性调节蛋白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联性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5年
2 陆鸣;2型糖尿病Kkay小鼠肾脏细胞凋亡和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D];广西医科大学;2005年
3 黄丽华;血清脂联素、内脂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9年
4 武曦蔼;2型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证候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5 郑婧;糖尿病肾病患者血肾上腺髓质素及转化生长因子β1的相关性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6 马增霞;ACE及其同源物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7 于民民;RANTES、TNF-α与糖尿病肾病相关性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8 雷铭德;2型糖尿病并发肾病危险因素探讨[D];天津医科大学;2005年
9 张亚文;醛糖还原酶基因多态性同2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4年
10 郭宝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D];南华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吴月辉;蛋白质组学在美逐步形成市场[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2 刘海文;蛋白质组学“碰撞”中药现代化[N];中国医药报;2004年
3 谭小月;糖尿病肾病防治新进展[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4 米健 徐静 徐峰;按下血糖高昂的头[N];医药经济报;2001年
5 记者 刘道安;中药可抑制糖尿病肾病进程[N];健康报;2000年
6 北京协和医院糖尿病中心 陈伟;糖尿病肾病 该吃多少蛋白质?[N];健康时报;2004年
7 ;抓紧蛋白质组学的研究[N];中国医药报;2002年
8 王锋汪年松;糖尿病肾病患者如何运动[N];家庭医生报;2008年
9 湘雅二医院 张红;防治糖尿病肾病(三):肾脏替代治疗[N];大众卫生报;2009年
10 张迪武;中药可控制糖尿病肾病进展[N];大众卫生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