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税收中性的理论与实践
【摘要】:
经济发展必然要经历从繁荣至衰退的周期性变化,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调节经济周期主要靠市场机制的自身调节作用,运用供求比例来自发地调节经济周期,使经济发展达到均衡点,但进入资本垄断阶段,特别是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市场机制在调节经济周期性变化中的作用已大大削弱,世界各国政府必须运用各种经济杠杆来协助市场机制解决周期性经济问题,当市场机制失灵时,宏观经济调控成为弥补市场失灵的重要手段,税收系统作为一个重要的宏观调控系统是调节经济周期性变化不可或缺的工具,正因为如此三百多年来西方经济界一代代经济学家致力于研究税收经济学,旨在发掘出一种损失最小、效益最大的最优税制。
税收中性理论体系一直以来是税收经济学的重要理论体系,税收经济学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中性税制,税收中性理论随着中性税制的不断实践一步步得以深化,从开始的绝对中性理论发展为相对中性理论,从一味地否定税收调控到强调中性与调控的有机结合,从一味追求最优效应到结合实际地追求次优效应,税收中性理论正逐渐走向完善。
税收中性的本质是使纳税人和社会的税收超额负担最小化,即税收成本最小化,一直以来不管是税收超额负担论还是最优税收论都是从超额负担最小化来阐述最优税制模式的,超额负担论的基本观点是只有需求弹性为零,超额负担才能达到最小值,税收只有收入效应没有替代效应,不改变均衡价格,这样的税收是最优的,最优税收论也是从需求弹性角度论述了税种、税率的最优配置问题。这两大理论为最优税制的实践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我们可以从之后的各国税收实践中看到这两大理论的影子,所以本文将在第二章着重描述这两大代表性理论的原理。
本文共分六章,以税收中性为切入点,通过理论基础——政策实践——立法实践——制度实践将税收中性原理的理论与实践加以详细阐述。在导论部分,主要通过写作目的和意义引出税收中性的理论综述,回顾了近三百年来西方各经济学派在研究税收中性原理中提出的一些理论流派和理论观点,将税收中性理论的发展脉络呈现给读者,在综述了税收中性理论的发展脉络后,笔者对税收中性理论进行了评述,并提出了自己对税收中性的理解,同时也阐述了税收中性理论的不足和进一步发展方向。
第二章主要是衔接导论部分的理论综述对在税收中性理论发展过程中有重要影响的两大代表性理论进行详细阐述,一方面是证明了税收中性原理的坚实理论基础,另一方面也为后几章的税收中性实践进行了理论铺垫。本章主要讨论了两大代表性理论,税收超额负担理论是运用税收效率分析来加以阐述的,通过对所得税、商品税的效率分析并进一步扩展到劳动力市场,通过税收效应分析,得出了相关税收超额负担形成及最小值取得的结论,这一结论引发了经济界对最优税收的研究,也引出了本章第二节对最优税收理论的讨论,最优税收理论起源于福利经济学,通过对最优所得税和最优商品税的研究,通过线性和非线性方法,得出了最优边际税率的倒U型曲线,为之后各国的税制改革提供了税种、税率最优配置的理论基础。从这两大理论的阐述和论证引出了第三章关于税收中性理论的宏观政策实践,通过第一节关于税收中性和税收调控的讨论,表述了笔者对税收中性的理解,即税收中性应该是中性与调控相结合的相对中性,在第二节中以实证分析的方法论述了各经济学派的税收中性政策实践,主要以凯恩斯学派与供应学派的实践为主线来论述,这两大学派主要通过有效需求理论与拉弗曲线为理论基础,展开政策实践,同时也可以看到其实践的目的是产生超额负担最小的最优税制。
税收制度必须有法律保障,第四章对税收中性的立法实践进行了阐述,通过法律原则的理论内涵与应用,通过实证分析,对税收中性立法的目标体系和优化选择,特别在国民待遇原则的实证分析中,对我国目前税制中较敏感的两大课题,出口退税制度和国民待遇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在出口退税制度中论述了立法的不足之处,以及中性建设的目标和方法,在国民待遇问题中运用大量数据论证了我国的“超国民待遇”只存在于税收政策中,在实践中并不存在内外资的重大税负差异,这对于今后我国的税制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章第二节税收中性立法的国际比较,直观地从日、美、德三国的立法实践中体现了税收立法程序的中性程度,为我国税收立法的中性建设提供了实证借鉴。
税收中性理论最终目标是建立中性税制,第五章税收中性制度实践是本文的重点,本章首先通过世界各国税制改革的实证分析,讨论了税收中性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税制建设中的重要目标地位,第二节主要通过日美两国的税制中性实践,阐述了税收中性理论制度实践的国际比较,由于日本的税制实践是以借鉴美国税制为主的,而在税基上又没有美国的税基宽广,税源也不丰富,同样的税收制度在两国的实践取得了不同的效果,可见税制的中性是要体现国情民意的,不同的发展水平,不同的经济结构,不同的国家体制会造成类似的税收制度完全不同的中性程度。
所有关于税收中性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目的只是为了建立我国的中性税制提供理论和实践借鉴,最后一章以较大篇幅,阐述了我国税制的发展和改革进程,通过对我国税制建设和改革的分析,对新一轮税制改革提出了笔者的建议和制度设想,从税种、税率、立法、税制等方面详细地进行剖析,同时提出了借助第三方力量大力发展税收代理制度的设想,旨在中国建立公平与效率兼顾,中性与调控相统一的税收中性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