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在华国际合资企业中母公司控制与绩效关系研究

蔡会明  
【摘要】: 过去的几十年中,合资企业成为国际企业进入海外市场的一种主要战略。早在20世纪80年代,国际合资企业就被不同国家(地区)的企业广泛使用,进入20世纪90年代,全球国际合资企业的数量还在持续增长。虽然国际合资企业被广泛使用,但以前研究发现国际合资企业存在较高的失败率,世界范围内国际合资企业的平均失败率超过了30%。因此,在国际上出现了一种矛盾的现象:一方面是国际合资企业被广泛使用,但另一方面却是国际合资企业普遍的高失败率。在中国,也存在类似现象,一方面是中外合资企业这种投资方式被大量使用,另一方面是母公司对中外合资企业绩效满意度水平普遍比较低。调查显示,许多外国母公司对它们在中国的合资企业所取得的成绩感到失望,不足5%的外国母公司对它们在中国的合资企业表示满意。国际和国内共同存在的这一矛盾现象,需要我们做出理论上的分析和解释。 为了解释国际合资企业中存在的这一矛盾现象,许多研究分析了文化差异、战略多样性、母公司特征,伙伴以前的合作关系等对国际合资企业绩效的影响,这些研究假定这些条件或者背景因素会增加或减少国际合资企业运营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从而影响国际合资企业的绩效和寿命。但为什么在相似的环境下经营,有些国际合资企业经营比较好,而有些经营比较差,原因可能在于它们在内部管理上的差异,而这些内部管理是与母公司对国际合资企业的控制紧密相关的,因此母公司控制和绩效关系成为国际合资企业研究中的核心问题之一。 目前对国际合资企业中母公司控制和绩效关系的研究,由于在样本来源,母公司控制维度和度量,绩效指标及研究视角选择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研究结论各不相同,甚至互相矛盾。这些研究结论的不一致和矛盾,究其根本,一是没有对合资企业绩效决定的内在机理进行分析,所以很难深入分析母公司控制和绩效关系的深层次影响因素;二是现有的研究大都缺乏有力的理论支持,而且个别应用交易成本理论对这一关系进行的研究中,主要强调交易成本的节约和防范机会主义,而对合资企业中控制与绩效关系密切相关的价值创造问题没有分析,对控制的维度也局限于大小维度,对控制的其他维度,比如控制活动的选择没有分析,而且研究视角也是基于单方母公司。 鉴于以前关于国际合资企业中母公司控制和绩效关系研究中存在的这些不足,本文以资源基础论为理论基础,从合资企业价值创造的视角,依据母公司控制对母公司企业特有优势向合资企业转移以及母公司企业特有优势在合资企业中价值实现中的作用,对在华国际合资企业中母公司控制和绩效的关系进行研究。 首先,应用资源基础论对国际合资企业的形成、建立目标,母公司控制的必要性、目标和维度,以及国际合资企业绩效决定的内在机理进行了分析;确定了两个基于资源基础论的重要母公司控制维度:控制活动选择和控制大小选择;明确了母公司控制对绩效影响的判断依据:母公司控制是否有利于母公司企业特有优势向合资企业的转移以及是否有利于这些企业特有优势在合资企业中价值的实现。 其次,从中外双方母公司的视角,以母公司控制的活动选择和大小选择两个维度,以及母公司目标实现绩效和满意度绩效提出了中外合资企业中母公司控制和绩效关系的研究模型。 第三,从价值创造的视角,提出了互补性假设,即合资企业中母公司资源互补与绩效正相关的假设。 第四,依据母公司控制各维度对母公司企业特有优势向合资企业转移及母公司企业特有优势在合资企业中价值实现的作用,对研究模型相应的研究关系提出研究假设:(1)从中外合资企业中控制权在母公司间的共享对母公司各自企业特有优势向合资企业转移以及母公司各自企业特有优势在合资企业中价值实现的影响,提出了控制共享假设,即战略控制在母公司间共享与合资企业绩效无关,运营控制在母公司间共享与合资企业绩效正相关;(2)从中外合资企业中控制活动在母公司间的安排对母公司各自企业特有优势向合资企业转移以及母公司各自企业特有优势在合资企业中价值实现的影响,提出了控制匹配假设,即外国母公司对自己企业特有优势活动的控制与合资企业绩效正相关,外国母公司对合资伙伴企业特有优势活动的控制与合资企业绩效负相关;(3)从控制权大小和控制活动在母公司间分配对母公司各自企业特有优势向合资企业转移以及母公司各自企业特有优势在合资企业中价值实现的共同影响,提出了控制结构假设,即分割控制结构的合资企业绩效优于单方控制和共同控制的合资企业。 第五,根据研究假设设计了相关的调查问卷,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相关数据,最后以75家生产制造类中外合资企业作为研究样本,运用SPSS统计软件,采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对上述研究假设进行了检验和分析。 通过研究,本文得出以下主要结论:首先,中外合资企业是跨国公司和中国本土企业为了克服各自资源限制,获得互补性资源的一种工具。中外母公司之间的资源互补性越强,合资企业的绩效表现就越好。其次,从中外合资企业中母公司控制的大小选择维度而言,中外双方母公司在运营活动控制上的共享能对合资企业绩效产生积极的影响,而在战略控制活动上的共享对合资企业没有显著的影响。第三,从中外合资企业中母公司控制的活动选择维度而言,母公司各自控制合资企业中自己具有企业特有优势的相关活动有利于合资企业的绩效,对伙伴企业特有优势相关活动的控制会对绩效产生不利影响。第四,在中外合资企业的各种控制结构中,分割控制结构比共同控制结构的绩效要高。 本文研究以现有国际合资企业相关研究为基础,同时克服了以前研究中的不足,主要创新点可能有以下几点:首先,应用资源基础论,从合资企业价值创造的视角分析了合资企业形成、母公司控制以及绩效决定的内在机理,克服了以前研究采用交易成本理论强调交易成本节约而忽视合资企业成立后价值创造功能的不足。其次,以资源基础论为分析视角,根据母公司控制对各母公司企业特有优势向合资企业转移效率以及母公司企业特有优势在合资企业中价值实现的影响,同时研究了母公司控制活动选择和控制大小选择两个重要维度与绩效的关系,不仅克服了以前有关母公司控制和绩效关系研究中理论支持的缺乏,而且克服了以交易成本理论为基础研究这一关系时只考虑母公司控制的大小维度等缺陷。第三,在研究视角上,本文从中外合资企业中中外母公司间控制权分配以及母公司间控制活动分配来分析母公司对合资企业的控制,从中外母公司各自目标实现绩效和中外母公司对合资企业的满意度来评价合资企业的绩效,从合资企业总体研究了母公司控制与绩效的关系,克服了以前研究从单个母公司视角来研究母公司控制和绩效关系的不足。 由于研究时间等限制,本文研究还存在以下局限性:首先,研究样本限定在生产制造类中外合资企业,对服务类中外合资企业没有研究;另外样本数量偏小,地域分布不广泛,主要集中于上海及周边地区;还有,样本数据收集主要来源于中外合资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没有从中外双方母公司收集数据,也没有获得财务指标等客观数据来进行辅助验证。所以本文研究的结论只是建立在所分析的75个中外合资企业样本基础上的结论,相关结论的普遍性还有待将来研究进一步验证。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程永明;;中国合资企业中的文化冲突及其解决思路[J];企业活力;2008年06期
2 敖依昌;王渝;;从跨文化视角论中外合资企业管理的标准化与本土化策略选择[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我省中外合资企业外汇不能平衡的原因及对策[J];金融与经济;1986年07期
4 卓文;;国内电工行业第二家中外合资企业“湖北-戴蒙德”有限公司成立[J];热能动力工程;1987年06期
5 林亚;从失误中汲取教训——中外合资企业案例分析[J];国际经济合作;1989年07期
6 “中外合资企业劳资关系研究”课题组;关于中外合资企业中劳资关系的调查[J];社会科学研究;2000年02期
7 马伟;如何加强对“三资”企业的税收管理[J];外国经济与管理;1986年08期
8 王彩珍;;我省中外合资企业的现状和问题[J];浙江金融;1986年05期
9 钟闻一;;深圳特区中外合资企业管理形式浅析[J];商讯商业经济文荟;1987年01期
10 侯伟 ,董春海 ,王岭梅 ,侯洁;论外商对中外合资企业的非组织控制机制[J];外国经济与管理;1988年03期
11 杨帆;对中外合资企业的再认识[J];国际贸易问题;1988年01期
12 吴建平;关键在于提高项目成功率——常熟市发展中外合资企业的情况调查[J];经济与管理研究;1989年06期
13 朱德霖;对建立中外合资企业宏观间接控制模式的探讨[J];亚太经济;1989年01期
14 李雪根;;苏州市“三资”企业透视[J];集团经济研究;1990年01期
15 林叔权;论中外合资企业的再合资[J];国际经济合作;1991年05期
16 何树楚,张瞿敏,陈建;关于外贸公司参股外商投资企业的探讨[J];国际经济合作;1991年12期
17 莫;转换经营机制 走自我发展之路[J];国际经济合作;1992年02期
18 时良生;朱志强;樊钢;;建办合资企业振兴村级经济[J];中国集体经济;1992年08期
19 宋东涛;论中外合资企业的若干问题[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1993年04期
20 王建敏;张立新;;兴办中外合资企业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现代金融;1993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根尧;王茂策;;中外合资企业经济效益排序研究[A];复杂巨系统理论·方法·应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2 范黎波;;国际合资企业的僭越——以北京·松下显象管有限责任公司为例(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全球化趋势中跨国发展战略与企业社会责任”法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3 郭峻;;论中外合资企业中方股权策略[A];第十九届中国(天津)'2005IT、网络、信息技术、电子、仪器仪表创新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郑飞;王文杰;汤兵勇;;中外合资企业计算机帐务管理系统[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4卷)[C];1997年
5 刘舒娅;;浅议中外合资企业的秘书工作[A];中国当代秘书群星文选[C];1999年
6 虞洁;;中外合资企业四方经济利益的系统分析[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1卷)[C];1991年
7 虞洁;;中外合资企业外汇平衡方法及经济效益的研究[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2卷)[C];1993年
8 杜蕙林;;合资企业外方虚报定价转移利润问题[A];’9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1993年
9 ;中外企业合资合作综述[A];2007年度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行业年度报告[C];2008年
10 罗隽;;关于中外合资建筑企业的现状调研[A];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中国科协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蔡会明;在华国际合资企业中母公司控制与绩效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2 刘晓娜;国际合资企业与外方母公司的关系嵌入对其绩效的影响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3 陈学梅;国际合资企业不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4 张珊珊;中国汽车企业吸收能力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玮;中外合资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及有效途径研究[D];中北大学;2010年
2 何永华;中外合资企业A公司内控体系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希玲(Valiantsina Halauko);本地化战略实施背景下高层管理团队中权利分配对国际合资企业的影响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3年
4 付蓓;论清末民初的中外合资企业[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5 林磊;中外合资企业知识转移绩效实证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6 王昱旦;中外合资企业的稳定性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岳洁;东西方文化差异与中外合资企业跨文化管理[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8 王作毅;中外合资企业跨文化管理问题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9 王谦;试论中外合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跨文化管理的结合[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柳兵;中外合资企业的组建与管理[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宇星;车企竞逐中国市场 量级决定成败[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2 李凤发;“五菱”、“俊山”联手 广西汽车工业“升级”[N];经理日报;2007年
3 记者 王明芳 通讯员 魏勰;吉利汽车公司投巨资扩产能[N];宁波日报;2006年
4 记者 刘建永;上海:创意产业民企居多[N];商务时报;2007年
5 朱思平;珠海翔翼积极探索中外合资企业党建工作[N];中国民航报;2007年
6 李阳丹;三维通信收购紫光网络取得进展[N];中国证券报;2007年
7 傅新;合资“拐杖”被扔掉的反思[N];上海证券报;2008年
8 记者 贺棣葆通讯员 岳振廷;金龙集团“牵手”渣打银行[N];河南日报;2008年
9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法官 顾国增;中外合资企业盈余分配的警钟[N];国际商报;2004年
10 任均;中外合资企业如何抓好党建工作[N];经理日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