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古今汉语方位词对比研究

邱斌  
【摘要】: 本文结合共时的描写和历时的演变来探讨与方位词有关的一些问题。文章的主要议题包括:方位词的性质;方位词的语义和语法特点;古今汉语方位词的异同和演变;方位短语的性质;方位词的隐现规律等。文章先对方位词的研究历史做了介绍,接着探讨了方位词的归类问题,并对现代汉语方位词的空间语义及其隐喻进行了说明。然后对《左传》中14个核心方位词的使用情况做了穷尽性描写,对新旧方位词的交替情况做了调查和分析,并对古今方位词的语义特点和语法功能进行了比较。最后探讨了方位短语的定义和性质,以及方位词的隐现规律等问题。本文分十章,共计二十万字。各部分的内容简介如下: 第一章旨在确定本文所要研究的方位词的内涵和外延。在介绍了以往学者对古今汉语方位词内涵的定义和外延的说明之后,为了确定方位词的外延而对方位词做出了一个定义:凡是在汉语语法研究文献中被认作是“方位词”或“方所词、方位名词、方位标、准方位标、方位词汇成分、以指事成之处者、表所之方位之字、表有定位有界之所又表有定位有界之空、由形容词转来的表地副词、地位副词、定位词”等的词,我们便将之归为方位词。根据这个定义得出了方位词的外延:古代汉语方位词61个,现代汉语方位词273个。 第二章叙述了方位词的研究近况并说明了本文的研究方法。首先分了两部分来叙述,一是以古代汉语方位词为对象的研究近况,一是以现代汉语方位词为对象的研究近况。然后在此基础上归纳出近期汉语方位词研究的特点和不足。特点是成果多、角度广、重材料、求创新。不足之处主要体现为两点:一是人们对方位词的内涵和外延的认识不是很统一,因而给研究和教学带来一定的阻碍;二是方位词的比较研究需要加强。最后对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以及一些有关语料的情况进行了说明。 第三章探讨了方位词和方位后置词的归类问题。首先对前文所定义出的273个现代汉语方位词进行考察,得出方位词的四个主要属性:方域指示性、一价性、名词相关性、可后置性。然后通过分别从语义和语法角度对273个方位词进行次类划分的尝试之后指出,方位词是一个语义类。另外提出方位后置词是作为语义类的方位词和作为语法类的后置词的交集。最后通过考察得出14个核心方位成分:东、西、南、北、左、右、上、下、前、后、外、里、内、中。 第四章说明了现代汉语方位词的空间语义及其隐喻。首先对认知语言学家强调的空间语义的基本性做了介绍。然后着重说明了不同物体之间的方位关系和同一物体的不同部位之间的方位关系,用空间概念来隐喻时间的主要方式,用空间概念来隐喻的社会关系的主要方式,词义扩展的主要方式等问题。最后在分析了方向、位置、处所和方位词语义的关系的基础上指出:位置是属于物体的,处所是属于事件的;方位词本身的语义是用于表示方向或区域。 第五章以《左传》为例对古代汉语方位词进行了专题专书的描写。先按照字形搜索出《左传》中所有的“东、西、南、北、左、右、上、下、前、后、外、里、内、中”,并剔除其中用于人名、地名、书名等的不成词语素以得到合格的语料;然后将方位词分单用和合用两种情况逐个进行描写,先描写其语义特点,再描写其语法特点,并进行出现频率的统计;最后汇总成表格。 第六章描写了新旧方位词的演变和交替情况。首先对新方位词的产生原因和构词方式做了简单的说明;然后着重考察了双音节方位词的产生时期:“之一”、“以一”类双音节方位词的结构多数在先秦文献中已经出现,“以前”“以后”“以内”“以外”“之里”等在两汉时期已经出现,“以左”“以右”的用法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文献中;而“—边”、“—面”、“—头”类双音节方位词在魏晋南北朝以后的文献中才开始逐渐出现;另外还以现代汉语为例讨论了新方位词的用法,旧方位词用法的保留,旧有方位词的新用法等问题。 第七章对14个核心方位词做了古今汉语的对比分析。首先指出这14个核心方位词组成的语义场分三类:空间方位语义场、时间方位语义场和顺序等级方位语义场。这些不同语义场的形成有些时代较早,有些时代稍晚;有些义项现在还用,有些已经不用了。然后通过语义的古今对比研究揭示了这些方位词由成词语素向不成词语素演变的过程。最后通过考察这些方位词的语法功能,来描述它们在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中所表现出来的差异。 第八章探讨了方位词和方位短语之间的关系。首先给出方位短语的定义:方位短语是以方位词为核心的短语,并且方位短语不能够是双核心或多核心结构。然后讨论了一些单音节方位成分能否作为方位词来构成方位短语的问题。另外还提出:方位后置词短语的结构规则不能够递归使用;方位短语在句子中一般用于表示范围、时间、处所、方向等语义;方位短语和名词短语的语法功能十分相似,它们之间的差别主要体现在语义上。 第九章对方位词的隐现情况做了分析和探讨。首先对方位词的“隐”和“现”做了界定。然后对方位词出现时的语义和句法特点进行了描述。接着对语序和方位词隐现的关系、介词的隐现和方位词隐现的关系、处所语义和方位词隐现的关系、处所论元的话题化和方位词隐现的关系做了探讨。 第十章是结语,对本文的研究内容和主要论点进行了整理,并指出了本文研究的一些不足之处。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吴宝柱;满语方位词附加成分辨析[J];满语研究;1996年02期
2 张清常;;方位和方向在中华民族语言中的一个小小问题——兼答《〈北京街巷名称中的14个方位词〉补正》[J];中国语文;1997年02期
3 谢红华;单双音节同义方位词补说[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年02期
4 陶氏河宁;方位词“上”与“tren”比较[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4年06期
5 李洁;;原型范畴理论与英语方位词范畴化初探[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吕琳琳;;浅析中日方位词“中”(なか)“上”(うえ)和“里”“上”[J];科学大众;2007年02期
7 何瑶;汉英方位词的文化蕴涵[J];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8 窦融久;方位词“上”管窥[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1期
9 卢英顺;现代汉语词类二题[J];汉语学习;1997年05期
10 王立;汉语方位词身份的确认与N+L结构的收词策略[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11 覃凤余;壮语方位词[J];民族语文;2005年01期
12 邹韶华;;现代汉语方位词语法功能补议[J];中国语文;2007年01期
13 吴孟复;《哀郢》“西浮”解[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78年01期
14 安家驹;;关于“A在B中”句式的辨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15 王森;;试谈“台上坐着主席团”的句首方位词或处所词[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2期
16 木村英树;沈国威;;指示与方位[J];世界汉语教学;1989年04期
17 艾洁;;应正确使用表界限的方位词[J];思维与智慧;1990年02期
18 王远新;突厥语族语言方位词的语法化趋势及其语义特点[J];民族语文;2003年01期
19 潘文;论方位词做存现句A段的条件[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0 张黎;谈表时的“前”和“后”[J];汉语学习;198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买志玉;赵丹;昝红英;张坤丽;;基于例句语料库的现代汉语方位词用法自动识别研究[A];第五届全国青年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孙蕾;;方位词语义辨析[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陈万龙;;方位词“前”的歧义用法[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王颖;张侃;;方位词视觉突显的刺激-刺激相容性与刺激-反应相容性[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汤丹阳;;从介词IN的翻译看英汉空间认知异[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6 戴卫平;高艳红;;垂直方位词“上/下”“UP/DOWN”隐喻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黄洁;;空间隐喻的本质特征[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8 周荣刚;杨家忠;张侃;;自我参照和环境参照整合过程中的主方位判断[A];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第六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9 孙蕾;;方位词语义辨析[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戴卫平;高艳红;;垂直方位词“上/下”“UP/DOWN”隐喻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阮氏丽娟;汉语方位词及其类型学特征[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艳红;唐五代方位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邱斌;古今汉语方位词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4 刘清平;“里”、“里面(头、边)”的共时历时考察及方位词的双音化效应[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蔡言胜;《世说新语》方位词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6 史维国;先秦汉语方所表达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陈瑶;官话方言方位词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1年
8 唐依力;汉语处所范畴句法表达的构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9 蔡永强;汉语方位词及其概念隐喻系统[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10 朱晓军;空间范畴的认知语义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蔚茵;现代汉语方位词词类地位实证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2 闻胜海;《贤愚经》单音节后置方位词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王博;汉语带有方位词“前/后”的表人名词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葛新;方位词“上”、“下”的意义及其演变[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5 袁方;艺术语体和科技语体方位词差异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6 范梅;关于现代日语中的“方位词”[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7 周玉(女牙);《祖堂集》方位词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8 胡秋香;宁乡话方位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9 王超;从隐喻角度对英汉上/下意义的演变之对比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10 练雪瑞;现代汉语方位词的时间表达[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苏省常熟市颜港中心小学幼儿园 杨晓莉 江苏省常熟市报慈小学幼儿园 吴燕妮;学习方位词[N];中国教师报;2002年
2 唐雪凝 张金圈 曲阜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空间问题研究的新创获[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顾肖艳 杨兵;杭州地名新规即将出台 一路多名有望杜绝[N];中国社会报;2006年
4 林俊铭;漳州地名用字解析[N];闽南日报;2008年
5 张小村;罗平政协专题协商为城市发展献计出力[N];云南政协报;2004年
6 师云杰;石家庄规范地名管理[N];中国测绘报;2006年
7 记者 周志坤通讯员 刘志伟;地名拼写“名从主人” 广东路牌不用英译[N];南方日报;2008年
8 穆静;谈律诗的对仗[N];中国老年报;2005年
9 策划 李婧 撰文 记者 王亮 何颖思;一个奥体中心车站竟有三种英文翻译[N];广州日报;2009年
10 记者 刘扬;企业不能再为道路桥梁“冠名”[N];北京日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