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评价体系、方法与实证研究
【摘要】: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对旅游资源科学的认识、正确的评价,是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的前提。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的颁布实施,在旅游学界引发了新一轮研究热潮,旅游资源评价逐渐成为旅游研究的重点和热点。然而现阶段旅游研究仍处于重应用轻理论的多学科分散研究状态,尚未形成科学的、完整的旅游资源评价理论体系。
本文的研究立足把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借鉴与创新相结合,对旅游资源的内涵、旅游资源的分类和调查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前人旅游资源评价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基础上建立起较为完备的旅游资源评价体系,并以浙江省旅游资源普查与规划为契机,将其作为案例加以分析,力争通过系统分析和综合评价,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旅游战略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
从认识论层次上,系统地阐述了国内外旅游资源评价的研究进展,提出旅游资源评价的研究内容,并从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个方面对评价方法展开思考。通过综合分析国内外关于旅游资源的各种定义,科学界定了旅游资源的内涵,阐明了旅游资源的基本特性;构建了完善的旅游资源分类体系。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颁布以来,在旅游规划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提出了较为完善的旅游资源的类型划分、调查、评价的实用技术和方法,为实施地区的旅游资源调查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对旅游资源普查的内容、规范以及实践应用进行研究,然后针对国标在实践应用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发现“旅游资源分类”缺乏科学合理性以及逻辑严密性,“旅游资源调查”缺乏技术上的可操作性,以此修正目标来推进国标的进一步完善,为我国今后旅游资源普查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基于系统科学理论,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新的旅游资源评价理论体系,从时空尺度将旅游资源评价分为三个层次;旅游资源单体评价、旅游资源集合区评价、区域旅游资源综合评价。评价体系以资源依托、市场导向为指导原则,初步建立了旅游资源评价的数学模型、定量指标及评价方法。在实践论层次上,以浙江省旅游资源作为评价对象进行案例研究,对地区的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提出切实的对策和建议。
对旅游资源单体的评价评价,本文分析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中旅游单体的评价标准的一些不尽完善之处,并对其进行修正,提出了加强可操作性的评价体系和建议方案。采用提出的改进建议,对浙江省象山县石铺镇的旅游资源优良级单体进行实证研究,使旅游资源单体评价更加科学、更加规范。
对于集合区旅游资源的评价,本文首先科学界定了集合区概念,然后根据地域结合度将集合区旅游资源分两种情形进行评价分析。对于旅游资源相对集中的集合区,以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双龙风景区为例,选取二十个旅游资源优良级单体,以八个指标,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进行等级评定,旨在为集合区旅游资源的分层次开发提供决策参考。而对于旅游资源相关性较差的集合区,以浙江省象山县旅游资源评价为例,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特尔菲法,对集合区旅游资源的开发潜力进行了综合定量评价,为地区旅游资源的发展指明方向。
区域旅游资源综合评价则使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中比较先进的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进行聚类分析。以浙江省72个县级行政单位为研究对象,在收集区域环境质量综合评价资料,构建社会经济相关因子的基础上,分析区域旅游资源质量、种类和空间结构,研究浙江省范围内旅游系统的地域分异规律,并且进行旅游资源总体评价研究,探讨区域旅游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实现区域旅游业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协调与统一。
|
|
|
|
1 |
李新运,郑新奇,范纯增,余锦;山东省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研究[J];地理科学;1997年04期 |
2 |
贾宝全,阎顺,许英勤,杨云良;新疆天山托木尔峰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评价及旅游资源区划[J];干旱区地理;1998年04期 |
3 |
罗世伟,张述林,赵小鲁;重庆市旅游资源评价体系探讨[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3期 |
4 |
马继刚;;个旧旅游资源调查研究[J];昆明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
5 |
黄淑娟;于绿波;;基于GIS的旅游资源评价研究进展[J];中国水运(下半月);2008年02期 |
6 |
孟倩倩;田勇;;基于AHP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资源评价[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年04期 |
7 |
张广海;王佳;;国内旅游资源研究进展述评[J];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
8 |
杨国良,胡开全;成都东山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构想[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5期 |
9 |
肖胜和,周宣森,李健;温州市旅游资源评价[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4年06期 |
10 |
梁留科,袁海霞,桓占伟;淇县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对策[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
11 |
陈鹰;叶持跃;;略论区域旅游规划中的资源评价问题[J];城市规划;2006年04期 |
12 |
张敏;;西藏林芝地区旅游资源评价与SWOT分析[J];西藏科技;2006年04期 |
13 |
于洪贤;宋红娟;;三江自然保护区乡村旅游资源评价[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
14 |
张杰;王琳;陈丽军;;珍宝岛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J];中国林业经济;2007年04期 |
15 |
徐映雪;任志远;李玲芬;;渭南市旅游资源管理评价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测绘科学;2008年04期 |
16 |
张大鹏;;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黄石旅游资源的定量分析[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
17 |
崔琰;赵精兵;同勤学;;木王森林公园旅游资源SWOT分析与发展规划[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
18 |
王旭科;李娜;;淄博市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空间布局[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0年01期 |
19 |
董玮;;廊坊市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
20 |
张忠孝;;青海旅游资源的定量评价[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