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连续血液净化对内毒素休克幼猪血浆血管活性物质水平的影响

王雁  
【摘要】: 前言: 脓毒症(sepsis)是创伤、烧伤、休克、感染、大手术等临床急危重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诱发脓毒性休克(septic shock)、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的重要原因。其本质是大量炎症介质瀑布式释放所导致的“介质病”,严重脓毒症死亡率持续在30~70%,后遗症明显,寻找治疗脓毒症的新技术、新方法是危重症医学工作者面临的迫切任务。 连续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是近30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的治疗技术。近年来利用CBP治疗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能明显快速改善心血管功能和呼吸功能,稳定血流动力学。CBP治疗脓毒症的主要机制是降低致炎—抗炎反应强度,但是,其改善心血管功能的机理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为调节缩血管—扩血管平衡、改善血管活性物质与受体作用、或调节心脏泵血功能等。正常生理状态下L-精氨酸/NO系统,交感神经系统以及ET系统是已知的能够维持血管基础张力的主要系统,脓毒症患者连续血液净化后是否影响了该三个系统的平衡,从而影响了血流动力学稳定和促进心血管功能改善,目前研究报道不多,并存在争议,在儿科领域缺少相关的研究报道。 目的: 观察连续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对LPS诱导的内毒素休克幼猪血流动力学改变和血浆主要血管活性物质(DA、ET-1、NOS)水平变化的影响,探索连续血液净化改善心血管功能,稳定血流动力学的机制。 方法: 17只健康上海种小白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CON组)5只,LPS诱导内毒素休克模型无血液净化组(CON组)6只,LPS诱导内毒素休克模型血液净化组(CBP组)6只。CON组动物静脉注入大肠杆菌内毒素O111∶B4诱导内毒素休克模型,成模后除液体维持外不予特殊处理,观察5小时;CBP组动物静脉注入等量内毒素成模后即予CBP治疗,继续观察5小时;NCON组静脉输入10ml/kg.h的生理盐水,观察6小时。于基础状态(T0)、成模时(T)、成模后1h(T1)、3h(T3)、5h(T5)分别观察或测定如下指标1)SIRS临床指标:血温(BT)、吸频率(RR)、心率(HR)。2)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血压(MABP)、心率(HR)、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每搏心输出量指数(SVI)、脉搏轮廓心输出量指数(PCCI)。3)血浆血管活性物质指标:采血测定多巴胺(DA)、内皮素—1(ET-1)的浓度;一氧化氮合成酶(NOS)的活性。采用Stata7.0软件行数据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CON组和CBP组两组动物均于注入内毒素后30min~1h成模。 1.SIRS临床指标变化:CON组和CBP组两组动物注入内毒素后,BT、RR、HR均上升。CON组动物上述指标持续升高并渐趋稳定于一较高水平。CBP组动物经CBP治疗后,上述指标渐下降至接近正常水平,T5时较CON组低(P<0.05)。 2.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CON组和CBP组两组动物注入内毒素后,HR均上升,MABP、PCCI、SVRI、SVI均下降。CON组动物HR持续升高并渐趋于一较高水平;MABP、PCCI、SVRI、SVI均下降并渐趋于一较低水平。CBP组动物于CBP治疗1小时后HR渐下降至接近正常水平,T5时较CON组低(P<0.05);PCCI渐升高,T5时较CON组高(P<0.05);SVRI渐升高,T3、T5时较CON组高(P<0.05);SVI渐升高,T1、T3、T5时较CON高(P<0.05);MABP在T3、T5时高于CON组(P<0.05)。 3.血浆血管活性物质水平变化:CON组和CBP组两组动物注入内毒素后,DA、ET-1、NOS水平均上升。T3、T5时CON组动物DA浓度水平高于NCON组(P<0.05);ET-1浓度水平于T5时高于NCON(P<0.05);NOS活性水平陡升,T、T1、T3、T5时均高于NCON组(P<0.05)。CBP治疗后,DA、ET-1浓度水平进一步升高,T5时高于CON组(P<0.05);NOS活性水平于CBP治疗1小时后即开始降低,T1、T3、T5时均低于CON组(P<0.05)。 4.血管活性物质水平变化与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变的关系:CON组动物注入内毒素发生休克,随时间进展,血流动力学主要指标的改变与血浆DA、ET-1和NOS水平的变化有一定相关性;经CBP治疗后,与未经CBP治疗的对照组比较,血流动力学主要指标好转,血浆DA、ET-1水平增高,NOS水平降低,随CBP治疗时间的延长,主要指标好转(CBP组—CON组)的变化与血浆DA、ET-1水平增高(CBP组—CON组)和NOS水平降低(CBP组—CON组)的变化有较强的相关性(r>0.9,P<0.05)。 结论: 1.LPS诱导幼猪发生内毒素休克,表现为心脏泵血功能抑制、外周血管阻力和平均动脉血压下降。连续血液净化(CVVHDF)后上述心血管功能得到改善。 2.连续血液净化影响了机体L-精氨酸/NO系统,交感神经系统以及ET系统主要血管活性物质的水平,血浆DA、ET-1水平升高,NOS水平显著降低,并与心血管功能的改善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红梅;郑晶;黄劲;;钙结合蛋白S100A8在内毒素休克小鼠肝脏中的表达[J];现代预防医学;2011年15期
2 程艳;苑华珍;;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12例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23期
3 于蕾;黄民;王健春;;人参二醇组皂苷对感染性休克大鼠体内血栓素B_2及6-酮-前列腺素F_(1α)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年16期
4 宋丰平;;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13例临床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1年09期
5 李吉和;仝东霞;徐新兵;韩碧清;王新春;;内毒素休克大鼠心肌组织中H_2S/CSE体系的变化及意义[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6 金爱萍;;连续血液净化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及护理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7 王晓华;熊云兰;;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在危重患者急性左心衰抢救中的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年07期
8 于蕾;王健春;黄民;孙晓霞;;人参二醇组皂苷对内毒素休克大鼠体内血管活性物质的调节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年15期
9 李志鹏;张玉平;赵自刚;牛春雨;;白细胞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发生机制中的作用[J];中国医疗前沿;2011年12期
10 ;[J];;年期
11 ;[J];;年期
12 ;[J];;年期
13 ;[J];;年期
14 ;[J];;年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国平;王雁;陆铸今;张灵恩;;连续血液净化对内毒素休克幼猪血浆血管活性物质水平的影响[A];中国重症医学的创新与发展——第二届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暨第九届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2010年危重病医学全国会议会刊[C];2010年
2 梁家林;李涛;杨光明;徐竞;贺教江;陈垦;刘良明;;白介素-1 β 介导内毒素休克后α_1肾上腺素能受体失敏的作用[A];第八届海峡两岸心血管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郭金山;景遐斌;黄宇彬;;微波辅助点击化学聚多肽的合成及其在内毒素选择性吸附的应用[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施岚;;肾脂肪囊内注射黄芪对内毒素休克大鼠NO/NOS系统的影响(摘要)[A];第十九次全国中医肾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6年
5 刘大为;王小亭;杨荣利;;内毒素休克犬的肾脏血流动力学变化[A];第三届重症医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冯刚;蒋建;惠小平;喻中城;史以珏;;一氧化氮与内毒素休克关系的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学会第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6年
7 张明静;王兴勇;卢仲毅;匡凤梧;;内毒素休克性肺损伤与Th1/Th2失衡[A];2003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8 贺教江;刘良明;;钙失敏在家兔内毒素休克血管低反应性中的作用[A];第七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暨2009海峡两岸创伤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9 王兴勇;舒仕瑜;卢仲毅;匡凤梧;许峰;;内毒素休克致急性肺损伤作用机制及白藜芦醇苷的保护作用[A];2003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10 王小亭;刘大为;杨荣利;柴文昭;隆云;崔娜;石岩;周翔;张青;;心肌细胞凋亡与线粒体能量代谢在内毒素休克犬心功能不全时的作用[A];第三届重症医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红;电针刺激足三里穴对大鼠内毒素休克和化学性胃溃疡的影响[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4年
2 杜少辉;牛珀至宝微丸对内毒素休克相关基因表达调控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3 赵晓云;八肽胆囊收缩素改善内毒素休克心血管功能及其机制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2年
4 孟爱宏;CCK-8抗内毒素休克时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初探[D];河北医科大学;2002年
5 马宏博;扶正排毒液治疗内毒素休克肺损伤作用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6 金玄玉;异丙酚对内毒素休克鼠肺保护机制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
7 张键;人参二醇皂苷对内毒素休克大鼠心肺损伤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8 陶永平;内毒素休克狗肝脏蛋白激酶C、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和蛋白激酶A的酶动力学改变[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3年
9 段国辰;八肽胆囊收缩素对内毒素休克时主动脉和肺动脉反应性变化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3年
10 王娅娅;β-Arrestin调控Toll样受体—白介素1受体的信号转导[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雁;连续血液净化对内毒素休克幼猪血浆血管活性物质水平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8年
2 窦春青;FK506预处理对内毒素休克小鼠及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的保护作用[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3 韦鹏;八肽胆囊收缩素对内毒素休克时脑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初探[D];河北医科大学;2003年
4 张明静;白藜芦醇甙对大鼠内毒素休克性肺损伤Th1/Th2失衡的干预实验[D];重庆医科大学;2003年
5 陈玮;内毒素休克致血管低反应性的变化规律、器官差异及iNOS和ET-1在其中的作用[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6 贺教江;钙失敏在内毒素休克血管低反应性发生中的作用及TNF-α对其的调节[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7 梁家林;IL-1β介导内毒素休克后血管低反应性的α1肾上腺素受体失敏及钙失敏机制[D];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
8 周可幸;连续血液净化在感染性休克中的临床疗效[D];浙江大学;2008年
9 赵悦;内毒素休克主动脉低反应性机制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10 鄢春亭;人参二醇皂苷对内毒素休克大鼠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程书权;中药化学成分抗内毒素研究现状[N];中国医药报;2004年
2 晓晖;蜂毒的现代药理研究与临床应用[N];中国医药报;2001年
3 北京九州大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技术部 李剑如;猪早期营养及合理日粮配制对现代养猪的重要意义[N];中国畜牧水产报;2000年
4 张献怀;我国学者揭示脓毒性休克发病机理[N];中国医药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