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中国经济的可贸易性问题研究

吴娜智  
【摘要】: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建立在假定所有商品都是可贸易的基础上,但在现实中,由于产品属性、交易成本、运输费用、贸易保护等限制,使得部分商品成为非贸易品。在开放经济条件下,非贸易品的存在会影响到经济的方方面面,从价格(产品价格、工资、利率、汇率等)决定到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的转移)与经济增长(资本积累、技术进步等),再到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内外政策以及内外平衡)。因此,非贸易品的存在使对经济问题的研究范围、研究领域及研究方法发生了变化,由此延伸,产生了在贸易品—非贸易品框架下关于众多经济热点问题(如实际汇率)的研究思路,对于可贸易性问题的研究正是此种研究思路下的一种途径。作为一个国际贸易大国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的可贸易性具有非常潜大的研究价值。具体区分我国经济的可贸易性对解释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变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贸易条件、福利水平及国际收支变化等都有许多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的研究正是出于此目的。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连克三关 增产减人[J];中国劳动;1959年12期
2 李才;对招标投标方式及其程序的设想[J];财经问题研究;1986年06期
3 孙迪鹏;企业劳动工资改革重在形成激励机制[J];企业管理;1992年01期
4 张冬平;提高农民收入主要途径探讨[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95年01期
5 崔义成,於全收,李爱明;市场价值——劳动价值理论深化认识的一把钥匙(上)[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6 莫志宏;沈蕾;;全要素生产率单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7 党建德;;试论SNA核算体系的理论基础[J];理论学刊;2008年12期
8 彭文生;孙淼玲;;劳动力账 工资增长率不敌员工流失率[J];商界(评论);2011年07期
9 ;总结工资改革的经验 加强经常性的工资工作[J];中国劳动;1956年10期
10 张子恒;;做好编制1957年劳动力平衡调配计划的工作[J];中国劳动;1956年11期
11 卫斌超;落后定额的危害[J];中国劳动;1957年03期
12 刘毅;第六讲 计件工资制(续)[J];中国劳动;1957年16期
13 于戈;冶金系统大力展开精简管理机构的工作[J];中国劳动;1957年22期
14 符·季布拉德热 ,江春泽;格鲁吉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J];世界经济文汇;1958年01期
15 ;計划增加四百多 实际調出八百多[J];中国劳动;1958年17期
16 ;作好1958年的劳动工作迎接新的生产建設高潮[J];中国劳动;1958年02期
17 ;談談国营农牧場的工資水平問題[J];中国劳动;1958年04期
18 马振铎;以窑为纲全面跃进 争得了四月满堂红[J];中国建材;1959年11期
19 常宝玉;郑兴义;;太原市决定在四季度节约三万个劳动力[J];中国劳动;1959年22期
20 ;奋战十日 减人九千[J];中国劳动;1959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坤;;试论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的方法及措施[A];2011年中国航空学会管理科学分会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杨晶;;制造业集聚、竞争程度与劳动生产率关系的区域差异——基于中国省级四位码数据[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城市与区域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3 校现周;罗世巧;;提高割胶劳动生产率的途径分析[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4 邱寿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生态效率研究[A];节能减排论坛——福建省科协第八届学术年会卫星会议论文专刊[C];2008年
5 陈享光;;我国对外非均衡与调节政策[A];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国经济发展——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十九次大会论文集[C];2005年
6 刘艳龙;;技术创新的产业内扩散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形成[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9年度(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刘林山;;科技进步及其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一种新的测算方法[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1卷)[C];1991年
8 白人朴;;农业机械化与农民增收[A];农业机械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成立40周年庆典暨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习湧平;郑志远;许良春;;医院医疗物资如何高效率流转探析[A];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十次学术年会暨2009中华临床医学工程及数字医学大会论文集[C];2009年
10 赵进文;吕延方;;中国承接日本制造外包的影响因素分析[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冰;基于知识吸纳的老工业城区转型发展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2 江洪;自主创新与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赵彩云;我国城乡统筹发展及其影响要素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4 邬民乐;劳动生产率增长与人口老龄化的应对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5 马瑞永;经济增长收敛机制: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石灵云;产业集聚、外部性与劳动生产率[D];复旦大学;2008年
7 袁鹏;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地区差异的演变趋势与成因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8 陶洪;劳动生产率分解理论及其在我国工业领域的应用研究[D];东华大学;2008年
9 于忠江;公路建设对劳动生产率与人均收入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10 吕延方;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承接和对外外包定量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娜智;中国经济的可贸易性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2 张宇坤;中美日三国企业裁员模式对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李红玲;企业效率:理论研究及经验证据[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4 易力;我国省级区域建筑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5 许西猛;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产业竞争力提升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6 刘陆军;欧盟信息和通信产业发展对中国的启示[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7 张亚萍;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的国际比较[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李炜;产业集聚与地区间劳动生产率差异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9 方黎;FDI在我国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D];同济大学;2006年
10 于水;人民币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检验[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茅于轼 天则经济研究所;人民币汇率调整像龟兔赛跑[N];经济观察报;2007年
2 永志;通胀担忧会否延长美加息周期[N];金融时报;2006年
3 朱平;经济学原理与常识[N];上海证券报;2007年
4 记者 康行远实习生 董国凤;华新年产亿只包装袋项目动工[N];黄石日报;2008年
5 ;水泥玻璃单位煤耗下降[N];中国建材报;2010年
6 亚军;工资上涨未必引发通胀[N];证券时报;2010年
7 邓清波;工资增长缓慢的三个反思[N];阿坝日报;2007年
8 北晨;中国经济增速被低估[N];中国贸易报;2007年
9 周友娥 谢先彬;物流总量、劳动生产率为何能翻番?[N];中国冶金报;2008年
10 袁慧娟;烟台销售六成低效站“脱贫”[N];中国石油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