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机构老年人群的膳食评价及其硫胺素和核黄素需要量估算探讨
【摘要】:
目的:发现养老机构老人膳食营养摄入问题,并建立相应的综合膳食评价工具,提出改善该人群的措施对策。揭示养老机构高龄老人的能量摄入、能量消耗与体质指数三者间关系,为高龄老年人获得理想体重提供合理建议。进行养老机构高龄老年人硫胺素和核黄素需要量的研究,为高龄老人硫胺素和核黄素参考摄入量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经分层抽样,采用3天膳食称重法对上海市4所养老院177名60岁以上自理老人进行膳食调查,并根据老年人的营养需要特点,调整2005年中国DBI的部分单项指标定义和计分取值建立和验证针对老年人的DBI(膳食平衡指数)评分系统。
采用5天膳食称重法、体格测量和要因加算法对35名65岁以上养老机构老人进行营养调查和总能量消耗估算。采用《中文版简易智力状况检查量表》、血浆MDA(丙二醛)、血浆T-SOD(总超氧化物歧化酶)、血浆CuZn-SOD和血浆Mn-SOD检测35名老人的认知功能状况和抗氧化能力。
以4小时负荷尿中硫胺素和核黄素排出量及全血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系数为指标,采用线性和非线性回归分析、回归预测和残差分析方法,对35名较高龄老人进行为期14天的硫胺素和核黄素需要量研究。
结果:177名养老机构老人的膳食缺乏粗粮、薯类、乳类、坚果和种子类等食品;大多数营养素摄入量以不足为主,尤其是维生素B_1、维生素B_2、维生素C、叶酸、碘、锌和硒等;能量和大部分营养素摄入量与膳食支出呈负相关;各营养素摄入量基本没有超过ULs,但脂肪和钠摄入量超过AI值的个体比例较高。蛋白质和脂肪食物来源尚可,但钙和铁的食物来源较差;饱和脂肪摄入过多,而单不饱和脂肪摄入不足;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供能比稍不足,而脂肪供能比过多:早餐能量分配比偏低。
老年人DBI评价系统总体上可反映上述177名样本人群的绝大多数食物种类和营养成分摄入的实际状况,并可综合反映膳食中各营养素摄入不足、过量和不平衡状况的方向和程度。样本人群膳食总体摄入不足,性别、年龄和伙食费对膳食质量均有影响,影响该人群膳食质量的食物种类主要是奶类豆类、蔬菜水果、食用油和动物性食物。
35名较高龄老人基线期的能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硫胺素和核黄素摄入量分别是(5.63±1.32)MJ、(193.8±51.3)g、(45.2±9.9)g、(43.3±11.6)g、(0.82±0.25)mg、(0.46±0.15)mg,能量、蛋白质、硫胺素和核黄素的摄入不足比例分别是88.6%、77.1%、88.6%和100%,能量消耗为(4.90±1.26)MJ、体力活动水平为1.12、BMI超重和肥胖比例为48.6%。
35名较高龄老年人群补充核黄素后,出现了抗氧化能力提高,脂质过氧化产物下降和认知测量评分提高等现象
35名抽样养老机构较高龄老年人硫胺素的估算EAR值为1.26mg,RNI值为1.48mg;核黄素的估算EAR值为1.35mg,RNI值为1.63mg。
结论:177名研究对象膳食营养以不足为主,应减少高钠食品、饱和脂肪和胆固醇含量偏高食品的摄入量,并增加早餐摄食量。所建立的针对老年人群的DBI评价系统基本能反映研究对象的膳食质量和主要问题。
35名较高龄住养老机构老人总体体力活动水平和营养摄入低下,能量入超。补充核黄素后出现抗氧化能力提高,脂质过氧化产物下降和认知评分提高等现象。硫胺素的估算EAR值和RNI值分别是1.26mg和1.48mg,核黄素的估算EAR值和RNI值分别是1.35mg和1.63mg。
|
|
|
|
1 |
赵法伋,郭俊生;上海居民膳食结构与健康和疾病[J];上海医学;2000年12期 |
2 |
张亚非;澳门护士的膳食结构调查[J];营养学报;2000年01期 |
3 |
詹瑄,朱宝玉,吴绍彬;河南农民膳食结构中不良趋势的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0年03期 |
4 |
林桂洪,刘姝倩,苏江莲,胡先芝,姚崇华,贾培琪,张芸;社区膳食干预效果评估[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0年03期 |
5 |
段红,张丽;合理膳食结构及有关措施[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1年06期 |
6 |
盛伟,胡玉华,李剑平,赵茂辉;沈阳市老年人2000年与1995年膳食结构比较[J];中国公共卫生;2003年08期 |
7 |
;改善膳食结构 增强人民体质[J];中国供销商情;2003年07期 |
8 |
张予平,王立萍,孟伟;日托幼儿园幼儿膳食供应调查[J];广西预防医学;2003年01期 |
9 |
赵宏;青海省城乡居民膳食结构状况变化研究[J];青海医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
10 |
;关于改善膳食结构、多吃蔬菜水果食用菌,增强人民体质的倡议[J];食用菌;2003年04期 |
11 |
许言午,王芳芳,张江虹;儿童膳食知识干预近期效果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
12 |
;我国著名专家联名倡议 改善膳食结构、多吃蔬菜水果食用菌、增强人民体质[J];中国果菜;2003年04期 |
13 |
阚志英,于利娟,盛伟,周波,王晓红,王松涛,郭连营;东北大学退休教师春秋膳食结构分析[J];职业与健康;2003年05期 |
14 |
周北凡;;经济转型期中国膳食的特点和心血管病[J];营养健康新观察;2003年03期 |
15 |
王淑娥,郭冬梅,于红霞,冷家峰;济南市某区老年人膳食结构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4年02期 |
16 |
刘忠义;;调整膳食结构 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
17 |
王启现;孙君茂;刘自杰;;长寿人群膳食消费特征及其对我国饮食调整的启示[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7年07期 |
18 |
徐晓莉;杨军;刘晖;郭向晖;孟丽萍;;北京市朝阳区居民膳食与营养现状及变化趋势[J];中国健康教育;2007年08期 |
19 |
李洁;;新老兵集中转运期间膳食供应的食品卫生监督管理[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8年06期 |
20 |
甘婵芬;龚仁蓉;林佳;李正科;汤慧;黄鑫;李蓉辉;方定志;;高糖低脂膳食对健康青年血脂比值的影响[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年02期 |
|